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无题的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问题一: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什么意思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本诗也许还有别的寓意,但作为爱情诗却是几无异议。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问题二:李商隐的无题诗句的全部意思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_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问题三:为什么很多古诗的题目都取名叫无题? 古诗之所以无题,是因为这些诗歌的作者并非有意作诗,只不过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随口讽咏,自然成章。顾炎武说:“古人之诗,有诗而后有题;今人之诗,有题而后有诗。有诗而后有题者,其诗本乎情;有题而后有诗者,其诗徇乎物。”袁枚也说:“无题之诗,天籁也;有题之诗,人籁也。天籁易工,人籁难工。《三百篇》、《古诗十九首》,皆无题之作,后人取其诗中首面之一二字为题,遂独绝千古。汉、魏以下,有题方有诗,性情渐漓。”

问题四:李商隐的w无题》全部诗句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全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问题五:以无题命名是诗说什么意思 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有以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李商隐,现代无题诗代表人物叶千华。

问题六:唐诗,无题本身含意?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vv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问题七:无题诗是什么意思 无题诗_词语解释
【拼音】:wú tí shī
【解释】:1.以“无题”为标题的诗。
【例句】:傅善祥挥笔写了一首无题诗,讽刺洪宣娇低微的出身和小家子气的作风,气得洪宣娇七窍冒烟,告到了洪秀全面前,称说不定是东王在背后支持。

问题八:无题的古诗无题 无题: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标题。 2.画楼:有彩画装饰的楼。桂堂:用香木构筑的厅堂。3.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灵奇异之物。4.送钩:《汉武故事》: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钩,手得展。故因为藏钩之戏。后人效之,成为酒宴席上一种酒令,藏钩于手中,令人猜,不中饮酒。5.分曹:分组。射覆:猜测藏在器皿下的东西,猜不中者饮酒。6.兰台:即秘书省。《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转蓬:一种草,蓬生如圆球状,秋后干枯,被风吹离根部,随风飘走。以无题为诗题,是李商隐的创造。此诗向来解释纷歧,或曰言情,或云托意君臣之难遇。即以言情而论,亦难知其属情者为何人。刘、余《集解》云:此二首显为赋体,而非比兴寓言之作。……所述殆为作者亲身经历之事情。而非托事寓怀,借美人以喻君子之寓言。……此二章之实写宴饮场面,具体交代'我'之仕履行迹……首章系追忆昨夜所参预之一次贵家后堂宴会。星晨好风,渲染良夜气氛;画楼西畔桂堂东,盛宴良会之所。身无一联,谓彼此身虽不能相亲相接,效彩凤之双飞,心则固如灵犀一线,相通相应。腹联送钩射覆,酒暖灯红,正写盛宴热闹情景,而觥筹交错之间,双方目成心会之情可想。……末联则谓晨鼓催人,不得久留其间,走马应官,赴职兰台之际,不禁有身如转蓬之叹也。'听鼓应官'与下首'一夜'相应,盖昨夜之宴,竟彻夜达晓矣。……二诗作于义山任职秘省期间,则开成四年春、会昌二年春、六年春似均有可能,颇难定编。冯系开成四年初入秘省时,张系会昌二年重官秘省时,均无确据。视首章末联以'走马兰台'为转蓬不定之生活,似带身世沉沦孤孑之感,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我时憔悴在书阁,卧枕芸香春夜阑。赴辟下昭桂东郊痛哭辞兄弟'等句情调仿佛,或作于会昌六年春。然终乏确证。姑依张笺暂系会昌二年春。附此诗之第二首: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此二诗虽不能确系于某年,但必是商隐在长安秘书省时所作。商隐已娶王氏,而诗中恋情非为王氏而发,则必为婚外恋情无疑。从诗中描写的生活内容看来,其所爱幕者,当为贵家女子,但只能暗通情意。三、四句是名句,也是这首诗的重心。无题(其二)唐 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注释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4、度:透过。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此《无题》四首之作年难考。有人猜测大约作于开成三年(838)婚于王氏之前,所思恋者当为大家闺秀。第一首写天涯游子相思情怀。首句写梦幻之虚无飘渺。次句言梦醒之际的孤独。三句写梦中因远别而悲啼,四句写急于写信,不待墨浓。五六句言孤灯独宿的情景。独自一人面对绣着金色翡翠鸟和芙蓉花的帷帐锦被,思念意中之人。《楚辞・招魂》:翡翠珠被。鲍照《拟行路难》:七彩芙蓉之羽帐。七句用汉武帝求仙故事以喻所求之难得。汉武帝信神仙方士之说,东出海访蓬莱仙山,终未得。八句写自己与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