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如题所述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准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2.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适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易要适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标过高,通过教学难以达到,学生觉得高不可攀;目标过低,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索然无味。
4.分层: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如:我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点: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完整的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教学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语文各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扎实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至少要抓住“读、思、练”这三个环节,通过“读、思、练”的携手合作,学生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地运用语言、创造语言。这样,积累促进了运用,运用又更新了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得到了丰富与充实,言语能力也会跟着节节拔高!
1、注重朗读,自主感悟。
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是启迪思维、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应注重朗读,让学生会读、多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来领悟、体验。
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应该是文本阅读的主人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事实上,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却只顾着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其中的程序、环节,常常成为束缚老师手脚的绳索。上课时,不等学生仔仔细细地将文本读深读透,就匆匆忙忙地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进入条分缕析。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老师的催促,或者有时象征性的读书,也只是一个走过场,学生的读书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惜,由于没有阅读,这些内容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给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
2.启思导疑,放飞思想。
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的话:“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只看这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