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语言包括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问题一:电影的语言有哪些 常用电影语言简介   拉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   空镜头   空镜头 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跟镜头   又称“跟拍”。摄影机跟随运动着的 被摄对象拍摄的画面。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合成镜头   一般指采用“合成摄影”方法拍摄的镜头画面。有时也指电影镜头的声画合成。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画面与声音是分别记录在两条载体上的,直到印制影片拷贝时,才将画面与声带合印在一条胶片上。因此,声画俱备的镜头,也称“合成镜头”。   声画对列   使声音与画面作非同步结合的剪辑手法之一。即以画外的声音推动画面情节的发展,或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声音为画面内容服务的目的。将声音处理或向前或向后位移,即下一个镜头的声音首部,超前进入上一个镜头的画面尾部,或者上一个镜头的声音尾部,滞后延至下一个镜头的画面首部,以构成上下镜头转换的自然流畅,或引出某种戏剧效果,也属声画对列手法。   声画同步   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反之则为声画不同步。声画同步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同期录音   也称“现场录音”。在拍摄电影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的摄制方式。一般使用磁带片收录。同期录音要求摄影棚装备良好的隔音设备,并在摄影机、录音机上加装避音装置。同期录音也用于外景拍摄现场,所录音响供演员配音时参考,以提高影片对白的质量 。   先期录音   也称“前期录音”。影片制作中先录 音后拍摄画面的一种摄制方式。多用 于有大量唱词和音乐的戏曲片和音乐歌 舞片,即在影片画面拍摄前,先将影 片中的唱词和乐曲录制成声带,然后 由演员在拍摄相应画面时,合着声带 还音进行表演。   球幕电影   又称“圆穹电影”或“穹幕电影”。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大银幕电影 。拍摄及放映均采用超广角鱼眼镜头 ,观众厅为圆顶式结构,银幕呈半球形,观众被包围其中,视银幕如同苍穹。由于银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观众面前延至身后,且伴有立体声环音,使观众如置身其间,临场效果十分强烈。   环形电影   又称“环幕电影”。一种在围绕影院圆形内壁、呈360的环形银幕上放映的电影。由多台摄影机同步摄制,多台放映机同步放映,有三台、五台、九台、十一台等多种。环形电影院的放映机装置在环形银幕上方的放映室中,观众站立于观众厅中央,可随意四面观看。由于视野开阔,具有 多声道立体声效果,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但由于设......>>

问题二:影视艺术语言主要是 电影的艺术语言都有哪些 艺术语言的作用首先是(创造艺术形象) 其次是他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 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 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 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绘画语言包 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 、声音、蒙 太奇等。这些艺术语言,不但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并且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人们 在艺术鉴赏活动中,不但欣赏它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在欣赏经过精心构思、富有 创造性的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更重要的作用还是创造艺术形象。正是艺术语言,使艺术家头 脑中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形象。艺术语言的运用,对创造艺术形象起着直接的作用。如, 电影镜头画 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不同的镜头画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 艺术语言不但可以创造艺术形象,而且自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各门艺术的艺术家 们都致力于艺术语言的创新与探索。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的创新也必然包括艺术语言的创 新。 中外美学家、艺术家们早就注意到艺术语言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尤其 是20 世纪,随着各门艺术的发展,艺术语言更是越来越引起人文学者和艺术理论家们的注 意。尤其是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1916),提出了语言的结构主义模式。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到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 ,其中 包括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的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诞生于法国,其标志便是克里斯蒂 安・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1964) 。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成,任何艺术形象的创造,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传达手段客观化、对 象化的过程。正是由于艺术语言或艺术符号的作用,艺术创作才得以完成,艺术家的审美体 验和审美构思才得以从意识状态物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人类才可能在相互之间进行艺 术交流。艺术语言或艺术符号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首先接触 的就是线条、色彩、声音、画等,这样一些人的感官能够直接感知的艺术作品的外部特征。 当然,艺术语言或艺术符号的主要作用不是创造艺术形象,在物质的、感性的外壳中蕴藏着 意识的、精神的内涵。除此之外,艺术语言或艺术符号还是人类艺术思维的工具,因而各门 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系或艺术符号体系,画家用线条、色彩来构思创作,音乐家 用旋律、和声来构思创作,电影艺术家用画 、声音、蒙太奇来构思创作等等。从这种意义 上讲,对于艺术语言和艺术符号的研究,应当成为美学和艺术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记得啊

问题三:影视语言 1、影视语言
影视艺术是声画艺术的结合物,离开两者之中的其一个都不能称为现代影视艺术了。在声音元素里,包括了影视的语言因素。在影视艺术中,对语言的要求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则。
(1)影视语言的特点和作用
影视语言有着其特殊的规律,它不同于小说散文,也不同于广播语言。影视语言是按照影视广播的特殊要求灵活运用的,不需要完全遵守作文的“章法”,其作用和特点我们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的连贯性,声画和谐
在影视节目中,如果我们把语言分解开来,往往不像一篇完整的文章,语言断续,跳跃性大,段落之间也不一定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但如果我们将语言与画面相配合,就可以看出节目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表现在语言和画面不是简单的相加,也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互相渗透,互相溶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声画组合中,有些时候是以画面为主,说明画面的抽象内涵;有些时候是以声音为主,画面只是作为形象的提示。根据以上我们的分析,影视语言有这些特点和作用:深化和升华主题,将形象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可以抽象概括画面,将具体的画面表现为抽象的概念;语言可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态;语言还可以衔接画面,使镜头过渡流畅;语言还可以省略画面,将一些不必要的画面省略掉。
・语言的口语化、通俗化
影视节目面对的观众是具有多层次化的,除了特定的一些影片外,都应该使用通俗语言的。
所谓的通俗语言,就是影片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如果语言不能通俗,费解、难懂,会让观众在观看中分心,这种听觉上的障碍会妨碍到视觉功能,也就会影响到观众对画面的感受和理解,当然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视听觉效果。
・语言简练概括
影视艺术是以画面为基础的,所以,影视语言必须简明扼要,点明即止。省下的时间空间都要用画面来表达,让观众在有限的时空里展开遐想,自由想象。
解说词对画面也必须是亦步亦趋,或者充满节目,会使观众的听觉和视觉都处于紧张的状态,顾此失彼,这样就会对听觉起干扰和掩蔽的作用。
・语言准确贴切
由于影视画是展示在观众眼前的,任何细节对观众来说都是一览无余的,因此对于影视语言的要求是相当精确的。每句台词,都必须经得起观众的考验。这就不同于广播语言,在有些时候不够准确还能够混过听众的听觉。在视听画面的影视节目前,观众既看清画面,又听见声音效果,互相对照,万一有所差别,也是能够被观众发现的。
如果对同一画面可以有不同的解说和说明,看你的认识是否正确和运用的词语是否妥帖,如果发生矛盾,则很有可能是语言的不准确表达造成的。
2、语言录音
影视节目中的语言录音包括对白、解说、旁白、独白、杂音等等。为了提高录音效果,必须注意解说员的素质、录音技巧以及录音方式。
・解说员的素质
一个合格的解说员必须充分理解稿本,对稿本的内容、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比较专业的词语必须理解。在读的时候还要抓准主题,确定语音的基调,也就是总的气氛和情调。在配音风格上要表现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在台词对白上必须符合人物形象的性格,解说的语音还要流畅流利不能含混不清楚。
・录音
录音在技术上要求尽量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保证良好的音质音量,能够尽量在专业的录音棚进行。在录音的现场,要有录音师统一指挥,默契配合。在进行解说录音的时候,需要先将画面进行编辑,然后再让配音员观看后做配音。
・解说的形式
在影视节目的解说中,解说的形式有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影片的内容而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人称解说、第三人称解说以及第一人称解说与第三人称解......>>

问题四:电影的视听语言包括哪些方面? 多了....视听语言就是电影拍摄技巧。蒙太奇(剪辑),画面特点,音乐,拍摄角度.....、镜头、运动、句法、轴线、机位、叙述线及其中的时间与空间。 .你是学编导么?好歹也给点分吧

问题五:影视英语语言有哪些特征 比较casual

问题六:镜头语言包括什么 都是。

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样的在影像的世界里,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所以说镜头语言没有规律可言,只要用镜头表达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种镜头方式,都可称为镜头语言。

一、景别  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扳机等。
二、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如轨道或摇臂,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像。

降:下降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反打:指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

问题七:文学翻译包括哪些方面?影视翻译的定义是什么? 文学翻译,顾名思义,文学翻译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翻译。广义的文学翻译包括对所有涉及文学语言的广泛翻译。
可从再现原作的音韵美、修辞美、篇章结美三个方面来把握。音韵、修辞、篇章结构反映了作品语言形式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递增关系。这种关系要求译者对原文语言形式从音韵而修辞,从修辞而篇章结构进行美学审视,继之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凝于笔端,再现于译者语言形式之中。

问题八:电影里面视听语言包括那些?? 视听语言的概念
完整概念――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3、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问题九:剧本的内容都包括什么? 写剧本如设计房子,无定论,无局限,可千变万化,却有技巧和经验。凡名人铭言或庸人俗谈,不可不信亦不当全信。最终要从名家的剧本里看名堂,从自家的剧本里看差距。莎士比亚时代并没有如今这多条条框框,莎翁之剧至今仍百演不衰。
其实作剧是实验。犹如小说是理论科学,戏剧乃实验科学。小说写得楚楚动人,完美无缺,印出来也就罢了。戏剧则不然,无论写得多么出色,都要经过导演,演员,经过服装,舞美,音乐,在舞台上耍出几十个回合,经了观众的反应,改写,改写,改写。一部好的剧目至少要改写一年至几年。如此而言,任何关于剧本写作的书,都不是圣经,不能盲目照搬,其条条框框,皆经验之谈。但凡经验,乃局部经历的叠加,都有见树不见林的时候,故此可学习而不可信仰。一切要为我所用,随时准备打破格式,推陈出新。
但是有些基本原则还是要知道,犹如房子有柱有梁,要承重稳固。因了剧团要花许多钱,用许多人,用一两个月的宝贵时间,在你的剧本上排一部戏,就像房地产商根据你的图纸盖房子。剧本不好,劳民伤财至极。演员导演多年的训练,用来演您写的戏。观众花了许多钱,老老实实地坐在黑房子里,一动不动地坐上两个小时。这非常违反人的常态,也就要求您的剧目给观众以足够的享受,教他觉得这值得他的牺牲。在北京,观众要早早吃饭,不然就是饿了肚子,坐很远的车,找到你的剧场。忍受这所有的折磨,来看您的戏。您就必须要让观众享受,让他感觉所有的牺牲是值得的。而且,下次会做出更大的牺牲来看您的戏。
您的每一个字都会蚕食别人许多的血汗和金钱。每时每刻都要想,这个字值得吗?
剧本的内容:
1。人物:跟冲突有关的主要角色。
2。主题:关于什么?一定是关于一件值得的事情。
3。结构:故事在舞台上表现的整体设计。
4。冲突:戏剧的动力。
5。舞台布景:视觉内容
6。潜台词:角色的话要适可而止。
7。思想意识:你自己的观点和价值。
8。声音:作为剧作家,你自己特有的声音
在继续写下去之前,想要作几点说明:
其一,在国内看的剧目不多,但却看到些许问题。剧里面水分略大,加之剧本技巧不足,总叫人不耐烦,有些真真地浪费演员。
其二,偶然写出“戏剧不是艺术”的话,引起不同观点。这其实很好,硬币没有不同的两面,就一定是假的。如果你曾经为饭碗担忧过,就明白,戏剧其实是一种行业。就像餐饮是一种行业,旅行社是一种行业,IT是一种行业一样。要首先扎扎实实地当行业来作,才有艺术的沃土。
其三,自己觉得,剧本是文学里面最不需要“造诣”和教条的写作形式。看在戏剧里面作久了,有造诣的剧作家,写出东西来就难于深入现实,而生活里经验丰富的业余写手,有深入社会的感受和体会。稍稍懂得剧本的基本知识,就能写出动人的本子来。中国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引人入胜而动人心弦的剧本。
于是早就有写点什么的欲望。原想翻译一本关于剧本写作的书,但每一本都大有自己不赞同或同中国实际有差距之处。于是就到处翻开来参考,夹杂自家的感觉和想法,胡乱的写出来。
―――――――――――――――――――――――――――――――――――――――――――――――――――――――――――――――――
在所有的元素中,我首推人物。因为戏剧与小说不同,小说是以文字面对读者,戏剧是以人物同观众交流。戏剧可以不要剧本,有了演员,有了观众,就有了戏。戏剧里面的人物,或可爱,或可恨,或令人讨厌,都要同观众不但有故事情节上的交流,同时还要有感性或是理性上的交流,更要让观众有所感觉,让观众没有什么感觉的角色就像小说里的废话。剧本里面,文字不是语言,剧作家要用人物来讲故事,人物才是剧本的真正语言。小说要用文字栩栩如生,详详......>>

问题十:电影的艺术语言都有哪些?? 常用电影语言简介
拉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
空镜头
空镜头 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跟镜头
又称“跟拍”。摄影机跟随运动着的 被摄对象拍摄的画面。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合成镜头
一般指采用“合成摄影”方法拍摄的镜头画面。有时也指电影镜头的声画合成。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画面与声音是分别记录在两条载体上的,直到印制影片拷贝时,才将画面与声带合印在一条胶片上。因此,声画俱备的镜头,也称“合成镜头”。
声画对列
使声音与画面作非同步结合的剪辑手法之一。即以画外的声音推动画面情节的发展,或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声音为画面内容服务的目的。将声音处理或向前或向后位移,即下一个镜头的声音首部,超前进入上一个镜头的画面尾部,或者上一个镜头的声音尾部,滞后延至下一个镜头的画面首部,以构成上下镜头转换的自然流畅,或引出某种戏剧效果,也属声画对列手法。
声画同步
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反之则为声画不同步。声画同步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同期录音
也称“现场录音”。在拍摄电影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的摄制方式。一般使用磁带片收录。同期录音要求摄影棚装备良好的隔音设备,并在摄影机、录音机上加装避音装置。同期录音也用于外景拍摄现场,所录音响供演员配音时参考,以提高影片对白的质量 。
先期录音
也称“前期录音”。影片制作中先录 音后拍摄画面的一种摄制方式。多用 于有大量唱词和音乐的戏曲片和音乐歌 舞片,即在影片画面拍摄前,先将影 片中的唱词和乐曲录制成声带,然后 由演员在拍摄相应画面时,合着声带 还音进行表演。
球幕电影
又称“圆穹电影”或“穹幕电影”。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大银幕电影 。拍摄及放映均采用超广角鱼眼镜头 ,观众厅为圆顶式结构,银幕呈半球形,观众被包围其中,视银幕如同苍穹。由于银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观众面前延至身后,且伴有立体声环音,使观众如置身其间,临场效果十分强烈。
环形电影
又称“环幕电影”。一种在围绕影院圆形内壁、呈360的环形银幕上放映的电影。由多台摄影机同步摄制,多台放映机同步放映,有三台、五台、九台、十一台等多种。环形电影院的放映机装置在环形银幕上方的放映室中,观众站立于观众厅中央,可随意四面观看。由于视野开阔,具有 多声道立体声效果,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但由于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1
影视语言包括画面、声音和剪辑三大方面内容。
1. 画面包含构图、角度、光线、色彩、运动等元素。
2. 声音包含音乐、音响、人声三大类。
3. 剪辑是对拍摄的大量素材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基本作用是组接故事,规范时空。
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只有把握好这些影视语言,才能更好地完成创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