典籍的本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典籍的本质特征是双重的,既有物质属性的一面,又有精神属性的一面。

对于典籍物质属性的规定,来自于记录知识内容的物质载体。文字记录需要能够承载文字的物质,系统的知识存贮、固化在物质载体上以后,再经过编连成册的加工,才能形成典籍。典籍是物化了的思维,凝固的知识,其物质属性是很明显的。作为物质产品,中国典籍的生产随着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典籍的载体材料由最初的龟甲兽骨发展到竹木材料、缣帛材料,再由于纸的发明,大大丰富了典籍的生产;典籍的记录方式由锲刻到书写,再由于印刷术的发明,促使典籍生产有了新的飞跃;典籍的装帧方式也由简单编连到卷轴装,继而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方式的相递演变。典籍作为一种物质产品,其生产与保藏又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必然会促进典籍的生产、保藏与流传;动乱、分裂的社会环境,必然要影响破坏典籍的生产,造成典籍的流失。

典籍所记录的思想和知识,是人脑存贮的外化,因此典籍又具有精神属性的一面,也是精神产品。典籍精神属性的规定,来自于典籍的内容。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它的发展是随着人类对自然与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我国早期的典籍,大多是“记言”、“记事”一类档案材料,随着古代先民认识自然与社会实践的发展,典籍内容逐渐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丰富,典籍的学科性和专业性也更为明显,知识的更新,社会的变革,无不一一反映在典籍的内容中,影响着各类典籍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典籍,从诸子书的出现,到儒学著作上升为经学典籍,到史学典籍从经学典籍中分离出来;从佛教的传人、道教的兴起,到佛道宗教典籍的产生和流传;从《诗》三百到各种体裁的文学典籍;从农、工、商、学、兵到医学、科技等各领域的典籍。只要人们的实践所及,认识所及,就有相关的典籍产生和发展。

然而,典籍作为精神产品,也有其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指的是典籍内容相对实践活动的超前和滞后特征。其超前性表现在有些典籍中记录了有关人类征服自然的预测或幻想,虽然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是不能实现的,但却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所证实;典籍中也有大量滞后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表现在对于自然现象的幼稚或错误的认识,以及封建思想的糟粕。这些思想和认识,虽然被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证明是谬误的,但作为历史的记录,这些谬误仍随着典籍被保留下来。

典籍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本质特征表明,典籍是人类思想认识与物质载体的统一,是人们将系统的思想和认识用文字着附于一定形式材料的产品。

作为人类思想认识的结晶,典籍对于社会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典籍的物质属性看,它可以将人们的知识记录下来,提供客观的视觉对象;可以将人们的思维和知识凝固在物质载体上,长期保存;可以通过抄写或印刷,不断再现人脑思维的成就,扩大保存和交流的时空余地。从典籍的精神属性看,典籍具有表达思想、交流经验、宣扬主张和传播知识的作用。典籍作为文明发展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对同时代的人们来说,是互相表达思想、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是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娱乐生活的重要来源。对于后人来说,典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向他们提供了认识历史、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从而获得新发展的借鉴。因此,典籍对于人类文明与进步,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