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深度,必有所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长丰县陶楼镇中心学校      朱云凤

        5月6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欣歆老师的讲座。她从新课程标准与2011版旧课程标准的对比中,总结了新课程标准的五大主要变化: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增强了指导性;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听完吴教授的阐述和分析,引起了我对新课程标准内容的深入思考。

      在强化课程育人方向方面,新课标分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国优秀文化和日常生活及科技进步几方面全方位渗透,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知道学生无论是在个体成长,还是社会成长中,总会无形中受到外国不良文化的影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在母语学习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独特的革命文化,把“育人”摆在最重要位置,才能真正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正如华东师大教授叶澜先生倡导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在研制学习质量标准方面,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新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知识螺旋式上升都大有裨益。

        新课程标准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需求和综合提炼,引领我们更好地做教育,也让我们今后的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做到了真正的拨开云雾见明月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更应顺应社会发展,主动担当,把新课程标准研究透彻,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担负起教育之责任。

                                                  2022.05.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