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很多时候人们用飞蛾扑火形容轰轰烈烈的爱情,这种解释只是一种心情的表达,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另外还有些解释说是趋光性,虫子就是爱往有光的地方飞,因为这里有实物,这种解释听着就有点牵强。实际上,虫子的眼睛可以看到波长的范围跟人是不一样的,人觉得黑暗的地方,对昆虫并不一定是黑暗的。飞蛾扑火的真正原因,是虫子正在往正前方飞,就是这个原因。看到这儿,很多看官会一头雾水,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听在下慢慢道来。

在漫长的进化中,夜晚活动的昆虫要想飞直线,它只能借助月光作参考,它要保证自己的运动方向跟光线一直保持稳定的角度,这个角度一直不变,它就一直能飞直线了。但是,这有一个条件,就是这要求月亮离虫子足够远,足够远的时候,月光洒向地球,每一缕月光都是互相平行的,但这种平行只是近似,虫子只要跟光线保持固定的夹角飞,那它的飞行轨迹一定就是非常近似于一条直线。如果你还想不明白的话,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置身在斑马线上,只不过这个斑马线是无限宽的,而你周围又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建筑物,也没有汽车。那你怎么来确定自己走的是直线呢?你只要每次跨越斑马线的横线的时候,看看自己的行进方向跟斑马线的夹角是不是跟之前一次跨越的时候这个夹角保持一致,如果是,你走的一定就是直线,如果不是,你肯定跑偏了。

这月光就像斑马线,这虫子就是你,虫子就是这样确定方向的。但是现在,灯光出现了,夜晚野外一盏灯,或者是火,那比月亮的光要亮得多。灯光周围的虫子在飞行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把那个最强的光源当作是指引它飞行方向的物体。从前一直没有人类活动,月光总是最亮的,但是现在人类出现了,灯光出现了,就干扰了虫子的活动,这个时候一缕一缕的灯光对虫子来说那可不是平行的了,因为月亮平行是因为月亮足够远,可是你想,灯光离得这么近,每一缕灯光都是从一点发出来的,是辐射状的。但是,虫子的大脑不发达,它也不能调整自我本能,所以依然顺着从前的飞行习惯保持跟每一缕光线相同的夹角,就这么飞。这样飞,最终的结果就是旋转地一圈一圈进入了灯光的陷阱。

如果你还是想象不出来,你还是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站在斑马线上,只不过这次的斑马线不是互相平行的,而是在比较远的一端,比如说15米之外,所有的横线都聚在一点上了,这个时候你再沿着跟每条线夹角一样的路线走,你最终也会走出一个旋转的线,最后会走到斑马线的汇聚点上。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9

老生常谈,飞蛾扑火。而飞蛾的这种诡异行为,早就有被人类熬成了一碗浓浓的鸡汤。这一般指舍生取义的精神,又或是被致命的事物吸引,无法自拔。但世界万物都是惜命的。求生的意识早就写进了基因里,已经成了一种本能。

飞蛾也一样,作为没有高级思维能力的动物,它们是不会自杀的。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飞蛾们前赴后继地赴死。


但飞蛾根本就不会产生了结自我的念头,自杀也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趋光( phototaxis )才是昆虫界的一个常见特性。


这对于它们寻找食物、与异性交配和搜寻产卵场所等活动,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然,昆虫的趋光行为也常常被人类利用。

一些光源性的诱虫器,很多都有针对昆虫的趋光行为。

但是,昆虫趋光行为背后的意义,可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

以飞蛾为例,人类到现在都还搞懂它们为什么会扑火。


很多昆虫都是夜行的,因为它们的天敌鸟类大多是白天干活的。

它们选择晚上活跃,就可以避免那些早起的鸟儿了。


那么,既然选择了晚上行动,它们为什么还要拼死地扑向光源?

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标准答案,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漆黑的夜里,它们需要依靠微弱的大自然光源来导航。

在人类出现之前,夜晚最主要的光来基本上都来自于天上的月亮和星星。


为了保证航线的稳定,他们会寻找一个远方的光源做参照物。

而那些会发光的天体,就像一个罗盘,指引着它们飞行。

确实,夜行性昆虫的夜视能力是很强大的。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一般由许多独立的小眼组成。


由于昼夜不同的光照环境,夜行性昆虫和昼行性昆虫的复眼结构也有所差异。


昼行性昆虫的复眼主要为并列型象眼,每个小眼的光感受器仅接收入射到该小眼的光线。

而夜行性昆虫则不同,主要为重叠型象眼。


由于拥有强大的折射率径向梯度,这种晶状体可以让入射到数百个小眼上的光线,聚集到视网膜上的单个光感受器。


这使夜行性昆虫的夜视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拿我们今天的主角扑棱蛾子来说,只要有一丝微光它们就能捕抓到,以摸清自己的航线。


从这里可以看来,昆虫的趋光性是有着其进化意义的,已成为一种本能。

只是后来人造光源的出现,使飞蛾发生了混乱,纷纷扑火寻死。


而这也叫做“光定向行为假说”,解释看来是合情合理啊。

第2个回答  2021-03-19
1、趋光性

  比较科学的解释就是昆虫的趋光性。漆黑的夜里,它们需要依靠微弱的大自然光源来导航。在人类出现之前,夜晚最主要的光来基本上都来自于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为了保证航线的稳定,他们会寻找一个远方的光源做参照物。而那些会发光的天体,就像一个罗盘,指引着它们飞行。

2、光定向假说

  既然飞蛾会扑火,为什么在晚上它们不会齐刷刷地飞向月亮?

如果大家曾观察过飞蛾扑火,应该能注意到它们的一个飞行特点。那就是,飞蛾并非全都笔直地撞向光源,而是绕着圈螺旋式地向光源靠近。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的飞蛾扑火轨道,就成了一个个螺旋。所以更准确的说,飞蛾并非扑火而是绕火。

  其实飞蛾以天体作为参考点,是一种横向导航定位。因为挂在天边的星星和月亮,都是一种极远的光源。所以这些光到达地球后,就已经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光线了。以月亮发出的平行光线为参考物,飞蛾的飞行路线是一条直线

  而飞蛾的正常飞行,正是以这些互相平行的光线作参照的。它们只需要与入射光线按固定的夹角飞行,就能保证航线是一直向前的。

但人造光源出现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相对月亮和星星来说,人造光源都属于近处光源,因此光线是从一点呈发射状的。

  以街边的路灯为例,并想象有一只飞蛾刚好从较远处看到这一光源。当飞蛾以为路灯就是月亮时,它就会试图以与光线呈45°的夹角飞行。

  因为路灯光线并非平行光线,所以飞蛾越是固定这一夹角飞行,轨道就越向内弯曲。于是,飞蛾的轨道便形成了一个等角螺旋。

  在坐标系中,等角螺线的螺线和射线之间的夹角就始终是一个固定值。而飞蛾也随着这个螺旋轨道,盘旋着逐渐逼近路灯,最后直接与路灯撞个满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4-08
事实上,科学家认为飞蛾并不是被火焰的光芒所吸引,恰恰相反,而是被光源弄得失去了方向感。
正如很多飞行昆虫一样,飞蛾也将光作为指南针找寻前进的方向。当光源是太阳或月亮时,由于光源非常遥远,发出的光线到达飞蛾时恰好与它前行的方向平行。因此,飞蛾以及很多其他的飞行昆虫,将接受光作为眼睛的一部分,只要飞蛾朝着直线方向飞行,它们眼睛接受到的视觉模式就保持不变。

当光源是临近的一根蜡烛时,事情就不一样了。光线到达飞蛾眼部时的角度会随着飞蛾沿着直线前进时而不断发生改变,正如飞蛾在月亮或太阳光源下的飞行一样,它们面对人造光源飞行时也尽力保证恒定的角度。因此,最终的结果是它不断的绕着蜡烛或其它人造灯光源打转。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飞蛾被光源“吸引”的假象,它们最终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炙热的火焰当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