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革命、艺术解放与人的解放、人性的复归之间的关系.

求资料····

“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是指古代文化的再生、创新与超越。在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文艺复兴首先在14世纪商品业发达、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开始,中世纪没落的死气沉沉的社会文化氛围已经迎合不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中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的口味,以及在思想的禁锢下导致科学技术长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摆脱这种束缚的想法越来越浓烈,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人们要求个性解放的意识开始觉醒,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想法愈演愈烈,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而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成就及其推崇,因为这种文化是人们在自由发挥自己智慧和发表各种学术思想下产生的,他们借助研究这种文化,认为这种文化是和新兴资产阶级所需要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通过文学创作、绘画、科技等的发展,宣传一种久违了的人文精神,提倡人类的个性解放。虽然,文艺复兴的新思想仍以封建基督教的宗教观念为复归,但它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对古典文化中精华的发展创新以及升华。这些创新和升华也恰恰需要一种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对人性的解放。这种“复兴”其实是对知识和精神的一种空前解放与创新。当时的意大利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那里的知识力图屏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人的精神价值。他们保护艺术家独立创作的能力,鼓励他们摆脱教条,并为哲学、科学的发展营造比较宽松的气氛,所以文艺复兴能在意大利带头兴起一点也不足为奇。随后,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也纷纷兴起,并呈百花齐放之势也是由于其自身条件的进一步成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人们都主张光复人性,提倡个性的解放,这是思想创新的肥沃土壤。
(二)、文学、艺术、科学三个领域透析出的人性解放
文艺复兴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兴,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硕果累累。其中主要是:“人文主义”的兴起;“对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的否定;艺术风格的更新;方言文学的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印刷术的应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等等。”可以说,“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璀璨明珠。它宣扬新文化,“新”不仅在于文化等领域的前无古人,更重要的是各个领域透析出的个性张扬,个性解放,这是时代决定所必须的特质。
1、文学中的人性解放
文艺复兴的使命是摆脱封建宗教的束缚,并期望发展成世界趋势。在思想界确实掀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带来了一场革命,这种思想的变革首先表现在文学上,文学家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的头脑,张扬一种个性,解放长期被封锁在套子里的人格,打破神的一切权威,代之以对人的尊重,对个性解放的鼓励,可以说,这就是文艺复兴树立的思想原则。这种个性解放表现在以人为中心,肯定人,赞美人,反对《圣经》中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充分肯定人的权力,包括享受爱情和获得财富的权利,“幸福不在来世而在人间,人可以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去争取个性的解放和现世的幸福”。这些思想都深刻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时代的要求,思想通过文字责无旁贷地表现出来。
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开启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的个性解放之门,应运这种思想和追求而生。从他们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寻求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愿意过着无拘无束的市井生活的行为、愿望、想法和欲求,开启了意大利通俗文学的一个新时代。他们的著作都把把重点从天上转到地下,从来世转到现世,意在唤醒人们的觉悟和创造进取的探索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否定君权神授,破除迷信强调人的伟大,启动各种世俗哲学为思想的解放开辟道路,从而达到人性的解放。 这些古典作品中都体现了对自己和自己时代的肯定。
2、艺术中的人性解放
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的自信,与个性奔放张扬的一面,目的是为了寻求多世纪以来的个性解放。罗马人文主义者洛伦佐维拉申称:“他真不知艺术为何在中世纪直线衰退,几近消失,而为何又在"这个时代"复苏,并涌现出如此众多的优秀艺术家和作家?”因为在这个世纪找寻到了人类在中世纪丢失的思想上的解放。著名的新柏拉图主义者菲奇诺透露了自己的心声:这个时代(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为‘这个世纪……恢复了近乎泯灭的自由艺术的光辉’”。而这种自由恰恰来自思想解放,个性开放的土壤。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引领人们开始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不如说是对人性解放的寻觅与追求。艺术家们将意大利艺术从"黑暗的时代"解救出来,靠的就是个性的自由发展。艺术的表现力上不再像中世纪那样必须回避表现肉欲,而是摆脱僵硬的表现手法,肯定了自己的价值,敢于表现自己,画家乔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被誉为照亮了黑暗中的艺术曙光。一个崭新的艺术时代展现在人们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文艺复兴艺术家不但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作品,而其催发科学——透视学,这种技术首先运用在航海技术上,后来运用到了艺术和建筑学上,所以莱奥纳尔多达芬奇说“绘画是一门科学”。
3、科学探索中的人性解放
科学是最能和宗教进行权威的争斗的,最能体现和需要思想解放的领域。在文艺复兴时代,由于社会环境的自由,人的个性达到最高发展的顶峰,在科学领域——建筑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等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在此笔者仅仅举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发现,一是透视学,它最早运用于航海事业,寻找了新大陆,提升了当时欧洲人的航海技术,这同时也归功于他们的探索精神,当然同当时的思想开放存在着不可磨灭的联系。作为透视学发明者的布鲁内莱斯基还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创始人。他的建筑风格大气,开放,一改过去拘泥的风格,博得人们的赞赏。文艺复兴时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发现——解剖学,它的发现也是和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主流——人性解放密不可分的。对于中世纪来说,人的身体是上帝的造物,只能依据圣经教义来读解人体及其内部构造的秘密。艺术家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为创立这门学科开辟了道路。他们冲破了冲破宗教法规,创立了人体解剖学。并撰写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人体解剖百科全书。 从某种程度上说,文艺复兴艺术家是这一课题的先行者。
(三)、结论
文艺复兴不仅仅在以上三方面表现出人性的解放,在各个领域都能体现出恢复理性、保卫人性尊严和开放思想的特征,开创了和探索了新风气。文艺复兴要求人的解放和个性自由,直接影响了后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主导思想,特别是“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则否定了上帝,而从自然规律和人的本性来论证人的解放的合理性”,这都是对文艺复兴精神的继续。
文艺复兴开创了资本主义的先河,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与中世纪的一场大决裂。但是这种决裂还不够彻底,仍然与中世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摆脱不了,根除不了中世纪的影子,彻底性不够。但这些毕竟受到了历史时代的局限。不能应此而抹杀了文艺复兴的一切成就。
参考文献:
[1]辜浅,人民日报杂志,第16期,2007.08.15
[2]郑克鲁,外国文学作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1
[3]雅各布布克哈特/瑞士,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97.2.1
[4]索布尔,法国革命,三联书店,1956年版

二、中国需要文艺复兴,还是别的运动?(作者:秋风 2006-12-25 《南方周末》)

刘军宁先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中国需要文艺复兴。这个命题的论证基础是:“天地之间,个体为尊”。为树立个体的这种尊严,需要一个文艺复兴运动。
然而,这一“个体为尊”具体是什么含义?个体为尊换一个说法就是“个人主义”。而哈耶克当年曾经区分过“真个人主义”与“伪个人主义”。殷海光先生反思新文化运动的一句话颇可概括其间的区分:“五四人的意识深处,并非近代西方意义上‘to be free’(求自由),而是‘to be liberated’(求解放)。这二者虽有关联,但究竟不是一回事。他们所急的,是从传统解放,从旧制度解放,从旧思想解放,从旧的风俗习惯解放,从旧的文学解放。于是,大家一股子劲反对权威,反传统、反偶像、反旧道德。”
我相信,军宁先生所说的是求自由,而非求解放。然而,假如是这样的话,则西方的文艺复兴,显然不是当代中国所需要的一个很好的参照系。

(一)、文艺复兴已经过剩

兴起于中世纪中晚期的意大利、且以该地最为繁荣的所谓“文艺复兴”,其实与今天人们常说的“文艺”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有太多文艺的情怀。文艺复兴更准确的译法就是一个简单的“复兴”:意大利人基于对遥远的古罗马荣耀的怀旧,而致力于复兴古罗马的法学、建筑、文学等等。那是文明的复兴,而非容易引起歧义的“文艺的”复兴。
关于文艺复兴的现代叙事充满了神话,它是以中世纪的黑暗为预设的。然而,假如以古典文明的复兴而论,则中世纪甚至比文艺复兴时代更多地复兴了古典。经院哲学早就复兴了古典哲学,托马斯主义的基础就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教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罗马法。到了今天,我们似乎不必再像100年前的胡适先生那样天真地赞美文艺复兴。
当然,复兴时代的文艺复兴及其人文主义确实最为引人注目,并且在历史叙事中获得了足够的荣耀。但当人们热烈赞美文艺复兴之时,似乎忘记了一点: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从来没有能够复兴古罗马那辉煌而坚韧的共和国政体。
这恐怕不是偶然的,而是文艺复兴的内在逻辑所致。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人的自我发现时代,是一个人文主义时代,是一个个性解放时代。比如,布克哈特就说,那个时代是一个信仰普遍解体的时代。但是,哈耶克曾经力辩,这种个性解放,跟个人自由完全是两回事。现代共和主义理论家们大谈佛罗伦萨的公民美德,但事实上,这些城市共和国的公民们更多地在创造艺术、唱戏、偷情,以及玩弄权谋。马基雅维利对他们说,利益最重要的,正义根本就是虚幻的东西。而对个人欲望和利益如此狂热的追逐,并没有像很多人所设想的那样,通往保障自由的政体。
换一个角度看,假如个体为尊所指的就是个性解放,那么,中国的文艺复兴早就在进行中,已经进行了将近100年了。这个事业始于上个世纪初,经过知识文化界及政府持续不懈的全盘反传统努力,中国的传统已经全盘解体了,个人早就从传统、从习俗中释放出来。巴金等文艺青年们早就写出了无数反抗旧家庭、旧婚姻、旧道德、旧习俗的作品,政府也曾经大规模地组织民众观赏这类文艺作品。与文艺复兴时代类似,20年代以来的商业化也彻底地冲刷了那些历经文化、社会、政治运动冲击而残留下来的传统、习俗和制度。比较一下中国、欧美的门户网站即会发现,中国的性观念、个人观念已经开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今日中国人对于物质利益和权力的狂热,及社会普遍的腐败,恐怕也不是500年前的意大利所能比拟。那么,我们还要什么样的个性解放?

(二)、“文艺复兴”的反动

相反,现代的法治与宪政制度是从欧洲北方,从荷兰尤其是英格兰发展起来的。有趣的是,在这些地方,反而并没有发生引人注目的文艺复兴,与之有血缘关系的启蒙运动在英格兰似乎反响平平。至于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欧洲大陆启蒙运动的气质也十分不同。
原因何在?如果说,意大利的荣耀是文艺复兴,那么,北方国家的荣耀则是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有强烈的反宗教色彩,人文主义者对于教会只有怀疑和嘲笑,最终的结果是信仰的普遍解体,以及个人变成纯粹欲望与激情的载体。北方的宗教改革当然是对教会权威的反抗,但这种反抗的理由却是教会腐败了。宗教改革者希望绕开这个腐败的中介,让个人直接对上帝负责。包括清教在内的宗教改革,其实是一场宗教复兴运动。十分有趣的是,史家公认,正是清教徒的努力,最终在英国建立了近代自由市场制度及英国宪政制度。韦伯和托尼两位学者也从两个看似相反的角度证明了:自由市场体制与清教伦理之间存在着某种直接关联。
这两个简单而重要的历史事实让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即个人的发现、个性解放,与个人确获法律保障的自由,真的直接相关吗?
当然,文艺复兴确实对于现代人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因为,它主张个人且仅有个人是自己的主宰者,人不再服从于任何外在或超验的权威。这样的观念在现代的历史叙事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以至于人们没有或者不愿注意到个人重新寻找精神的约束、建构秩序从而获得自由的一面。自由存在于意志与理性、本能与规则、欲望与法律之间的某个平衡点上。英格兰人幸运地、也许只是偶然地做到了这一点,从而真正地让臣民享有了一种确获法治保障之自由权。英格兰历史所透露出来的自由的秘密,值得今天中国人深思。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近乎放纵的个性解放,那在我看来,当代中国所需要的,就不是意大利式的文艺复兴或者法国式的启蒙运动。相反,我们所需要的是一场对这些运动的反动。简而言之,需要社会复兴运动与道德重建运动,重新建立起对于道德、宗教、习俗、共同体生活的尊重,建立起平衡欲望与规则的道德秩序、平衡个人与社团的社会秩序。

三、人性解放“三部曲”——论新时期启蒙文学思潮(日期:2006-1-2)

近年来,随着现代、后现代文化语境分析、探讨的进一步深入,人性问题日益从形形色色的伦理、道德、民族、政治等文化现象背景中显影而出,其作为启蒙文学思潮核心脉络的历史作用及发展意义更趋凸显。新时期文学无疑是“五四”文学以来又一次伟大的启蒙高潮,对二者之间的承接与超越性学界已积累了许多成果。这些研究大都侧重于从冲破思想禁锢、追求个性解放等较普泛的层面加以论述,而较少在更深层次的逻辑理路上梳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变异性。根据笔者的理解,文学上的启蒙精神,其哲学基础是唯人主义的人学本体论,它的使命在于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叩问,对真与善、爱与美的智慧永远追求,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理性主义倾向与终极关怀的性质。作为文学启蒙的逻辑前提,历史带给新时期与“五四”的文化障碍及由此激发的思想反弹力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五四”文学来说,“救亡”的时代主题与“立人”的启蒙任务是以胶着的状态纠缠在一起的,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形而上层面上的人性开掘受到过多的救亡与革命因素的干扰,纯粹的唯人主义的人学本体论难以建立起来。时至70年代末,民族危亡问题退居其次,民族内部的政治/文化问题凸显,在经历了短暂的社会/政治学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后,文化/人性层面的现代转型很自然地成为启蒙主义思潮回归与嬗变的首要主题。尽管这一层面的激扬与上升的过程并非一目了然,更有迂回曲折,但它在新时期前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仍是有迹可寻的。有鉴于此,本文无意于对“五四”与新时期启蒙文学进行全面的比较,而主要试图从人性意识之演进的角度重新解读新时期文学的启蒙价值及其蕴含的理性内涵。具体说来,启蒙文学的上升之路大致经历了由浅入深的三个步骤,可以人性解放“三部曲”称之。(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三部曲”特指思想逻辑层面的深化过程,而非自然的时间流程,因而它与文学史的历时性顺序并不一致;而本文所论启蒙思潮主要限于对创作文本的解读,因之与美学思潮、理论思潮亦有差异。)

第一部曲:“欲”的释放弘扬与启蒙原动力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大门上有一句神圣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卢梭说这句话“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1](p.62)。经过十年民族灾难的中国人对此应该深有体味,认识自我,改造非我,在非人的环境中保持人的天性和价值有多么重要,又有多么艰难。因此人们更加迫切地寻找重返“五四”启蒙精神域场的路径,渴望重新踏上寻找自我、建构合理现代人性的现代化征途。“我是一个人,我应该有个人的尊严”(靳凡《公开的情书》),黑暗中这急切的人的呼叫涓涓潜流为“重放的鲜花”那一脉珍贵的人性源头,为新时期启蒙文学思潮奠定了思想的足音。
噩梦初醒,阶级利刃留在每个人身上的创伤犹在,血泪未干,人们急不可待地在天幕初启的那一抹曙光的照耀下检视累累伤痕。文学遭受久久压抑、扼杀之后所积聚的力量在此刻突破、喷发,爆裂出一幕幕家庭悲剧、英雄悲剧、青少年悲剧、知识分子悲剧、知青悲剧、农民悲剧等等,建构起一个大型的悲剧舞台,真实而多侧面、多角度地再现了“人群很快就变成狼群,整个社会变成庞大的疯人院”[2](p.433)这样一种人性沦丧的恐怖社会现实。不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8
  你好!现代艺术革命的第一次突破是在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初期。在艺术中不再对“幻觉”的视觉对象进行模仿,而是创造一个人为的境界。在此之前绘画像是在墙上掏个洞,从中看到的是外界看得见的事物。而“第一次突破”把绘画装入到一个开口朝外的封闭盒子,每个盒子中标示着艺术家自主地选择,堆放陈设的自己编制改造过的事物。
  先行现代化的欧洲,艺术传统中有一个潜在规律。就是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来虚构和描摹实在之物,即使实在之物不是实物,也是由理想、信仰和幻觉营造出来的物象。总之,从艺术形象性质上来说,根源于对视觉外貌的模仿。但是这条潜在的规律在历史上有三次大断裂。第一次发生在中石器/新石器时期,模仿造型的洞窟壁画和小型雕刻被图符装饰纹样替代;第二次发生在中世纪,希腊、罗马的写实造型系统被强化宗教寓意和信仰情绪的圣像、征象替代;发生在现代艺术初期的是第三次断裂,构成了现代艺术视觉革命的第一次突破,并联带出后来的几次突破。以塞尚为例比较能够说明问题,塞尚在艺术史上也被尊为“现代艺术之父”。
  三次断裂似乎揭示着艺术史的某种规律,但是三次的发生的意义和作用又难于一概而论。而这一次,相关现代性问题,因而与现代艺术的性质相关。从塞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塞尚之前,文艺复兴到印象派,画家都尽量能够“正确”描绘对象。塞尚面前的对象在照片上是正确的,按照文艺复兴的线性透视来检测,果然如此。
  而塞尚的图画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差错。有了二道地平线。或者说,随着人为的绘制,画面的地平线被人为地不断抬高,有一宽条自由的晃动区。再看塞尚的“静物”,因为人为的绘制是一个自由的活动,竟然有了互相“摆不平”的几条桌面,而在欧洲视觉传统中不存在这种描述,既使一个刚开始学写生的儿童,也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塞尚却用他执着,极度诚实的观察揭示了人的观察和活动与科学的理性之间的交互冲突的过程。而这个交互是以“人”,这一个独立的、自觉地观察和创造的人为主导。
  这里反映的问题是不再以“上帝”或“自然”的环境和造物作为外在于自身的唯一的控制的力量时,如何用人为的创造来显示人对世界的解释和反省的能力。这个能力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是和人的政治自觉和彻底解脱了物质匮乏的现代物质社会相应,从消极的方面又是现代化的问题的根源。
  通过塞尚的静物、风景构图与实物照片的对比首先呈现出形式变革。第一点,幻觉空间怎么被打破和心理空间又是怎么被调和的。第二点,物体的质感和形状如何被简化又是怎么被作为人为的造型因素自由使用。
  然而,现代化过程中似乎理性和科学在取代上帝与自然,成为一种控制的力量。现代化的重大增长,显著地体现在现代科学。现代科学精神以算计性为主导,理性至上。一度使人们产生幻觉,以为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就可以完全地掌握世界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释世界。
  在科学和技术激发人类文明的物质条件的发展,使得人的生存,生活开始获得保障,不会在环境的压迫下违背自己的意愿生活。再进一步,当物质文明发展到社会成员并不要为生存而压缩和出让自我尊严时,物质的文明已经成为社会的政治权利的基础。
  按照这个思路,文艺复兴到印象派追求的精确、真实,“正确地描绘对象”应该是艺术的方向,但事实却是相反!现代化同时在促使人有意无意地注重人的存在的优先权利。如果没有现代艺术,我们似乎无法理解,人性非但没有被理性(算计性)和技术所遮盖,而是因为理性的张扬和科学对现代性物质必要条件的前提准备,摆脱了理性的引导,放下了科学(真实和本质)的探求,丢弃了(对外表的模仿方式的)技术追求,直接与人的精神自由相激荡。现代艺术显示现代化中更为根本增长,人的自我意识的增长,人的权利增长,一开始就与科学和发展的理性精神同在。有多强的理性,就有多强的反省;有多少物质享乐的异化,就有多少突围回归人性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常常显得逆反错误,混乱,不合理,却保证现代化过程中艺术并不像人担心的那样,变成一个科学和技术引导下的机械复制非人化的过程。如果没有现代艺术,我们真的不知所措。幸亏不是,也不可能是。因为现代艺术不是一个行当,而是人与生俱来的所有问题在现代化社会的另一种变现的方式。现代科学和现代艺术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
  现代艺术的突破于塞尚有偶然性。塞尚针对自己文化,针对科学性的艺术传统,以“反传统”的态度创造。从造境这个意义上暗合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原则,这种绘画方法与四王、董其昌、龚贤类似,但是,对於四王董龚他们,只是随顺传统。而突破了文艺复兴建立的西方学院派古典绘画的原则,才是艺术革命。艺术作品的内涵丰富,确立其革命性的贡献,不是看作品继承什么,而是看它改变了什么,在异差和突破中显示了事情的发展,通过事情的发展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透过时代的变迁,洞察到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在现代化遭遇中,如何变化出人的现代性。并为对现代性的反思作了一次启动。
  现代艺术的突破于塞尚的偶然性包含在现代艺术的革命性之中。也不只是塞尚,当时不同的艺术家(如梵高、高更、修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有所贡献,尤其是高更对现代化的反省,早于法国思想界近一百年,已经对现代性和理性的暴力发出了明晰的批判。
  从艺术史上考察,现代艺术革命的第一次突破,则显现为艺术创造新世界 不再只是对视觉外貌的模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