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人相信养生微信?

如题所述

微信朋友圈,养生这类文章“风行”的背后,展示的其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不太相信知识的力量,不太尊重专业训练,不太信任专业人士,不但相信外行可以打败内行,而且把这作为值得夸耀的事。这其实是一种反智主义的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养生保健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有的追看电视养生节目,有的到书店买一些中医保健的书籍自己研究,更有不少老人热衷转发微信朋友圈的养生帖。网络让原先一些生僻难懂的养生知识传播得更容易、更迅速,然而各种养生帖五花八门,多种食补偏方被传得神乎其神,老人们真的可以靠这些“看病不求人”?

许多偏方都偏向于调理,补气益血,滋阴补阳等等,许多服用过后的患者表示,好像吃不吃没啥区别,更有人把没效果推到服用时间不够长上。由于偏方的材料普通,大部分偏方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在许多患者看来,所谓的偏方根本不是药,仅仅是食谱的细微变化。

那么多的养生帖,如何判断它可信不可信?专家总结了三个“凡是”,帮长辈们识别各类目前盛行的养生知识。凡是宣称某一样食物能“抗癌”的,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伪科学”;凡是看到“一项研究在老鼠身上获得××结果”这种文字就要长个心眼儿了,大量的“伪健康”帖喜欢拿动物实验来说事;凡是只说食物的好处,不说剂量、副作用和禁忌的,也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老年人是否真能通过自学来养成正确的中医思维呢?专业人士建议他们应注意学习方法,以避免产生观念上的误区。一些中医专家表示,没有医学专业功底和古文基础的老人应阅读内容不太艰深、带有大量注释的中医学教材,或购买一些通俗易懂的权威读物,从而对治未病、病因和病机等知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切忌自行“开方”,而是应当请教中医专业人士。

一些知名中医专家建议,相关出版机构及时回应这些喜欢中医养生的老人的学习需求,创作整理出更适合他们阅读习惯的中医理论读物,以确保他们真的能学以致用,并且达到养生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