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醒——劝度世人的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

如题所述

      《红楼梦》这部恢宏巨著写了一个“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繁华盛世,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上下几百口人物形象,可是贯穿全文主旨的却是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

     《红楼梦》开篇即说明了故事的背景和原委,据说这是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两位神仙携了一块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顽石入世,开始一场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红尘历练。而在尘世中,两位老神仙幻化成的形象便是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在故事中出现多处两位神仙的踪影来点化、劝度世人,整部《红楼梦》的主旨也是由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道出。

      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度化的第一个人是甄士隐,而且度化了两次。第一次相遇时,甄士隐还有着一个温暖和顺的小康家庭,有着贤妻爱女,尚未经历人世风雨的磨砺。那日甄士隐抱着可爱的独生女英莲去街上散心,迎面走来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跛足道士,那癞头和尚对甄士隐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计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舍我罢,舍我罢!”甄士隐不愿意,癞头和尚指他大笑,念了四句谶语似的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几句谶语道破了爱女的命运将由莲花般的高贵沦落成菱角般的低贱,可是甄士隐不舍爱女所以并未听信。

      第二次相遇,甄士隐已经经历了爱女被拐、家宅被烧的家破人散,在历尽磨难之后甄士隐苦于寻找人生答案和精神解脱,再次听到《好了歌》,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充耳不信,迎上来说:“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道人说,“你若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甄士隐原本是一个淡泊功名利禄的隐士,唯一执着的是对女儿的爱,可是跛足道人却说”世上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待到有命无运、累及父母的孩子走散丢失,痛苦中的甄士隐渐渐看破,明白人间的父女情分在轮回中不过是那么无常的聚散,甄士隐顺服的跟随两位仙人而去。英莲自有自己要去承受的尘世劫难,待到劫波度尽,香菱命终,甄士隐才去接引了曾经的爱女。

       癞头和尚在林黛玉三岁时就欲度化她出家,可是爱女心切的林如海夫妇哪里肯依,和尚无奈,只得交代他们说:

       和尚知道,木石前盟,夙缘终会相遇,绛珠仙草必要用一生的眼泪还报了神瑛侍者的灌溉恩情。可是癞头和尚既未能带着黛玉出家,也全然未能阻止黛玉和宝玉的相遇,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终究是发生了。即是如此,黛玉夭折的宿命也无从改写。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黛玉率性勇敢地追求爱情,哪怕如飞蛾扑火般地以生命作为代价。爱情的坚贞和明亮让她勇敢无畏,为了这夜空中的一束光亮,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这段爱情可以永恒,付出生命来守卫亦是可歌可泣。可是,这场爱情并不会随着爱人生命的终结而永远定格在永恒,还尽了眼泪,报答了恩情,就会各往各的方向去了。绛珠仙草降落人世本就是为了报恩了缘,即使尘世命运被归入了薄命司,待到回到仙草身份,亦是无悔的选择。只是当初若是听了和尚劝诫而随从出家,精神上会不会有更多的升华,是个难以探究的悬疑。

       癞头和尚也度化过薛宝钗,宝钗体内有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一股热毒,寻常药物不管用,癞头和尚专门给宝钗开了一个海上方,这就是传说中的“冷香丸”了。冷香丸看似是一种药丸而已,实际上是和尚劝度宝钗淡泊处事的一种教导。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热毒想必也是前世习气所致,冷香丸让她看淡了世事红尘,在红尘烈火中独得一份清凉自在。和尚的此次度化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成功的,宝钗和家人都严格按照和尚的方子去配药,果真配成了难度较高的冷香丸,发病时服下一粒就可解热毒。宝钗因着这种淡泊处事的从容冷静,在贾府为宝玉挑选媳妇的大PK中完胜痴情、任性的林黛玉。可是纯真率性的黛玉启发了宝玉心中刻骨铭心的爱情,随着黛玉的逝去,这份爱的心也永沉海底。宝钗赢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称赞,却终究没能赢得丈夫的心,成为宝钗命运中最大的遗憾。若宝钗还是能够保有以往的大度,真正做到淡泊淡然,余生虽然少了滋味,却是可以安然度过。或许癞头和尚期待的结果并不尽是如此,而是希望宝钗能够保有更多的真性情,黛玉则能够放下执着、大度淡然,出世和入世、钗黛合一,才是更加理想的境况吧。

      癞头和尚度化的另一个人是贾瑞,贾瑞痴迷凤姐,但并不是出于心灵之爱,结果被凤姐毒设相思局差点断送了性命。跛足道人大概也是看着不忍心,送了风月宝鉴给贾瑞,叮嘱他只可看背面,不可看正面。贾瑞不听话,众人却以为宝镜不灵,想要烧毁此物,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和尚希望通过风月宝鉴的点化来拯救贾瑞,可是随着贾瑞的一命呜呼,和尚的此次度化也宣告失败。

       二十五回里面,赵姨娘伙同马道婆做法魇了贾宝玉和王熙凤,眼看宝玉危在旦夕,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再次现身相救。通灵宝玉随着宝玉入世,原本就是为了护佑宝玉不要在红尘人间迷失了本来,所以上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可是真正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宝玉起不到驱邪护身的作用了,和尚道明原因,原来是因为宝玉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所以不灵验了。想当年青埂峰上的的宝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隐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如今展眼已过十三载,宝玉虽然厌恶世俗的功名学问,可是难逃人情世故的侵染,灵气淹没在尘俗中,如今的宝玉失去了当年通灵时的明光,已是:“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当年携一块石头进入红尘,大概也是有着普度众生的愿望,可是无奈世人多不听劝诫,随着命运颠沛流离,只能空空嗟叹。《红楼梦》一书写尽了人世繁华、人情冷暖,可是到头来树倒猢狲散、千里长棚的宴席终归散了去。前面越是繁华,后面越是落寞。这种巨大的反差更能启发人们思考命运,体悟梦幻一场的虚无。到头来还是癞头和尚的《好了歌》及甄士隐注解成为全书的主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