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的家庭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身处植物人昏迷促醒-康复中心,我看过了太多年轻的生命定格在意外出现的那一刻,看过了太多散尽了家财仍然等不到亲人苏醒、无奈放弃的自责的眼神。维护一个昏迷患者,除了高昂的维持费用,还需要一个家庭长时间的细心照顾。
没有了医院的专业护理,没有了实验室检查保驾护航,昏迷病人回到家中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生命支持”。在此我们家属提一些治疗和家庭护理常识及注意事项:
1. 面对患者进入植物状态,很多人选择等待,希望看到电视或小说中出现的奇迹。在这里,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机会就已经很小了。没有清醒的患者气管切开、鼻饲管、尿管等不能拔除,肺部、泌尿系统的感染随时都会发生,鼻饲饮食使得患者的营养缺乏,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加加重了感染的发生。所以清醒是康复的前提。所以家属们要做的就是护理病人到其身体条件能够接受促醒的治疗,并使得患者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康复。
2. 饮食护理。应给予病人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鼻饲食物可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水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鼻饲给病人。每次鼻饲量200~350毫升,每日4~5次。鼻饲时,应加强病人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 充足的能量不仅能保证昏迷病人营养的需要,同样能保证呼吸肌及胃肠平滑肌能够得到充足的能量完成收缩而不易疲劳,但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对于像豆类、大白菜、洋葱、玉米等容易导致肠胀气的食物应缩小进食比例。即使患者病情平稳建议至少2周检查一个电解质,不定时检查一下内分泌激素的功能,部分患者会出现电解质的紊乱,如低钠血症或甲状腺功能低下。
3.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冒。长期昏迷的病人机体抵抗力较低,加之长期躺床、呼吸肌乏力、痰液粘稠、吸痰不充分甚至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消失等因素,极易发生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所以肺部护理也是重中之重,病人无论取何种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当病人有痰或口中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要及时吸出或抠出;每次翻身变换病人体位时,轻扣病人背部等,以防肺炎的发生。 再次强调,清除气道中的痰液,掌握正确的吸痰的方法至关重要: (1)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手套。 (2)吸痰管应选用质地柔软的硅胶管,一根管只能用一次。 (3)每次吸痰前应先用生理盐水试吸,应用电动吸引器负压不应超过133kpa。 (4)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左右旋转吸痰管将痰液吸出,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以免损伤气管壁粘膜,吸痰管插入深度以刺激轻咳为宜,因为咳嗽反射有利于深部痰液的咳出。 (5)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分泌物,如无特殊二次吸痰,时间相隔半小时以上为宜,过频或过长时间吸痰均会影响通气功能,造成缺氧或窒息。
4.预防褥疮。昏迷病人预防褥疮最根本的办法是定时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另外,还要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现介绍:人翻身法(以置病人于左侧卧位为例):第一步家属站于病人右侧,先使病人平卧,然后将病人双下肢屈起;第二步家属将左手臂放于病人腰下,右手臂置于病人大腿根下部,然后将病人抬起并移向右侧(家属侧),再将左手放在病人肩下部,右手放于腰下,抬起、移向右侧;第三步将病人头、颈、躯干同时转向左侧即左侧卧位;最后在病人背部、头部各放一枕头,以支持其翻身体位,并使病人舒适。
5. 预防烫伤。长期昏迷的病人末梢循环不好,冬季时手、脚越发冰凉。家人在给病人使用热水带等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温度不可过高,一般低于摄氏50度,以免发生烫伤。
6. 防止便秘。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便秘,为了防止便秘,每天可给病人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病人按摩腹部。3天未大便者,应服用麻仁润肠丸或大黄苏打片等缓泻药,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帮助排便。
7. 防止泌尿系感染。病人如能自行排尿,要及时更换尿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如病人需用导尿管帮助排尿,每次清理病人尿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导尿管要定期更换。帮助病人翻身时,不可将尿袋抬至高于病人卧位水平,以免尿液返流造成泌尿系感染。
8. 预防结膜、角膜炎。对眼睛不能闭合者,可给病人涂用抗生素眼膏并加盖湿纱布,以防结、角膜炎的发生。
9. 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表现为一侧大腿的肿胀。这种情况需要制动下肢,不要按摩。然后入院行B超检查,然后注射或口服抗凝药物。
10.一般护理。每天早晚及饭后给病人用盐水清洗口腔,每周擦澡1~2次,每日清洗外阴一次,隔日洗脚一次等。
在这里,我们真切的希望能成为昏迷患者促醒路上的引路人,成为昏迷患者家属的指导人,成为昏迷患者成功促醒的见证人。在促醒的路上,我们愿尽我所能,哪怕只是一些小小的积极建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