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是哪个民族的先民?

如题所述

华夏:华夏起源于华胥,范围大致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周围的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东夷:生活在山东这块土地上的上古人类,最早被称作东夷人。

三苗:又称“三苗”、“有苗”、“苗民”,是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南方氏族部落,主要分布于湖南岳阳、湖北武昌江西九江一带。

扩展资料

陕西籍华夏人黄帝与山东籍东夷人蚩尤之战,也是黄土高原华夏联盟与华北平原,太湖平原的东夷联盟的大决战,此战之后奠定了黄帝在华夏中的声望和阻挡东夷北上西进。山西籍华夏人唐尧担任华夏大首领时期与安徽籍东夷人大首领皋达成共识,华夏与东夷走向合并。山东籍东夷人舜时期南下长江中游地区打败三苗,三苗南迁。

黄帝在陕西的北部,估计有时候经常北渡到山西河北一带。然后蚩尤部落起于山东,往西打,因为河南,陕西一带许多部落听炎帝的。然后黄帝部落且战且退,诱敌进入河北,联合当时的北狄和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夏族黄帝灭了华族蚩尤,三苗人原本为东夷人后裔。当时东夷族有东西两大部落,一是炎帝部落,一是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属于北方民族。蚩尤部落是太昊氏族,而炎帝部落属于大庭氏族,黄帝属于有熊氏族。

炎帝部落战败蚩尤部落,与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熊氏族联合,击败蚩尤部落。后来炎黄交战,黄帝部落大胜,为入主中原,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融合。于是称华夏。而战败的蚩尤部落南逃,战败的炎帝部落也有部分人南逃,于是与本地土著融合,遂称三苗。

现在的苗族分为湖南苗:主要生活在湖南西部和贵州东北部的武陵山区,黔东南苗:在贵州东南部,也是目前最保留传统和文化的地区。乌蒙苗:生活在贵州西部和云南个别县市。三个苗族分支的文化,习俗,服饰都不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2
踏上苗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苗族人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色彩,充满了美的生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数姓一寨,居室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极为简陋的所谓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盖茅草的居室,另种是较好的即为吊脚楼。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堂屋一侧为火屋,置有火坑,坑内置三脚架用以煮饭或炒菜,火坑后方供奉的家神。火坑屋的套间即为该家长者居住。

苗族人的服装更具特色,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有的长至脚,有的短还不到膝盖,但都是飘逸多姿,婀娜动人。苗族人的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着映入眼帘的花边,腰间系着花带,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则更显尊贵、美丽。苗族男子的装束则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

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

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第2个回答  2023-02-21
三苗又称“三苗”、“有苗”、“苗民”,是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南方氏族部落,主要分布于湖南岳阳、湖北武昌江西九江一带。三苗与欢兜、共工、鲧合称为四罪,黄帝时,三苗部落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有的文献说三苗是“九黎之后”。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 当禹的夏部落联盟跨入奴隶社会时,三苗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有文献记载三苗“惟作五虐之刑”,最早发明了刑罚。三苗有“髽首”的习俗,即把麻和头发合编成结。
第3个回答  2023-05-05
踏上苗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苗族人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色彩,充满了美的生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时代活跃于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数姓一寨,居室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极为简陋的所谓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盖茅草的居室,另种是较好的即为。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堂屋一侧为火屋,置有火坑,坑内置三脚架用以煮饭或炒菜,火坑后方供奉的家神。火坑屋的套间即为该家长者居住。

苗族人的服装更具特色,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衣裙有的长至脚,有的短还不到膝盖,但都是飘逸多姿,婀娜动人。苗族人的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着映入眼帘的花边,腰间系着花带,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则更显尊贵、美丽。苗族男子的装束则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

或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

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第4个回答  2023-03-19
百越是当时秦朝对于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统称,也许他根本不是一个具体的民族。在秦朝的地方行政里面,百越应该是统称的,而三苗是确定的民族。
仅供参考,个人意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