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是不是历史故事?

如题所述

教科书上写了很多典故,但基本上没有写他们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只因他们长大后变成了坏人,不利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匡衡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匡衡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家庭,虽然家境不好,可他十分好学,也很勤奋。小时候,他非常想上学。家里拿不出钱,后来他跟着一个亲戚学认字,这才有了看书的能力。为了能念书,匡衡就去给有钱的人家打工以获取读书的费用。他不要工钱,只求人家能把家中的书借给自己看。在那个年代,书是珍贵之物,有书的人不肯轻易把书借出去,让匡衡很苦恼。

几年后,匡衡长大了不少,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他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才有一丁点儿时间看书,故一卷书经常要十天半个月次啊能看完。他很着急,觉得自己白天在干活没有时间看书,那可以多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这样就能加快看书的步伐。可是,家里的经济条件,根本买不起点灯要用的油,这该如何是好?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温习白天看的知识。突然,他看到东边的墙缝中透过来一些亮光。走近一看,他发现从亮光是邻居家的灯光。他灵机一动,拿来一把小刀挖大墙缝,让透过来的亮光更多一些。借着亮光,匡衡拿起书读了起来。他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他的故事就是被后世传颂至今的“凿壁偷光”,不少人用他来激烈学生学习。

不过,教科书中并没有写匡衡后来怎么样了。事实上,匡衡靠着自学,成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的仕途也不平坦,因为汉朝当时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就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考了九次,才中丙科。由于他对《诗经》的理解非常透彻,已经被经学家们所推重,时为太子的汉元帝对他深有好感。在太子的提拔下,他才踏上仕途。


后来,匡衡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官至丞相。然而,他经不起官场的诱惑,变得趋炎附势,仗着自己位高权重,收受贿赂。他被汉元帝封为安乐侯时,其食封土地原本为三十一万亩。但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了四万多亩食封土地。


汉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人告发了匡衡非法占用土地一事,所以他被皇帝下令罢免了官职,贬为庶人。回到家乡不久,匡衡就病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4

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跟着老师读书。

可是,他家里很穷,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于是,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学堂外面,安静地听着里面的读书声。一位亲戚看见他这么喜欢读书,很受感动,就抽空教他认字。日积月累,他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

国衡买不起书,就想办法借书来读。那个时候的书都是十分贵重的,只有有钱人家才有。可是有钱人家怎么会轻易把书借给一个穷小子呢?为了能读到书,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村子里有个大户人家,家里有很多藏书。一天,他跑到那户人家求见主人,见到后,一边作揖,一边急切地恳求说:“请您收留我吧, 我给您家干活。我力气很大,什么活都会干。我不要工钱,只求您能把家里的书借给我看看。我保证不会耽误干活,保证不会把书弄坏一点点。”主人看到匡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眼睛里充满了渴求,一时被深深打动了,就收留了他。匡衡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到了书。

寒来暑往,匡衡一天天长大了。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吃饭的工夫才能看一会儿书。晚上回到家里,因为没钱,点不起油灯,也不能看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国衡心里难过极了,却无计可施。一天晚上,匡衡从外而回家,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邻居家的窗户透着光亮。匡衡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狠狠拍了自己脑袋一下,叨叨着:“以前怎么没想到呢!”回到家,他就在自己与邻居家共用的那面墙上摸索来摸索去,终于找到一处墙壁有破损的地方。他找来一把小刀,沿着破损的墙壁轻轻地抠啊抠,不一会儿, 一道弱弱的光线就从墙缝里透射过来。匡衡兴奋极了,不敢再往大抠,担心影响到邻居,于是,便借着这一点点光线看起书来。光线太暗了,看一会儿,眼睛就酸困酸困的,他就稍稍休息一下,接着再看。

就凭着凿壁偷光这样的毅力,匡衡博览群书,下笔成章,终于成为西汉著名的学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19
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凿壁偷光,汉语成语,拼音是záo bì tōu guāng,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中文名
凿壁偷光
拼音
záo bì tōu guāng
注音
ㄗㄠˊ ㄅㄧˋ ㄊㄡ ㄍㄨㄤ
出处
《西京杂记》
解释
家贫而读书刻苦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1]
成语辨析
【同义】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反义】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1]
成语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1]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学识渊博、清正廉洁。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但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每天帮父母干完活都会去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
“那个穷小子匡衡又来偷听我们上课了。”
“文大郎,他不是你们家的邻居吗?”
“匡衡,送你个苹果。”文大郎把苹果砸到匡衡的头上,哈哈大笑的走开了。
这时先生走过来,说:“匡衡,你又来了。”
匡衡说:“是的先生,我很想学习。请问先生,是不是听了您讲的这些书,我就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了呢?”
“不不不,这些书只是茫茫书海中的一朵浪花。要想成为真正有用的人,必须博览群书,做到胸中有文章。难得你这么好学,你每天都可以从我这拿走一本书,回家要好好地读,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就来问我。”
“真的!谢谢先生。”
“跟我来吧,我带你去书房。”
正要溜出去玩的大郎被文老爷抓个正着,“好哇,你又出去玩,今天的书背会了吗?背不对看我怎么收拾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莫我肯顾。逝……逝将去女。”
“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只见骑着牛的匡衡嘴里振振有词的从家门口路过。
文老爷看着匡衡,生气地对大郎说:“你听听你听听,乐国乐国人家都背下来了,你真给我丢脸。今晚关你禁闭,背不熟别睡觉了!”
匡衡回到家高兴地说:“妈妈,先生借我的书。”
匡衡母亲看着微弱的光,“看不见就明天再读吧!”
“啊?要是咱家有蜡烛就好了。”这时匡衡看见墙上透过一束光线,“亮是亮,可惜太细了,我来把它凿大些。太好了,光线好像大了一些,可是还是有点小,再凿大一些。哐哐哐,这下差不多了。”
正在背书的大郎听见“哐哐哐”凿墙的声音,本来心里很害怕,突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大洞:“有有有贼呀,有贼。”
文老爷闻声赶来:“好哇,在我们家墙上凿洞,想抢偷东西呀?小小年纪就学做贼,走,跟我去官府。”
“我不是做贼,我,我只是想看书。”
文老爷听后,说:“给我看看可以吗?”文老爷拿起书透过那一束光线,又说道:“真是一个好学之人哪!这样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后你就到我家里和大郎一起读书吧!”
从此以后,大郎和匡衡一起学习。
第3个回答  2020-10-29
是讲西汉大文学家匡衡的故事。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扩展资料:

匡衡为了看书除了凿壁偷光,还替富人家免费干活,目的就是能够在富人家看书,主人得知他那么刻苦后也非常感动,于是就把自己家里的书借给匡衡看。匡衡刻苦学习,也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学者,特别是对《诗经》有独到的见解。

而汉元帝也非常喜欢《诗经》,因此对匡衡特别欣赏,匡衡开始平步青云,从郎中到太子少傅,再到丞相。

匡衡常引用《诗经》向元帝陈述治国之道,弘扬礼让仁和之风,这也是和汉朝的统治政策不谋而合的。不过随着元帝对他的宠信,匡衡也开始做出了一些违背人臣的事情。元帝封他为安乐侯,封地本来是三十一万亩,但因为郡图的错误,给他划成了三十五万亩,匡衡知道后并没有上报。

而元帝晚期还宠信一个叫石显的宦官,这个宦官蛊惑元帝,干了很多坏事。成帝即位后,匡衡弹劾石显。

从这里看,匡衡并没有做错,但他也被弹劾了,有大臣就说,石显把持朝政时,你没有站出来,现在还把一些责任推到先帝身上,这不是人臣所为。再加上他非法扩大土地的事情也被揭发,成帝就把他贬为庶人了。匡衡回乡后没几年,就郁郁而终了。

匡衡儿时凿壁偷光的故事,鼓舞了很多人,却不想他会以这样的方式收尾。所以说,任何时候都不要贪小便宜,通过努力付出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永远不要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凿壁偷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02
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成语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学识渊博。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但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每天帮父母干完活都会去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
“那个穷小子匡衡又来偷听我们上课了。”
“文大郎,他不是你们家的邻居吗?”
“匡衡,送你个苹果。”文大郎把苹果砸到匡衡的头上,哈哈大笑的走开了。
这时先生走过来,说:“匡衡,你又来了。”
匡衡说:“是的先生,我很想学习。请问先生,是不是听了您讲的这些书,我就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了呢?”
“不不不,这些书只是茫茫书海中的一朵浪花。要想成为真正有用的人,必须博览群书,做到胸中有文章。难得你这么好学,你每天都可以从我这拿走一本书,回家要好好地读,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就来问我。”
“真的!谢谢先生。”
“跟我来吧,我带你去书房。”
正要溜出去玩的大郎被文老爷抓个正着,“好哇,你又出去玩,今天的书背会了吗?背不对看我怎么收拾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莫我肯顾。逝……逝将去女。”
“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只见骑着牛的匡衡嘴里振振有词的从家门口路过。
文老爷看着匡衡,生气地对大郎说:“你听听你听听,乐国乐国人家都背下来了,你真给我丢脸。今晚关你禁闭,背不熟别睡觉了!”
匡衡回到家高兴地说:“妈妈,先生借我的书。”
匡衡母亲看着微弱的光,“看不见就明天再读吧!”
“啊?要是咱家有蜡烛就好了。”这时匡衡看见墙上透过一束光线,“亮是亮,可惜太细了,我来把它凿大些。太好了,光线好像大了一些,可是还是有点小,再凿大一些。哐哐哐,这下差不多了。”
正在背书的大郎听见“哐哐哐”凿墙的声音,本来心里很害怕,突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大洞:“有有有贼呀,有贼。”
文老爷闻声赶来:“好哇,在我们家墙上凿洞,想抢偷东西呀?小小年纪就学做贼,走,跟我去官府。”
“我不是做贼,我,我只是想看书。”
文老爷听后,说:“给我看看可以吗?”文老爷拿起书透过那一束光线,又说道:“真是一个好学之人哪!这样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后你就到我家里和大郎一起读书吧!”
从此以后,大郎和匡衡一起学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