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义的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心灵利他主义

心灵利他主义是最值得被尊敬的人,也是这个群体中最少的一类人。他们不期待任何的回报,这个回报不仅仅指代物质回报,还包含非物质的回报,比如荣誉。这类人通常是圣人,比如佛陀。当然价值观是一种主观判断,并无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从基因的角度来说,他们违背了基因的自私性,也就是生物性。我无法体会这样的高度,在此不敢妄自评论。如果你能做到,我表示支持,但是,我不能。如果认为:这一类人的存在主要是因为他们本期望通过利他而带来利己,但是错误的将利他的手段当成了目标,并持续追求,所以出现了以上的偏差。当一个人突破了自私的生物限制,而开始全面关注精神领域的满足。那么要么是圣人,要么是精神病。

2.虚伪利他主义

我将钱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称为“虚伪利他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语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之口,钱理群教授的原话是:“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虚伪利他主义的利他倾向更加流于形式,表面上利他,实则是为了利己,而且几乎不考虑是否能真正的利他。比如情侣中的以爱为名义的情感绑架,家庭关系中的父母将子女当个人财产对待都属于此类。此类利他主义,是最值得谴责的伪利他,但是谴责的不是他的自私,而是他的眼界问题。

3.互惠利他主义

这是我最为推崇地值得大众持有的价值主张,也就是利人利己的价值主张。在这样的交际活动之中,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推动双赢策略,而不是零和博弈。我去帮助别人不但可以维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再后来需要帮助时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这样是否鼓励更加功利化的对待别人?我并不这样认为,功利是眼界导致的,而不是追求互惠导致的。互惠并不只是指代眼前的一个价值互惠,还有在遥远的将来和未知的以后。它会以各种形式降临。当人际互动之中,持续采用互惠利他主义,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自己的价值自然也会越来越高,这个价值包含显性的,也包含隐性的。

4.病理利他主义

病理利他主义是一种行为上理他,而心理上痛苦的一种利他形式。在某些事情的表面上,他们看上去和心灵利他主义者相似,但是行为背后的动机却并不相同。他们的行为大多是损己利人,做着理他的事情,但是内心却是痛苦不堪的,做出这种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机是心灵上的焦虑、恐惧。他们因为焦虑而去压抑自己的需求,使之不被满足,通过行为去讨好他人,以获得外界的认同感。他们去利他的出发点不是真正的去利他,而是为了减少自己的焦虑与恐惧,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1

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任何明显益处的自觉自愿行为。

从利他行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利他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

①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

③自愿的;

④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其中第二个特征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如果某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而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利他行为。然而,人们利他行为的动机很少如此单纯。

通常的利他行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也含有利己的因素。

当一个慈善家大量捐款帮助穷人的时候,他可能也会期望在社会上获得声誉的回报。如此说来,利他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其中有些行为是以利他为手段、以利己为目的,有些行为有微妙的利己动机,有些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助人,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21

从利他行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利他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①以帮助他人为目的;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③自愿的;④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其中第二个特征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如果某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而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利他行为。然而,人们利他行为的动机很少如此单纯。通常的利他行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也含有利己的因素。当一个慈善家大量捐款帮助穷人的时候,他可能也会期望在社会上获得声誉的回报。如此说来,利他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其中有些行为是以利他为手段、以利己为目的,有些行为有微妙的利己动机,有些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助人,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