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闹”有什么表达效果?

如题所述

现代朱自清的《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的闹字是将蜜蜂拟人化、人格化,这样的描写既表现出声响。隐含着一片喧闹沸腾,更寓意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原文(部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春》这篇文章中去。

赏析: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朱白清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

作品是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6

“闹”字拟人化了,更形象生动.写出了蜜蜂的顽皮。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 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 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 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修辞手法是通过 修饰、调整语句,运用 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 表达作用的方式和 方法。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1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闹”有什么表达效果?

现代朱自清的《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的闹字是将蜜蜂拟人化、人格化,这样的描写既表现出声响。隐含着一片喧闹沸腾,更寓意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扩展资料:
赏析: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朱白清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
作品是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02
闹,字有蜜峰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第4个回答  2017-12-05

【闹】字可以展现出此句子是拟人句,起到了语句更生动的效果。


将细小的声音放大,将小小的蜜蜂的动态加以突出,十分具体、生动,展现春天来临时的盎然生机,很有画面感。与古诗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