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作辑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对他的确有很大的用处,就是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里论和他们这个胆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心底理论,一方面又顺应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社会里,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这种生活方式当然是他的两个兄弟所不能了解的,因此常常引起他们的责难。但是他也坦然忍受了。他依旧继续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式的生活。 体会: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高觉新这个人。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做辑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者,对于封建社会的制度就算是有不满也不敢提出来,虽然和弟弟在一起时他的思想都是新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里面他不敢提出反抗,只是默默的接受,所以他是一个两面人物,思想很愿意接受新的,但是行动上不敢付出实践,他依旧继续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式的生活。
4)这个晚上大家就睡在水阁里,窗户开着,夜光凄凉地照在水面上。天空的红光渐渐地淡下去。一切跟往日没有分别,只有狗叫声显得异乎寻常地可怕。
湖水载着月光微微地颤动,跟平日完全一样,然而在众人的眼里湖水现在变得更神奇,更清冷了。特别是瑞钰和梅,她们想看透湖水究竟有多么深,她们甚至想:睡在那下面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滋味。
体会:这一段主要描写的是乱兵进来以后放炮的情景,但是却没有从正面去描写,而是从侧面描写高家夜晚害怕的情景,大家都躲到水阁里面了。而且将夜光写的很凄凉,湖水很清冷,这主要是以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
5)“倩,这一点就是我们两人底不同处,你的理智可以征服感情,我的理智则常常被感情征服。在理论上我不能够说你底话不对,但事实上我却不能够按照你的话做。我一想到我母亲,我底心就软了,而且实在说,在我看来,与其为那些我甚至不会见面的将来的姐妹们牺牲,还不如为那个爱我而又为我所爱的母亲牺牲更踏实一点。”
体会:着一段话是琴写给许倩如的,当时为了反对旧思想,许倩如剪掉了长辫子,也希望琴也可以追求新思想,和她一样,但是琴却想到了自己如果这样做母亲会不高兴,尽管琴也是一个思想很先进的一个人,反对封建制度,但是想到会让母亲伤心,心里又很犹豫。这表明琴还是会想到母亲的感受,不会为了追求新思想,不顾别人的感受。
6)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接着水面上又发出了两三声哀叫,这叫声虽然很低,但是它的凄惨的余音已经渗透了整个黑夜。不久,水面在经过剧烈骚动之后又恢复了平静。只是空气里还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
体会:这一段描写了鸣凤夜晚跳湖自杀来反抗自己的命运,因为不愿意做小妾,不愿意离开自己心爱的三少爷觉慧,她选择了自卫,宁愿死也不要做冯老头做妾,她跳湖以后,湖面的水虽然有很大波动,但是过了一会又恢复了平静。“只是空气里还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这一句写出了鸣凤死的很让人同情,而且很凄惨,连整个花园都在为她而哭。
7)他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身上,把他压了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了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甩掉,他在挣扎。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够抵抗这一切的,他是一个无力的、懦弱的人。他绝望了。他突然跪倒在门前。他伤心地哭着。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哭她,他是在哭自己。房里的哭声和他的哭声互相应和。但这是多么不同的两种声音!
体会:这一段主要描写的是觉新在妻子死后认识到了夺去他幸福的是整个封建礼教制度,他痛恨旧社会下的制度,但是他以前无力反抗,以至于导致自己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人,他感觉到自己很懦弱,他为自己感到悲哀,因此他在联想到自己妻子死了,但是自己却不能进去见一下自己的妻子,他感到是这种旧制度害了他,因此在门外哭的很伤心,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但是屋内的哭声却是因为大少奶奶死了,因此这两种哭声是不同的。
8)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他这样想着,前面的幻景迷了他的眼睛,使他再没有时间去悲惜被他抛在后面的过去十八年的生活。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
体会:这小说的结尾描写的是觉慧最后取得了胜利,离开了这个他厌恶的封建大家庭,为着自己的新思想而选择去上海。小说没有直接写他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有多么的高兴,而是借环境描写,写“绿水”,代表了他的新方向很有前途,他看着那绿水,忘却了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过去说了声“再见”,义无反顾地去看自己的未来,追求一种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