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从主人的意思

如题所述

名从主人的意思如下:

拼音:míng cóng zhǔ rén

解释: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出处:《榖梁传·桓公二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例子: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李去病听见他开口说‘支那’两字,心中好生不悦,忖道:怎么连名从主人的道理都不懂得?”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事物应以原主为名。

感情:名从主人是中性词。

繁体:名従主人

英语:name:after:the:originating:person:or:place.

《春秋谷梁传》·桓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桓无王,其曰:王何也?正与夷之卒也。及其大夫孔父。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书尊及卑,《春秋》之义也。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弑君而恐不立,于是乎先杀孔父,孔父闲也。

何以知其先杀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称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孔,氏,父,字谥也。或曰其不称名,盖为祖讳也,孔子故宋也。滕子来朝。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以者,内为志焉尔,公为志乎成是乱也。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辞而加之焉。于内之恶,而君子无遗焉尔。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其道以周公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为也。曰宋,取之宋也,以是为讨之鼎也。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故曰郜大鼎也。

秋,七月,纪侯来朝。朝时,此其月何也?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于是为齐侯、陈侯、郑伯讨数日以赂。己即是事而朝之。恶之,故谨而月之也。蔡侯、郑伯会于邓。九月,入杞。我入之也。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桓无会,而其致何也?远之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