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逝世,部分骨灰送回湖南:将军少小离家,第一次回家

如题所述

作者:钟一

一代名将粟裕,出生于1907年8月10日,是湖南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树脚村人。 粟裕将军征战南北,付出了太多牺牲,其中包括自己的父亲粟嘉会和哥哥粟沛。两位亲人受到粟裕的牵连,人生遭遇十分坎坷与不幸。

粟裕从小不满于旧时代的黑暗,理解底层群众生活的艰难。他一心想要外出求学,但他的父母不支持他,担心他的安全,将他困在家中。1924年1月,粟裕乘机离家出走,进入湖南第二师范学校学习。

【粟裕少小离家参加革命,此后因军务繁忙、不愿扰民、个人际遇等原因,再未回乡。直到1984年逝世后,遵照其遗愿,骨灰分别撒到他战斗、生活过的20余地,其中包括他的家乡湖南会同。这是将军离家后第一次回家,也是最后一次回家】

1926年夏,粟裕放暑假回到家中。可迎接粟裕的却是敌人的追捕,因为有人告密粟裕加入了组织。危急时刻,粟裕立即返回了学校,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

粟裕离开后的第二天,敌人来到粟裕家。他们见粟裕已经逃走,于是将粟裕的父亲粟嘉会抓了起来,让他把粟裕找回来。粟嘉会说:“你们把我关起来,我怎么帮你们找粟裕?”敌人只好将粟嘉会放了,并让他在三日内找回粟裕,不然难逃牢狱之灾。

粟嘉会作为父亲,自然不可能抓自己的儿子。他假装找儿子,四处逃亡。粟嘉会逃亡了一段时间后,为了了解情况,又返回距离家不远的一块菜地。他在菜地上搭了一个棚子,伪装成乞丐在这里生活。

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粟嘉会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他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踪迹,又不敢去找医生治疗,默默忍受着病痛。

有一天,粟裕母亲到菜地干活,发现了丈夫。在此之后,粟裕母亲每天都假装到菜地干活,给丈夫送食物。敌人没有放弃追寻粟嘉会的下落,经常来到粟裕家查探。粟裕母亲为了支走他们,每次都要送一些钱给他们。久而久之,粟裕没落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不久之后,粟嘉会因为病痛,吃不下食物。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偷偷在一个深夜进入县城。粟家在县城有一座房子,粟嘉会一个人在这座房子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数日之后,粟嘉会离世,年仅43岁。

粟裕还有一个哥哥,名叫粟沛。 当他们的父亲粟嘉会被迫逃亡后,敌人转头来找粟沛,让他交代粟裕的下落,不然拿他问罪。粟沛以找粟裕为借口,也逃了出来。不久之后,粟沛逃到长沙。

在长沙的那段时光,粟沛一直牵挂着父亲的身体以及弟弟的安危。他觉得自己作为哥哥,应该想办法保护这个家。

1925年,粟沛得知北伐军进入会同、靖县、绥宁一带,于是立马返回家中,卖掉大部分田产,打算投靠北伐军。可是粟沛犹豫了,他不知道该不该加入北伐军。直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粟沛才下定决心, 加入蒋军部队。

粟沛在蒋军部队,很快成为一名主任。自此之后,再也没人敢去家里找粟裕。粟沛保护了粟裕,保护了这个家。之后,粟沛本准备加入我军,可是马日事变突然爆发,粟沛与我方就此失去了联系。

粟沛后来回到家乡,重新找工作。他先后担任过铁路局文书课课员、民报社社长、会同教育局课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沛终于联系上了弟弟粟裕。粟裕经常给哥哥寄一些抗日资料,让粟沛受益不浅。粟沛也经常给弟弟写信,信中的内容,大多是让弟弟不要牵挂家里的母亲和姐妹,他会好好照顾家里。

蒋氏当局后来得知粟沛与粟裕私下保持联系,于是撤销了粟沛的所有公职。1949年10月6日,我军解放了会同县,粟沛被选为临时治安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粟沛又被选为剿匪委员会委员,他在剿匪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0年,粟沛带着母亲来城里看望粟裕。粟沛见到弟弟后,让弟弟帮他在城里找一份工作。粟裕婉言拒绝这样帮助哥哥,因为哥哥曾经帮蒋氏做过事。他劝哥哥返回会同,好好生活。

粟沛听取了粟裕的劝告,回到会同,交代了自己曾经的经历,反省了错误。大家原谅了他的过往,安排他到县城一所中学教书。在1953年的土改中,粟沛被戴帽子,送去改造。粟沛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改造后就去世了。

1984年12月,组织为粟沛恢复名誉,肯定了他在会同解放和剿匪斗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不过从他参加革命开始,却从未回过家乡。即便是建国之后,直到去世后都没有回家看看,而这在也令很多人颇为不解。直到后来他的儿子粟戎生道出了缘由。原来,粟裕将军曾向孩子们说:“等解放了全国,就带他们回老家”。但因为台湾还未解放,所以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其实早在建国之初,毛主席就曾特别令他研究渡海作战。但因为抗美援朝的爆发,最终不了了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