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年民谣特别火?

如题所述

民谣的流行与消费主义和中产小资密切相关。如今流行的民谣符合城市中产小资的习性和审美趣味,旋律相对比较简单、风格精致化、所歌颂的爱情、乡愁、诗和远方的主题符合小资群体崇尚个体自由和自我表达的内心需求。



民谣的流行是建立在高度的现代性和个体性的时代基础之上,而历史和永恒等一切宏大叙事的事物都是被排斥的。现代工业社会里,科技的高度进步解放了人力,让人摆脱物质匮乏,产生了一大批“有闲阶级”,充裕的物质基础使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审美、缅怀和感伤。

当今时代信息高度爆炸使人产生信息疲劳和审美疲劳,转而崇尚简单、自然和超脱的生活方式,而非真正沉重压抑的现实深层。他们希望能够享受现代科技的便利而又排除技术理性对人的异化。当今时代的大多数人只关注个体自我的感受,拒绝宗教、政治和历史等具有永恒特性和沉重严肃性质的宏大叙事,重视的是个体现时的、孤立的和微小的自我感受和细腻的情感。


他们更看重自由的私人生活体验和个体自我表达,不关注群体事物,远离公共事务、政治、社会、宗教鬼神甚至是大自然,他们关心的往往不是真实的大自然,而是从大自然精选出相关的元素和符号所组成的“自然”人工盆景,而他们关注的“远方”也不是身处远方的众人的现实生活。赵雷的《成都》并不是当地人习以为常的那个成都,而只是他所描绘的想象空间。
而处于社会中间位置的中产小资本身普遍缺乏高雅的文化背景和追求高尚审美文艺的资本。他们要么将边缘和通俗的艺术加以神圣化,为低级文化艺术注入高雅形式,使之“精致化”和“合法化”,而抬高其地位。

把严肃艺术进行通俗化处理,利用中产小资的阶级习性对高雅文化进行通俗化实践,筛选、重组或重现其中蕴含的审美符号,从而将高雅文化拉低到自身阶级的世界当中。而相对比较简单易懂的民谣正好契合中产小资的精致审美需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2

民谣最辉煌的时期莫过于70年代由日本传入台湾的校园民谣时代,这股民谣热潮一直延续到80年代,由朴树、老狼、叶蓓等人接棒罗大佑、齐豫等先驱者。然而在90年代起民谣的热度就明显减退,逐渐被港台流行乐取代。

即使这样,校园民谣对于90后很大一批人来说依然意义重大。




为什么民谣总会在不经意间火起来?小墨总结了一下有这么几个原因:

1.受众更替

民谣的主要受众是在十七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人,或者心理年龄在这个范围的人群。这个族群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保留着青春期的一部分叛逆精神,但同时多了明辨是非的成熟睿智,文艺气息较浓,看不起部分较俗气的流行文化,希望自己与周围人区分开。

在这个年龄段以下活力有余而沉稳不足,喜欢的音乐要么是快餐化的流行曲,如抖音上一系列洗脑神曲,要么是日韩节奏偏快的舞曲。而过了这个年龄段,在一些工作、社会、人情等方面带来的压力下,想要沉静下来已经力不从心。当然再过一段时间,又会返璞归真喜欢上民谣,但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喜欢这种情怀,喜欢回忆青春的感觉。



轮回更替间总有断层,这也造就了民谣分段式火热的原因。



2.旋律朗朗上口

民谣曲风偏柔,音域跨度较小,比较少加入花稍的音阶跳跃,小节短而连接平滑,加上节奏较缓,所以听起来似曾相识,易学易精,自然在传唱度上面得到保障。




3.词真句美

民谣歌词比较有意思,有很多生活化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听起来很真实很有画面感。就像鼓楼、安和桥这些真真切切存在的地点总能引起一个年代的共鸣。

民谣的句子很美,如果单独看歌词就是一首首现代诗,很少有冗长的长句和可有可无的拼凑。所以容易给听过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乐器简单易得

民谣用得最多的就是吉他,几乎每个人都能拥有一把,区别只是价格的高低、音质的好坏,却不影响相同的热情。穿牛仔裤当然要拿一把破木吉他,不然怎么算民谣?即使是一把烧火棍,也不换你的斯坦威钢琴,这就是民谣歌手的傲娇。

民谣很穷,一把吉他。民谣很富,四海为家。

第2个回答  2019-11-12
中国听众一向不尊重编曲作曲,最尊重歌手,最关心歌词,民谣嘛,大部分作曲不要太简单,但是歌词,嗯,中国听众还是比较喜欢听故事,类比电影,中国观众绝对不会对荒野猎人,爱乐之城,地心引力等非剧情见长的优秀电影在话题度低时(也就是微博上没人安利时)有多少关注,而一些制作十分粗糙的韩国电影,却仅仅因为剧情合口味即会取得很多关注。说白了,我们才刚刚小康没多少年,绝大部分人真的并没有什么能力去欣赏一些需要从小起就熏陶的东西,只能听听故事看看故事罢了,等到我们经济进一步发展,大众的审美情趣自然百花齐放,听音乐不是为了治疗失恋,看电影不是为了去谈恋爱,一个人去看电影是一种正常的观影行为而不是什么孤单寂寞,生育率,结婚率都会降低(参考大多数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部分发达地区),知乎上提问你拍的最好的一张照片,不会有人扯张曝光不足对焦不准的照片然后讲一堆自己与另一半的感情故事,选秀节目也不会成为比惨大会,到那时候中国观众也就不会局限于听个故事了感悟下自己的情感历程了。

综上,我认为目前部分民谣火起来的原因还是在于故事讲得好,或者说是有很多人喜欢那些歌词。

以上答案只为提出观点,仅针对目前国内互联网上广义上的民谣作品,我个人完全明白存在有极为优秀的中国民谣作品以及韩国电影作品,以及以上答案仅针对部分中国听众或观众,请各位见谅
第3个回答  2019-10-08

一开始是对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感到好奇、惊喜,后来是协助部分人装逼。


没瞎说。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喜欢民谣,可是知道的民谣也就经常搬上舞台的那几首。嘴里哼哼呀呀的唱着民谣,想也不想的表达着别人的深情,根本不知道歌词何意,只是觉得莫名伤感并难懂,模仿着唱在自己嘴里就觉得自己也是那个有故事的人了。滥情的渣男哼着民谣,非说自己是个专一浪子;天真的傻姑娘听完民谣,以为自己也有主角光环,早晚等他个浪子回头。实际一点,拿别人的故事装逼着实没意思。

的确有些民谣没什么深层意思,过度解读也未免有些装逼。还是希望大家学会仔细聆听,认真欣赏吧。

补一句,并不是所有民谣都是伤感的情情爱爱,唱民谣的也不都是想养马没地方养住海边住山上啥的,也不一定要拉着姑娘的手揣裤兜四处旅游。


有可能他就是随便织个毛衣呢。

第4个回答  2019-10-09
听民谣的人都是有逼格的群体,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其实笔者也是听民谣的,不过是在董小姐火之后,南山南火之前。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老民谣。民谣群体里都认为民谣是很小众的,网易音乐下留言最能见其本性。多有这歌红了就不听,这歌手红了就不爽什么的言论。确实,民谣要说小众,相对于流行音乐来说的确是小众的。不是说之前,现在依然是小众的,尽管火了南山南,火了董小姐,火了斑马斑马,但其实依然是小众的,不信上街随便拉几个人问问,除了这几首可能真没几个人能说更多的出来。不过,民谣会小众下去吗。肯定不会的,不管是从听众的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上来说。
其实现在所谓的小众音乐都只能从比例上来说,因为任何事物放在中国的国情上其实绝对数量上都是谈不上小众的。但人们不管数量,只要周围人中接触此事物的人比例少,这就是逼格。所以说逼格是来源于独特的,我听的歌你不听,我看的电影你不看,所以我牛逼。其实总结来说,就是我和你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把逼格群体从周围的人群中区别出来了,这个区别度越多,越大,逼格就越高。其本质其实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其实作为人,为什么和动物不同,其中最为重要的标准便是自我意识的认知。猴子,海豚正是因为能从镜子的反射图像里产生自我意识的感受,从而被认为是接近人类的高智慧动物。当然人类的自我意识当然应该有更高的层次,不仅仅是能在镜子里认出自己,还应该能在更多事物上反射出自己的不同,将自己的智慧和独特性与整个世界加以区分,区分度越大时,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刻。而民谣正是这些区分维度中的一个。
其实自我独特性的追求无所谓载体的,在任何事物上都能得到体现,那么在音乐方面为什么不能从流行音乐不同的流派上得到体现即可。这其实便和音乐的分类有了一点关系。其实音乐本身无所谓什么分类的,便是人类自身根据创作方式,乐器载体等因素对音乐进行的分类。而流行音乐相对于摇滚,民谣等音乐最大的不同在笔者看来是创作主体和创作立意的不同。小众音乐的词曲主体往往都是歌唱者本身,而其创作立意也多是自我情感的抒发,所以只会唱歌的人是谈不上扛什么民谣的大旗。独立音乐其自身便比以流行为立意,多为流水线生产的流行音乐多了更多的独特性。懂你情感的人才会听你的民谣,而知音往往又是不多的,所以说你才是那个特别的人。
其实自我独特的追求无所谓两个外部条件的需求,一是宽松的思想环境,一是相对富足的生存条件。前者我们当然是不具备的,后者却是现在似乎很多人已经能够触及的条件。其实简单来说,独特性是一种上层建筑,其前提条件是得有人准你去建,而且底层你已经建好了。六四左右,其实已经有人建好下层了,而上面又没太限制,所以说摇滚流行了;而现在虽然上面限制得愈发的厉害,但底层建筑建设的实在太好了,所以民谣肯定是会流行的。
民谣和摇滚算是小众中比较大众的两种音乐了,其相识度也很高。除开乐器的不同,民谣不小心愤怒了点,摇滚不小心温柔了点,彼此便靠的很近了。所以说,民谣多是温柔的自我描述,对社会的关注也多为隐晦或者gentle。因此在高压的环境下我是比较看好民谣的发展,既让民众满足了自我觉醒的追求,又不至于太过于愤怒,这相对于统治层也是较好的选择,而摇滚,唱歌听歌的人都太愤怒,也不好管,已经出过问题,所以现在火不起来的。
人们都想追求自我,而又乘了信息社会的便车,所以不光是民谣,爵士、朋克、后摇乃至于摇滚都会流行起来的,虽然不是现在,但会在不久的将来。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述的意思是我看好一切小众或者说能丰富上层建筑的东西,因为不管准不准,民众自我觉醒之路已经开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