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特点中提到汉语是一种很少形态的语言,少形态而有助词,这个怎么解释?

如题所述

“形态”指能够区别语法作用的直观的特点,比如英语中表示“我”,作主语是“I”,作宾语是“me”,作定语是“my”,英语在形态上可以把不同语法功能的“我”区别开,但汉语只有一个形态,所以汉语的形态少。
在表示时态方面,英语通过动词的变化表示,比如“-ing”“-ed”分别表示正在进行、过去式,这种形态上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只要看到动词有“-ed”读者就知道这个动作是说话之前做的(当然还有不少不规则的过去式),但汉语无论什么时候“做”,用的都是同一个动词,没有形态上的区别。不过汉语可以用一些助词来表示动作的时间,比如“着”“了”“过”,“着”表示正在进行(如“我吃着饭”),“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我看了电影”),“过”也表示完成,但完成时间过去较久(如“我看过这部电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