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见字如面》里的许子东?

如题所述

《见字如面》是个好创意好节目,而许子东也是个好学者好教授,但是这两者确实让我觉得ta们八字不合。许子东也许更适合上《锵锵》和《圆桌派》,那里才是他的天地,能够让他发挥他的思维和语言优势,能够让他把话说完。从节目方来说,可能会有一部分(请勿对号入座)观众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习惯了归纳中心思想、提炼升华主题……等等,标准答案浸入骨髓,也习惯了各类读后感观后感“模板”的正确打开方式,一封信听完,潜意识里头马上就开始立观点打腹稿了,就知道自己的答案该往哪个得分点上靠。因此我们接下来的几分钟就会更适应或者更乐于接纳杨雨。经过熟练的填鸭教育和集体训练,面对每一段材料,可能会有一部分观众的价值判断、情感切入、思想认知、结论解读……和节目编导的预设都是能够很快对上点儿的,搞到后来杨雨就成了节目组编导在节目里的代言人了,主持人负责捧哏,许子东像个外来的亲戚家的小孩被扔在圈外,意兴阑珊。你们见过被用力摇晃过以后的可乐瓶吗?那就是录制《见字如面》里的许子东的心情——马上就要喷出来可是我盖着你我不让你喷。然后,过十分钟我用力地再摇一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2
所谓公私公私,无私则无公。公私分明,有了明确的界限,在道德和法律上才能够切实地遵守与维护。所谓一心为公,无私奉献,不排除有这种高尚的人,但要一旦要约束绝大多数人,就必须上升到制度,而不仅仅靠内心的道德呼唤。而制度,首先就要明确界限。公私不分,不还是变相的家天下那一套吗?这个节目,书信内容不错,演绎大多数都很好,但请让许子东说话!
第2个回答  2019-05-02
其实吧。许子东的意思就是没有公共意识是因为大家没有分开私人和公共的界限的意识。可能还是和中国古代哲学遗传下来的思想有关,导致大家都有这种大同社会夜不闭门的想象,所以有的人即使明白这界限在哪里,他会好心去将私有公共化。而另一种人为了利益,努力去将公共私有化。
第3个回答  2019-05-02
古人不是说了四个境界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觉得意思是不是:不能拿自己在家,在私人环境下的要求条件和行为准则,来面对公共和社会,要求社会也能接受自己这一切。或者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家大人经常教育我的:在外面就要有在外面的样子。可能真是现在的人把自己的隐私环境扩的越来越大了,让外面的公共环境越缩越小。比如车震?公共场所抠脚?封闭环境吃东西?之类?反之来看,是不是能够解释成:这些人意识不到什么是私人界限,所以也意识不到公共的概念。
第4个回答  2019-05-02
《见字如面》先天性的缺陷,就是可供选择的文本信件主题、朗诵者的遴选范围、点评人的发挥空间和受众群体水平的不上不下都形成了巨大的局限与桎梏——这个局限来源于何方你我都懂。无解。所以,我会继续关注这台节目,看看什么时候会打开许子东的可乐瓶盖子,或者直接就给他fire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