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有什么特殊讲究?

如题所述

中国有很多风俗习惯,但是这些年来人们逐渐淡化了,但是现在人们的压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例如,当人们吃饭时,老年人会非常注意。吃饭时,要等老人坐下,把筷子挪动。否则,对老年人是不礼貌的。


1.吃饭礼仪

另外,你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人们认为他们应该关注食物。这是最基本的礼仪。喝酒的地方就像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但现在我不在乎了。我想我需要和朋友们放松一下。春秋之际,许多儒家对人的行为提出了许多要求,注重道德和礼仪。


2.家庭餐桌礼仪

首先,让我们看看俗语的第一句。其实,这半句俗话都有暗指。它起源于《论语》中的“君臣父子”。其实,这是在提醒世人,做君主就是要有君主的容貌,做大臣就是要有大臣的容貌,做父亲就是要有父亲的容貌,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儿子就是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并听取长辈的建议。我们吃饭时,通常在同一张桌子上吃。但是当春节来临的时候,家里一定有长辈,长辈们会和长辈们坐在一起,长辈们会聚在一起聊天、玩游戏。



3.礼数规范

同时,我们的祖先也建立了大量的仪式来规范我们后代的行为。在古代,每个家庭都有许多孩子。侄子的年龄可能比叔叔大,但年资的不同需要尊重年幼的叔叔,不管他们多大。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应该注意资历。不管关系有多和谐,关系有多深,我们都不能一起喝酒。父亲和儿子、叔叔和侄子不喝酒的不同座位,强调了中国古代对长辈的尊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0

这句话是有讲究的:父子两个人不能在一个饭桌上吃饭,叔侄两个人不能坐在一起喝酒。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点,规定了什么人做什么事,君主做君主事,臣子做臣子的事,父亲应该做父亲该做的事儿,儿子应该做儿子该做的事儿。不能逾越各自所做事的范围。二千多年来,许多君王也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把孔子的“礼”教演绎得更加丰富。

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约束下,君主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过一天,相对来讲父亲是大家长,是一家最有权威的人。他在家中就应该显示家长的威风,吃饭的时候不能和子女在同一张桌子上。父亲不动筷子,子女是不能先吃的。虽然后来这些规矩逐渐改变了,在家里,父亲和子女可以在同一桌上吃饭,但在重大场合,比如客人到来或者子女婚嫁娶等还是不允许父子同桌。

同样的道理“叔侄不对饮”也是说长辈与小辈之间就不能坐在一张桌子面对面喝酒。在古代,每一个家族的孩子都很多,侄子有可能比叔叔年纪大,但辈分的差异,无论侄子年龄有多大,也得尊重年纪小的叔叔。在生活各个方面都要注重辈分,关系再融洽、感情多深厚也不能对饮。

现代社会,优秀的中华礼仪传承了下来,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许多旧制度被我们摈弃了。父母和子女一家人可以其乐融融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叔侄可以坐在一起喝酒,饭桌上也没有那么多繁琐的讲究。

我觉得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要请长辈先入座,长辈先动筷子后小辈再吃,毕竟这是尊重老人的体现。

第2个回答  2020-04-24

在我国解放之前呢民间就流传一个这样的说法说“父子不同席 叔侄不对饮”酒席上父子是不能同在一张桌上的叔叔跟侄子也不能在一起喝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讲究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话题

第3个回答  2019-09-20
因为长辈和晚辈们存在许多代沟,他们就算坐在一张桌子上,聊天的话题也是不同的,所以古代就有了。
第4个回答  2019-09-21
是因为古人对于礼节这方面比较重视的,不是同一种辈分就不能同席而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