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句子中提炼作者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1
小升初、中考等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是除了作文之外分值最高的一个部分。如果说作文需要厚积薄发,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把分数提上来,那么阅读理解就是一个提高分数的快速捷径。因为对于阅读理解题型的解答,只要掌握了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把分数快速的提上来。

今天《青云阅读宝典》就来着重说一说,关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这一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到底该怎么来作答才能够拿到最高分。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很多时候题目是一个文章的灵魂,只要看一看文章的题目,基本上就能确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大部分的文章来说,文章的题目就包含了很多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比如:在《故乡的秋》这篇文章里,通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找到非常关键的两个信息点,一个是文章的相关地点,一个就是文章所要描写的季节。

而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判断,秋天一般就是表达悲情寂寥的代名词,再加上故乡这个关于地点的提示,就可以非常明显的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一定是表达作者对于故乡依依不舍和怀念之情,在秋天这个容易感怀的季节里,想起了曾经在故乡居住时候的秋天,很容易的就能从题目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文章主旨,很快的就能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关键词句入手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它的结构也是我们做阅读理解题型的一个判断点,而一篇文章的中心句以及过渡句和总结句,都是一篇文章非常关键的构成。尤其是对于一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就可以说明它里面包含着许多丰富的隐性内容,这些其实都是作者在作文时候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所以就一定要要求学生们对于这些重点句子进行仔细的辨别和查找,分析这些关键词句在文章里的作用,以及它背后代替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拿鲁迅的名篇《祝福》来说,里面总是反反复复的提到祥林嫂对大家所说的那句话,不断的重复着自己的过错,在言语中表达自己对于失去孩子的痛苦以及后悔。

一两次出现之后,人们可能觉得没有什么,还是能够提起同情的心理,然而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出现几次后,就连我们这些读者都感觉到厌烦,这样就能体会到大家对于祥林嫂的态度了。而且祥林嫂的语言正说明了她自身的局限性,体现了当时那个社会对于祥林嫂这个底层妇女人物的压迫。

3、从带感情色彩的语句入手

很多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其实都是直抒胸臆的,作者会在一些句子上特别明显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在对于一些人物的描写和外貌的描写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