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四大高原有哪些

如题所述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中文名称:青藏高原 外文名称: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西北 下辖地区:青、藏全部,川、滇、新、甘部分 面积:257万平方公里(中国境内) 

目录

地理位置 
地质结构 
高原概况 
形成原因 
地质特点 
地形特征 
矿产 
    山脉 
    冰川 
    河流 
    湖泊
气候特征 
    藏族歌舞 
    藏戏
民族传说 
    生育 
    婚嫁 
    丧礼
青藏铁路概况 
沿途景观带 
旅游景观 
    玉珠峰 
    不冻泉 
    楚玛尔河 
    沱沱河 
    唐古拉 
    措那湖 
    那曲 
    羊八井 
    拉萨
自然保护 
相关新闻展开地理位置 
地质结构 
高原概况 
形成原因 
地质特点 
地形特征 
矿产 
    山脉 
    冰川 
    河流 
    湖泊
气候特征 
    藏族歌舞 
    藏戏
民族传说 
    生育 
    婚嫁 
    丧礼
青藏铁路概况 
沿途景观带 
旅游景观 
    玉珠峰 
    不冻泉 
    楚玛尔河 
    沱沱河 
    唐古拉 
    措那湖 
    那曲 
    羊八井 
    拉萨
自然保护 
相关新闻展开编辑本段地理位置空间范围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这座高原大部在中国西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此外,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1]关于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部分,有学者根据青藏高原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和多年野外实践,从地理学角度充分讨论了确定青藏高原范围和界线的原则与涉及的问题,结合信息技术方法对青藏高原范围与界线位置进行了精确的定位和定量分析。得出: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部分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横断山脉,横跨31个经度,东西长约2 945km;南自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迄昆仑山-祁连山北侧,纵贯约13个纬度,南北宽达1 532 km;范围为26°00′12″N~39°46′50″N, 73°18′52″E~104°46′59″E,面积为2572.4×103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2]在行政区划上,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范围涉及6个省区、201个县(市),即西藏自治区(错那、墨脱和察隅等3县仅包括少部分地区)和青海省(部分县仅含局部地区),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省西部甘孜和阿坝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缘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的部分地区。[2]

黄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 亦作Huang-t'u Kao-yuan或Huangtu Gaoyuan)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中文名:黄土高原 外文名:Loess Plateau 地理位置:中国中部偏北 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目录

概况 
地理 
黄土来源 
    北风送土 
    争议
环境变迁 
    古气候的标志 
    6000万年前的环境 
    古环境的变迁
水文 
地貌类型 
分区 
气候特点 
    1 中部半干旱区 
    2东南部半湿润区 
    3 西北部干旱区
地表物质 
脆弱环境 
水系 
泥沙 
水土流失 
    原因与对策 
    恶性循环及其改良
能源基地 
滥伐滥垦 
治理 
民族精神展开概况 
地理 
黄土来源 
    北风送土 
    争议
环境变迁 
    古气候的标志 
    6000万年前的环境 
    古环境的变迁
水文 
地貌类型 
分区 
气候特点 
    1 中部半干旱区 
    2东南部半湿润区 
    3 西北部干旱区
地表物质 
脆弱环境 
水系 
泥沙 
水土流失 
    原因与对策 
    恶性循环及其改良
能源基地 
滥伐滥垦 
治理 
民族精神展开编辑本段概况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黄土高原图集(21张)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机械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余万吨。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1400米。地面坦荡,起伏和缓,多宽广盆地。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草原辽阔,为中国重要牧区。西部沙漠分布广。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沙漠,是中国天然牧场和沙漠分布地区之一。 内蒙古高原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分布面积要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37.8%。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 

中文名称:内蒙古高原 所属地区:内蒙古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阴山及北山以北 面积:34万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1000米 矿产资源:煤、铁、铌、稀土矿 中药材:甘草、黄芪、黄芩、赤芍、麻黄 畜牧业: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绵羊 

目录

地理位置 
高原概况 
地理特征 
高原气候 
高原范围 
高原地貌 
高原资源 
高原简介 
战国时代的游牧民族 
    概况 
    林胡和楼烦 
    东胡 
    匈奴
南缘地带华夏族 
    概况 
    燕国经略 
    赵国统治 
    秦国管辖
草原文化内涵和特点 
    概述 
    多民族文化集合体 
    有区域文化成分 
    文化影响 
    北方游牧文化影响 
    北方各民族贡献
展开地理位置 
高原概况 
地理特征 
高原气候 
高原范围 
高原地貌 
高原资源 
高原简介 
战国时代的游牧民族 
    概况 
    林胡和楼烦 
    东胡 
    匈奴
南缘地带华夏族 
    概况 
    燕国经略 
    赵国统治 
    秦国管辖
草原文化内涵和特点 
    概述 
    多民族文化集合体 
    有区域文化成分 
    文化影响 
    北方游牧文化影响 
    北方各民族贡献
展开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内蒙古高原在地图上的位置

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呼伦贝尔市西部,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的北部。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编辑本段高原概况内蒙古高原 (Inner Mongolian Plateau)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沙漠,是中国天然牧场和沙漠分布地区之一。编辑本段地理特征横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阴山及北山以北,马鬃山以东, 
 

  中国第二大高原

北抵蒙古,包括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及甘肃省的北部。海拔1,000~1,500公尺,地势起伏较缓,微向北部倾斜。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地势较高,呼伦贝尔、乌珠穆沁、居延海盆地地势较低,蒙古语称为「塔拉」。内蒙古高原东部为草原,是中国的重要畜牧业基地;西部气候干燥,为乾草原、荒漠草原与荒漠。向西沙漠面积增加,戈壁广布。编辑本段高原气候内蒙古高原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分布面积要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37.8%。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黄河流经内蒙古高原中部的这一段,有的地方河谷紧缩,成为峡谷;有的地方河谷宽展,泥沙堆积成肥沃的冲积平原,这就是著名的河套平原。河套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称,这是劳动人民在这里修建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的结果。编辑本段高原范围内蒙古高原又称北部高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的广大地区,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界祁连山麓和长城,北接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东西长约二千多公里,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内蒙古高原上既没有青藏高原的雪山,也没有云贵高原上的峡谷,其地势起伏微缓,是一个可千里驰骋的高平原,主要由东部的呼伦贝尔高原、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等构成,阴山横亘中部,山南有河套平原、呼和浩特盆地 
 

  锡林郭勒草原实景

等断陷平原和盆地。在阴山以北,地表坦荡开阔,低缓山岭之间,分布有宽浅的洼地或盆地,当地称为“塔拉”。这样的地貌,为内蒙古辽阔草原的形成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内蒙古高原是一个向北渐降的碟形高原。边缘地带最高。这种地形对高原上的干旱化有利。冬天高原寒冷,形成蒙古高压,自然无雨;夏季高原转热,成为低压区,吸引南风吹上,阻于边缘山地,截留大部分水汽,使高原成为雨影区。除边缘山地有冰川融水形成夏洪冬干的河川(如弱水、伊敏河等)外,就是边境的黄河。河川对高原的切割不显著,给风力吹飏提供了条件,这里一般风速每秒可达9米,飞沙走石不仅在岩石地面挖出沟槽和谷地,也可在特定地域堆成沙丘及沙山。所以,在草地被破坏的山足和高原中部,往往形成基岩出露的砾石“戈壁”;在流沙积聚的西部又可形成大片的“沙漠”。因此,戈壁和沙漠是内蒙古高原的显著地貌特色。内蒙古高原是近代地质历史时期里,地壳不断地抬升形成的。在 
 

  美丽的呼伦贝尔盆地

上升的过程中,一方面整个地块发生和缓的拗曲,形成平缓的丘陵和宽浅的盆地;另一方面东部和南部微微翘起,翘得最高的地方便形成为山地。嵌镶在高原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和中部的阴山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高原面上有宽浅的大盆地,如呼伦贝尔盆地、二连盆地和居延盆地等,从盆地边缘到中心,几百公里的路程,高差仅二三百米,在地形类型上属堆积—剥蚀高平原。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高原西部气候干燥,大部分为沙漠和戈壁,植物比较稀疏,草场也较零散,有不少草滩分布在沙丘间的湖盆之中。由西向东,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增多,牧草也长得越来越好。气候比较湿润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牧草特别肥美,这里出产的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绵羊等良种牲畜驰名国内外。编辑本段高原地貌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边境一带是断续相连的干燥剥蚀残丘,相对高度约百米。高原地面坦荡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风沙广布,古有“瀚海”之称。地质上古生代末期华力西运动使蒙古地槽褶皱隆起,燕山运动只发生广泛而和缓的挠曲和断裂。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使高原普遍抬升,并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喷溢,填充了低洼处形成熔岩台地,广布于高原东部,台地呈阶梯状,台面略有起伏。 高原上普遍存有5级夷平面,形成层状高原。燕山运动挠曲下陷地区,第三系湖相沉积层堆积甚厚,扩大了平地面范围。新生代以来,气候虽有冷温干湿的交替,但均属半干旱和干旱气候,高原面分割轻微,过去形成的剥蚀夷平面大部得以形成平坦而较完整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戈壁、 
 

  内蒙古高原沙漠景象

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边缘为砾质戈壁,往东南为砂质戈壁,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伏沙和明沙。伏沙带分布于阴山北麓和大兴安岭西麓,呈弧形断续相连;明沙主要有巴音戈壁沙漠,海里斯沙漠、白音察干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编辑本段高原资源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全部及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河北省和东北西部的广大地区。又称北部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东西长约2000千米,南北宽约500千米,面积1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二大高原。海拔多在1000~1300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微斜,起伏和缓,切割轻微,阴山横贯中部。南部为狭长的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和东部为呼伦贝尔、乌珠穆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等高原;西部为阿拉善高原。高原上多宽浅盆地,有呼伦、以林、居延等盆地。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干燥度自东向西由1.2~1.5渐增至4.0。植被土壤状况东部为草甸草原暗栗钙土地带 
 

  栗钙土

,中部为干草原栗钙土地带,西部为含灌木层片的荒漠草原棕钙土地带。高原上日照充足,年日照总时数2800~3200小时;多大风,日数在40~100天/年,可发电。土地资源丰富,牧草生长良好,是中国最主要的畜牧业基地。草原上还盛产中草 药,如甘草、黄芪、黄芩、赤芍、麻黄等。高原上高盐湖有盐、碱、芒硝等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铌、稀土矿等70多种。狭义的内蒙古高原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高原。它深处内陆,气候干燥,草原、沙漠、戈壁广布。防风固沙、保护草原、改良草场、合理放牧是本区资源合理利用与自然环境改造的主要任务。 
    小舞310 
      我的主页帐号设置退出
    儒生 一级|私信|我的百科 
      我的贡献草稿箱我的任务为我推荐
    |百度首页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

帮助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图片 数字博物馆 核心用户 百科商城 
    云贵高原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云贵高原

    中国西南部高原。在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哀牢山以东,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的边境地区。 

    中文名:云贵高原 拼音:yun gui gao yuan 所在地:中国西南部高原 海拔:1,000~2∶% 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 

    目录

    基本概况 
    范围区域 
    气候简介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昆明准静止锋 
      对水文的影响 
      太阳辐射量
    气候资源特点 
      热量垂直分布 
      干湿季分明
    地形简介 
    民族地区 
    基本概述 
    习俗改变 
    民族特色 
    体育活动 
    奴隶制度 
    彝族简介 
    历史资料 
    寺庙宗教 
    居民权利 
    藏民生活 
    定居放牧 
    民间文学 
    分水岭界 
    药材丰富 
    地形地貌 
    地域范围展开基本概况 
    范围区域 
    气候简介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昆明准静止锋 
      对水文的影响 
      太阳辐射量
    气候资源特点 
      热量垂直分布 
      干湿季分明
    地形简介 
    民族地区 
    基本概述 
    习俗改变 
    民族特色 
    体育活动 
    奴隶制度 
    彝族简介 
    历史资料 
    寺庙宗教 
    居民权利 
    藏民生活 
    定居放牧 
    民间文学 
    分水岭界 
    药材丰富 
    地形地貌 
    地域范围展开编辑本段基本概况云贵高原,Yunnan-Kweichow Plateau 亦作Yun-nan-kuei-chou kao-yuan或Yunnan Guizhou Gaoyuan。经纬度:东经100°~110° ,北纬23°~27°。海拔1,000~2,000米;土层薄,尚有大面积宜林荒山;降水较多,宜发展杉木、马尾松、油桐、油茶等经济林木,矿产资源丰富;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1]编辑本段范围区域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高原西部主要在云南省境内,山岭基本上以南北走向为主,如点苍山、乌蒙山和龙山等;东部主要在贵州省境内,山岭基本上是东北-西南走向,如大娄山、武陵山等。它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云南高原位于哀牢山以东的云南省东部地区,因其在云岭以南,故称为云南高原。高原面保存良好。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连绵 
     

      云贵高原

    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如以昆明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的主要农业区。[2]编辑本段气候简介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湿润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在地形上虽说是一个高原,由于海拔高度、大气环流条件不同,气候差别显著。例如,云南昆明海拔约1900米,但其纬度较低(北纬25°),冬季一般不受寒潮影响(地势较高,来自北方的寒流无法进入),而且经常在西南暖流控制下,多晴天,冬春相当干而温暖;(但在云贵高原北坡,受寒流的滞流与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形成准静止锋,造成连绵阴雨,即民谚“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夏半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雨日多,加以海拔高,所以夏季温度偏低,一年中干湿两季分明。在纬度、海拔高度和大气环流三者综合影响下,气温季节变化较小,高原上四季如春,所以昆明有“春城”之称。昆明准静止锋贵州境内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冬半年经常受到北方冷空气影响,冷空气与暖空气相接触,形成气候上有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贵州冬半年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阴雨天气特别多,素有“天无三晴”之说,冬季较冷;夏半年,受到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气温较高。对水文的影响由于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太阳辐射量太阳辐射年总量经向分布差异大,西部大于东部,东部为3 400~3 800兆焦耳/米2,西部为5 000~6 000兆焦耳/米2。由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热量差异大,紫外线强烈,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云贵高原的居民带来了物质上的满足,让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延续。编辑本段气候资源特点中国云贵地区包括云南和贵州两省。本区地处低纬度,海拔高,又受季风气候制约的综合影响,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分明、气候资源垂直变化显著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气候资源特点较多。热量垂直分布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条件。热量资源的地区分布南多北少,≥10℃的积温,元江、河口地区在8 000℃以上,滇西北、滇东北的高海拔地区在1 400℃以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出现南亚热带的“飞地”,为7 000~8 000℃。热量资源年内各月分配相对均匀,冬季温暖,夏无酷暑。[2]干湿季分明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冬干夏湿、干湿季节分明的水分资源特征。夏半年暖湿气流沿着山间河谷地吹向内陆,滇西南、滇南边境、怒江河谷以及南北盘江、都柳江上游的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高黎贡山西南迎风坡的盈江达到4000毫米以上,但楚雄、大理仅为500~700毫米。4~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5%。雨季常出现山洪暴发,发生洪涝灾害。而旱季时间长,季节性干旱,特别是春旱十分严重。贵州东部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各季较湿润。编辑本段地形简介

     

    云贵高原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形。它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复杂化学反应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岁月,被水溶解和侵蚀而逐渐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分布着许多溶洞、暗河、石芽、石笋、峰林等稀奇古怪的地貌。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云贵高原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喀斯特地形显著。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经地表和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圆洼地、伏流、岩洞、峡谷、天生桥、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云贵高原面上有一层固结的红色土层(又叫风化壳),表示地面是个久经风化的地面。当它被剥蚀去后,就出露石灰岩,形成大片石芽地。路南石林就是石芽地中发育得最好的一片。这里奇峰兀立,如柱如塔,如笋如菌,高的10米以上,矮的5-10米。人们在望峰亭或狮子亭眺览,就可欣赏40多万亩石林的奇景。 

      云贵高原梯田

    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之间,分布着许多小盆地。盆地内土层深厚而肥沃,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高原上的村镇也都集中在这里。这种盆地在当地称作“坝子”。坝子内部地面比较平坦,土层深厚,一般都是农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较大的城镇也多分布在这里。高原上还有很多因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断层湖”,著名的如云南东部的滇池和中部的洱海,其面积分别为340平方公里和250平方公里,著名的城市昆明和大理就分别坐落在这两个湖泊的旁边。编辑本段民族地区境内人口在一人以上的民族有汉、彝、藏、羌、回、蒙古、傈僳、满等十三个。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个人口最多的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约570多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口众多和分布较广的民族。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彝族的主要聚居区,共有彝族154.6万人。另有24.1万人分布在攀枝花市的郊区和米易、盐边县,乐山市的马边、峨边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县,雅安地区的汉源、百棉县和宜宾地区的屏山、古蔺、叙永等县。四川彝族自称"诺苏"。居住在云南、贵州的彝族还有许多角称和他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3
    一、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此有 " 世界屋脊 " 之称。青藏高原面方公里,海拔大多在 3500 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大多超过 5500 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过 8000 米。

    二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沙漠,是中国天然牧场和沙漠分布地区之一。内蒙古高原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分布面积要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37.8%。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

    三 、黄土高原
    在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最具特色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达秦岭,西抵祁连山,东至太行山,横跨陕西、山西等六个省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也最典型的黄土地貌区。
    这块辽阔的地域,海拔大约在1000~2000米之间,黄土层厚度达100米左右,最厚的地方可达20O米以上。由于黄土质地疏松,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上森林和草原大多遭到历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所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流水把高原侵蚀切割成许多沟堑纵横的黄土地貌。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丘陵沟谷区。同时,被冲走的土壤,顺着黄河的大小支流,带到下游,淤塞了河道,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所以,同水土流失现象作斗争,不仅成为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重要措施,也是治理黄河的一个根本问题。

    四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省境内,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
    云贵高原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它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岁月,被水溶解和侵蚀而逐渐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分布着许多溶洞、暗河、石芽、石笋、峰林等稀奇古怪的地貌。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第2个回答  2013-02-02
    四太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大致介于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之间,包括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省绝大部分和四川西北部,面积约200万平 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高原内部分布有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山脉,如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和巴颜喀拉山等,山脉之间镶 嵌以宽谷盆地,呈现一派“远看成山、近看成川”、莽莽苍苍的壮观景象。高山上部覆盖着冰川、积雪,夏日消融,成为许多江河水源,也是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
    ? 2.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西起甘肃、新疆边境的马鬃山,东到大兴安岭,包括内蒙古大部,甘肃、宁夏、河北等省区的一部分,是我 国的第二大高原。这里地势西高东低,由1500米降低到800米上下,高原上除贺兰山、阴山山脉外,大部分地区坦荡开阔,地面起伏缓和。在低缓丘陵之间分 布有宽广的洼地或盆地,蒙古语叫“他拉”,意思是“山间广场”,在半干旱气候和起伏和缓的地势条件下,形成了面积辽阔的草原。
    3.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介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东端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包括山西全省,陕西大部,甘肃、宁夏、河南等省区的一部分。 高原除石质山地外,地面均为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土一般厚约数十米,最厚可达200米左右。高原海拔为1000一2000米,黄土实际覆盖面积约30万平 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地形大致由三部分组成:最高的是石质山地,如吕梁山等;位置居中的是黄土高原主体部分,常见的有黄土源、黄土 梁黄土峁;最低的是断陷谷地,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4.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包括云南省中部和东部,四川省西南部和贵州省大部。这个高原地形比较复杂。在云南境内,高原海拔在2000米左右,分布 有一系列近南北向的构造盆地,有不少断层湖,著名的有滇池、洱海等;在贵州境内,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上下, 石灰岩分希广泛,在流水长期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独特峰林盆地和美丽多姿的溶洞。云贵高原上有一系列山岭,山岭有构造盆地或溶蚀盆地,当地称为 “坝”;是云贵两省人口和工农业主要分布区。云贵高原边缘因受到流水侵蚀,地表崎呕。人们以“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来形容云贵高原,其实,“地无三尺 平”是就高原边缘的情况而言的,这里坡度很陡,地表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有些地区的地表喀斯特石芽
    第3个回答  2007-02-25
    四太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大致介于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之间,包括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省绝大部分和四川西北部,面积约200万平 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高原内部分布有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山脉,如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和巴颜喀拉山等,山脉之间镶 嵌以宽谷盆地,呈现一派“远看成山、近看成川”、莽莽苍苍的壮观景象。高山上部覆盖着冰川、积雪,夏日消融,成为许多江河水源,也是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
    ? 2.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西起甘肃、新疆边境的马鬃山,东到大兴安岭,包括内蒙古大部,甘肃、宁夏、河北等省区的一部分,是我 国的第二大高原。这里地势西高东低,由1500米降低到800米上下,高原上除贺兰山、阴山山脉外,大部分地区坦荡开阔,地面起伏缓和。在低缓丘陵之间分 布有宽广的洼地或盆地,蒙古语叫“他拉”,意思是“山间广场”,在半干旱气候和起伏和缓的地势条件下,形成了面积辽阔的草原。
    3.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介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东端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包括山西全省,陕西大部,甘肃、宁夏、河南等省区的一部分。 高原除石质山地外,地面均为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土一般厚约数十米,最厚可达200米左右。高原海拔为1000一2000米,黄土实际覆盖面积约30万平 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地形大致由三部分组成:最高的是石质山地,如吕梁山等;位置居中的是黄土高原主体部分,常见的有黄土源、黄土 梁黄土峁;最低的是断陷谷地,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4.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包括云南省中部和东部,四川省西南部和贵州省大部。这个高原地形比较复杂。在云南境内,高原海拔在2000米左右,分布 有一系列近南北向的构造盆地,有不少断层湖,著名的有滇池、洱海等;在贵州境内,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上下, 石灰岩分希广泛,在流水长期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独特峰林盆地和美丽多姿的溶洞。云贵高原上有一系列山岭,山岭有构造盆地或溶蚀盆地,当地称为 “坝”;是云贵两省人口和工农业主要分布区。云贵高原边缘因受到流水侵蚀,地表崎呕。人们以“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来形容云贵高原,其实,“地无三尺 平”是就高原边缘的情况而言的,这里坡度很陡,地表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有些地区的地表喀斯特石芽和溶沟丛生,成为步履艰难的原野。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02509.htm

    第4个回答  2013-02-07
    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