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亮字怎么写

草书亮字怎么写

2、第二种:书家——王献之

王献之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也有深厚功底。字身喜带长形,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父子合称二王。

3、第三种:书家——徐伯清。

徐伯清幼承庭训,初学颜体和汉隶,稍长攻小楷。所作小楷寓刚劲于婀娜之中,点画带有隶意,捺趯近乎颜体,笔断意连,挺拔处有瘦金书味,且能作真如草,气势足,韵味浓。50年代起致力于行草,出入晋唐,取法“二王”,旁涉张旭、怀素行以己意,恣肆汪洋,风貌目具。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亮”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欧阳询

欧阳询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2、第二种:书家——董其昌

董其昌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3、第三种:书家——赵孟頫。

赵孟頫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7

草书亮字的名家写法如下:

草书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

扩展资料:

东汉的几位皇帝也酷爱草书,曾诏令草书名家创作草书尺牍,或用以上书,或用以欣赏。就书法的作品感而言,尺牍和上书本身就极具书写性和节奏感,由书写的内容引发情感的自然注入。

草圣张芝只是隐居山林的名士,却令无数草书爱好者心向往之,其中,甚至不乏名士,赵壹在《非草书》就说: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摹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

草书爱好者则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划地,以草刿壁。草书家之众、慕者之众,盛况空前,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次草书热潮。

当时草书的状似连珠,绝而不离到欲罢不能的见腮出血,犹不休辍,正是后来陈子昂关于诗歌声嘶力竭的呐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如图(名家手迹9款,点击看大图)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