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范围内安全威胁的趋势是什么?

如题所述

国际安全威胁的多样性

一、安全观念的历史演进

二、传统安全问题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

四、全球安全威胁的成因

五、世界的共同选择

一、安全观念的历史演进

人类四个层次的生存状态:危险状态、劣化状态、弱化状态、优化状态



国土安全—军事战争

全球化在超越国家界限、增进人类交往、 共享人类文明等方面,越来越使世界成为 一个“地球村”。

国家安全产生新的威胁: 金融风暴 环境危害 跨国犯罪 恐怖主义 各种疫病

全球化时代的综合安全 (comprehensive security)

传统安全: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 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

非传统安全:相对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 传统安全威胁而言的,指除此以外的其他 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 因素。

二、传统安全问题

(一)何为传统安全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二)两类传统安全问题 两大阵营的军事对峙 连绵不断的人类战争

5次中东战争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中印边界战争 两伊战争 克什米尔问题

(三)当前传统安全的新趋势

1、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保持高发态势

美国---阿富汗、伊拉克;俄罗斯---格鲁吉亚

2、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

高科技军备竞赛

3、核扩散和军备控制形势依然严峻

朝核问题、伊核问题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

(一)非传统安全的内涵与危害

内涵:非传统安全威胁是相对于军事 、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而言的, 指除此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 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包括恐 怖主义、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 海盗活动、非法移民、环境安全、经济 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

危害:人员伤员、经济损失,威胁人 类的生存与发展,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 定。

(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

特点

(三)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恐怖主义 信息安全 经济安全 文化安全 生态安全 公共安全

1、恐怖主义

(1)恐怖主义的内涵比较确切的恐怖主义概念最早出现于法国大革命中。 雅各宾派 积极意义上的恐怖主义 与关于美德、民主的理想相联 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下台 恐怖主义被赋予“滥用权力”的含义

恐怖主义滥杀无辜的残忍性、毁灭性与反人类性 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谴责与反对恐怖主义的一致态度 •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界定恐怖主义:“对各国政府、公众和个人 使用令人莫测的暴力讹诈或威胁,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可见, 恐怖主义活动在目的上是有一定政治性的,行为上是无合法性的,手段上是 暴力性的,方法上是突袭性的,对象上是无确定性的,后果上是灾难性的。 恐怖主义在本质上是滥杀性的变态复仇,是彻底的反人性、反人道、反人类 的犯罪。

恐怖主义与战争

恐怖主义作为一种使用暴力的 行为,在某些方面与战争很相 似,都是以暴力手段迫使对手 屈服于自己的意志。 • 对“9· 11”事件,美国总统布 什就称之为“战争”。但从概 念上讲,恐怖主义与战争并不 相同。 • 战争的主要打击对象是军事人 员和军事设施而非平民和民用 设施。 恐怖主义打击或伤害对象,主 要是非武装人员,是普通公民, 有时他们也袭击军人。

(2)恐怖主义的历史与表现形式

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荆轲刺秦王,古罗马的凯撒大帝遇刺都是著名的历史恐怖事件。 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身亡是当代历史中的典型恐怖事件。

18世纪以前,恐怖活动基本上以暗杀、投毒为主要表现形式。 从18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和 1914年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遇刺,是这一时期两起最严重的恐怖事件。他们 都是在没有群众支持的情况下,通过谋杀某一政府要员向社会宣传自己的政治 目的,吸纳民众参与。 国际恐怖主义的真正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60年代末这一时 期完成的。在此期间,恐怖主义的活动热点是在殖民地、附属国或刚独立的民 族国家,这一时期的恐怖事件明显增多,手段日趋多样,劫机、爆炸、绑架与 劫持人质都有,袭击目标和活动范围已经超出国界,越来越具有国际性,逐渐 形成了国际恐怖活动。7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网络。据美国著 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的有关资料,80年代全世界共发生了近4000起恐怖活 动,比70年代增加了30%,死亡人数则翻了一番。

据有关专门研究国际恐怖活动的机构统计,在1970年到1979年的9年间, 因遭恐怖活动丧命的人数多达4000人,年均400余人;1988年国际恐怖 活动发生了856起,死亡人数多达660人,其中中东地区因民族矛盾比较 复杂,共发生313起,占全世界恐怖事件的36%,是恐怖活动的多发地区。

进入90年代以后,恐怖活动有了明显的变化,老的恐怖组织开始逐步退 出历史舞台,新的组织开始出现。从联合国发表的一份关于“全球恐怖活 动状况”的报告中获悉,1997年全球恐怖活动再次增多,高达560起,死 亡420人。报告称:“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中死亡的人数增加了。因为恐怖 活动日趋残酷地袭击无辜平民并使用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或炸弹。”与此同 时,报告强调:“恐怖行为更具隐蔽性和杀伤性。”事件发生后,再也没 有人像过去那样站出来声称对事件负责。这是90年代国际恐怖主义的一个 最为显著的特点,因为他们发现保持神秘也是一种武器,其恐怖作用高于 以往的声张。像美国驻东非使馆在1998年8月17日被炸至今还没有人声称 对其负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当代恐怖主义的特点

组织的国际化

分工专业化 跨国刑事犯罪化

背景复杂化

世界上有案可查的恐怖组织多大1000多个。 世界上有案可查的恐怖组织多达1 000 多个。本· 拉登的“基地”组织、巴勒斯坦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的简称,哈马斯是一个集宗教性、政治性为一体的伊斯兰抵抗组织,成立于1987年。) 、阿布沙耶夫、奥姆 真理教、埃塔、猛虎组织是破坏性极强的六大恐怖组织

电视剧《Iris》、《痞子英雄》中关于恐怖主义组织的描述

当代恐怖主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 暗杀

恐怖活动的隐蔽性• 劫持人质 • 爆炸 • 劫持交通工具 • 武装袭击 • 生化袭击7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网络。据美国著 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的有关资料,80年代全世界共发生了近4000起恐怖活 动,比70年代增加了30%,死亡人数则翻了一番。

据有关专门研究国际恐怖活动的机构统计,在1970年到1979年的9年间, 因遭恐怖活动丧命的人数多达4000人,年均400余人;1988年国际恐怖 活动发生了856起,死亡人数多达660人,其中中东地区因民族矛盾比较 复杂,共发生313起,占全世界恐怖事件的36%,是恐怖活动的多发地区。

进入90年代以后,恐怖活动有了明显的变化,老的恐怖组织开始逐步退 出历史舞台,新的组织开始出现。从联合国发表的一份关于“全球恐怖活 动状况”的报告中获悉,1997年全球恐怖活动再次增多,高达560起,死 亡420人。报告称:“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中死亡的人数增加了。因为恐怖 活动日趋残酷地袭击无辜平民并使用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或炸弹。”与此同 时,报告强调:“恐怖行为更具隐蔽性和杀伤性。”事件发生后,再也没 有人像过去那样站出来声称对事件负责。这是90年代国际恐怖主义的一个 最为显著的特点,因为他们发现保持神秘也是一种武器,其恐怖作用高于 以往的声张。像美国驻东非使馆在1998年8月17日被炸至今还没有人声称 对其负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当代恐怖主义的特点

组织的国际化

分工专业化 跨国刑事犯罪化

背景复杂化

世界上有案可查的恐怖组织多大1000多个。 世界上有案可查的恐怖组织多达1 000 多个。本· 拉登的“基地”组织、巴勒斯坦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的简称,哈马斯是一个集宗教性、政治性为一体的伊斯兰抵抗组织,成立于1987年。) 、阿布沙耶夫、奥姆 真理教、埃塔、猛虎组织是破坏性极强的六大恐怖组织

电视剧《Iris》、《痞子英雄》中关于恐怖主义组织的描述

当代恐怖主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 暗杀

恐怖活动的隐蔽性• 劫持人质 • 爆炸 • 劫持交通工具 • 武装袭击 • 生化袭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1、传统安全威胁
(1)军事安全:
A、美国已经对我国形成全线包围:从东部的韩国、日本,到南部的菲利宾、新加坡、泰国,再到西部的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美国在这些地区都建有军事基地,并跟台湾维持特殊关系胁迫中国,跟印度和蒙古积极发展战略联盟关系,对我国已经形成全线包围。
B、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中日历史性的、发展性的冲突没有消除,日本是我潜在的、地区性的战略对手,围绕钓鱼岛归属、东海油气田开发等产生的争端令中日难以真正友好相处,日本是我国东部大患。
C、印度不甘寂寞,积极发展军备,并无端拿我国作为其发展军事力量的借口,中印之间还存在领土争端,西南安全也不容乐观。
(2)经济安全:
A、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投入低产出问题没有解决,长远发展不容乐观。
B、能源缺口扩大,进口依赖度急升,能源战略尚未形成,严重危及国家安全。
C、信息专业人才短缺,相关产业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3)政治安全:
A、意识形态的对立令我们短期内难以消除西方的敌视,西方亡我之心不死,我国在政治上的困局就难以摆脱。
B、执政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文化安全:
A、西方文化已经对我国全面渗透,严重冲击我国的文化安全。
B、传统文化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被淘汰的危险。
2、非传统安全威胁
(1)分裂活动、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活动猖獗,影响我国家安全。
(2)突发事件增多,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而我国的危机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
二、对策建议:
1、认清形势,把握主流,营造单元周边态势的同时推动世界多极化。
A、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反对单极世界,为我国营造和平环境;推动周边睦邻友好,周边多元化只会恶化国家环境。
B、外交上主动出击,促进并主导区域整合。
C、运用综合国力强化文化优势,中心辐射构建单元周边。
2、端正观念,调整比例,建设全面发展的强国。
A、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建设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防力量。
B、合理分配陆海空力量,建设一支可以维护国家权益的强大的军队。
C、胡萝卜加大棒,适时展示实力,表达善意而不是表现软弱。
3、未雨绸缪,多方出击,构建国家能源战略。
A、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摆脱后发劣势。
B、增加国家能源储备,多样化能源来源,谋划安全运输通道。
4、优化经济结构,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宏观调控,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5、信息公开,决策透明,防患于未然,构建危机管理机制。
第2个回答  2020-11-21
当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一、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平等、多元、开放、互利的地区合作局面正在形成,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逐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务实发展的新阶段,为开创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模式作出了贡献。东盟稳步推进共同体建设,推进与域外国家自由贸易区谈判。 二、亚太地区安全中的复杂因素继续增多。美国加快调整军事部署,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推进军事一体化。日本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和行使集体自卫权,军事外向化趋势明显。朝鲜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严峻。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局势仍然动荡,中东形势更加复杂。解决伊朗核问题进程曲折。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和宗教纠纷仍影响着国家间的互信与合作。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威胁依然严峻。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内部矛盾趋于上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