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古代司法的鼻祖是谁吗

如题所述

皋陶。

皋陶(公元前2219-公元前2113年),偃姓,皋氏,名繇,字庭坚,少昊之墟(今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上古时期东夷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

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一职,以正直闻名天下。相传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五刑、五教),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形成“皋陶文化”,成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重要精神渊薮之一。

公元前2113年,帝禹二年去世,时年106岁,葬于六地。大禹念及功德,封其后裔于英、六一带,尊为六安国国和偃国始祖以及二十四姓的鼻祖。天宝二年(743年),追封“大唐德明皇帝”。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皋陶与高辛氏的契、后稷共同辅佐大舜,成为中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的思想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

在尧和舜时期任士师、大理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即司法长官。皋陶被聘任为掌握刑法的官后,协助执政司禹处理领导事务。禹即位,被禹选为继承人。但皋陶在帝禹之前先死了,未能继位 。皋陶是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皋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1

皋陶(公元前2219-公元前2113年),偃姓,皋氏,名繇,字庭坚,少昊之墟(今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上古时期东夷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

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一职,以正直闻名天下。相传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五刑、五教),采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平公正;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形成“皋陶文化”,成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重要精神渊薮之一。

公元前2113年,帝禹二年去世,时年106岁,葬于六(Lù)地。大禹念及功德,封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省六安市),尊为六安国(蓼)国和偃国始祖以及二十四姓(皋李徐赵、伯益赢秦、江黄马舒、裴甄谷利、费廉阮骆、英莒梁寥)的鼻祖。天宝二年(743年),追封“大唐德明皇帝”。

立法

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主张五刑处于辅助地位,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先晓之以理,不听教化,再绳之以法。“五教”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意在教育人们懂得并恪守最基本的几种关系,使人们彼此亲睦,互相谦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实现一个没有犯罪行为的和谐社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以,舜盛赞皋陶:“汝作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五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皋陶法律思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德法结合,即道德与法律结合、德治与法治结合,“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是民本思想,即强调重民、爱民、惠民,关注民生,听取民意,“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天聪明,自我民聪明”等即说明此理;

三是司法公正,公平公正是皋陶司法的终极目标,獬豸断狱的故事实质上是神化了皋陶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断案如神的司法活动;

四是天人合一,皋陶所言“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等是告诫人们要遵循天道,自然之理。

扩展资料

皋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和大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

皋陶的坐骑是獬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据说獬豸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郢就会顶触,无罪则否。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

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舜,帝舜看后觉得很好,就让皋陶实施。《狱典》归纳了杀害同伴就得服法而不在于用刑。

东汉《论衡·是应》有记载,汉代衙门里供奉皋陶像、饰獬豸图,后被传神话为“狱神”。

皋陶也是古六安国始祖,还是徐国国君的祖先,而且是古代东夷部落的首领之一。蓼国国君也有可能是皋陶的后裔。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又名皋陶村,以皋陶的官称和名字同时命名村子,这种形式很少见。“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帝王世纪》)“繇,封之于皋,卒崩于皋。”(《钦定四科全书》)故六安古称皋城。

皋陶墓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辞典》。皋陶封地英、六,位于今六安、英山、金寨、霍山一带。皋陶后裔聚集于封地和舒城、潜山、庐江、巢县、霍邱、怀远、灵璧、泗县、凤台、亳县,广布于全国各地,江苏省盐城市现有皋姓2000多户。

皋陶英灵归宿之地的皋城子孙们,已把古皋城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并重修了皋陶墓。我们祈盼皋陶陵园早日建成,高大的皋陶石雕像耸入青天,屹立在“天河”岸边,成为体现新皋城文化品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向世人展现皖西皋陶文化的一道亮丽彩虹!

皋陶所创制的法律,极有逻辑,比如“五典五惇”“五刑五用”“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等;且言简意赅,比如“昏、墨、贼,杀”等 。

所谓良法,不仅要有好的内容,更要有好的逻辑;立法过程中,要注重内在逻辑,强调其概括性,使得法律疏而不失,简便易行。这正是皋陶在法律上的成功之道。皋陶所言立意高远,皋陶所行正大光明,言行高度统一,所以民才信服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7

皋陶。

皋陶(公元前2219-公元前2113年),偃姓,皋氏,名繇,字庭坚,少昊之墟(今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上古时期东夷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

皋陶辅佐舜、禹制定刑法、建造监狱,创“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之“五刑”,兴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五教”,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狱典》,比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早了近400年。

扩展资料;

皋陶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古代四大圣贤之一,被历史界公认为“司法先祖”。皋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后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它的主体“法治”和“德治”与当今的“法治”和“德治”有着历史的联系。

皋陶的主要成就是:制定了刑法和教育,帮助姚、舜、禹实行了“五刑”、“五教”。我们要用独角兽来治理监狱,坚持正义。

同时实行惩罚和教育,这需要父亲的正义、母亲的仁慈、兄弟的友爱、兄弟的尊敬和孝顺,才能使社会和谐,使世界得到大治理。尽管历史学家在评价高陶时不能达成一致,但他们对“中国法的创始者”的理解却惊人地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皋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30
中国司法的鼻祖是皋陶,他约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姓名记载的法官。相传皋陶是古代部落首领髙阳氏颛顼之子,曾是东夷族的首领,舜时被任命为掌狱讼司法之官“士师”。皋陶为官极为清正,从不滥杀无辜,史称其“决狱明白,察于人情”(《白虎通•圣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