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在计算12-什么÷3时弄

如题所述

乐乐在计算18-()÷3时粗心地先算减法了,算出来的得数是3,正确的得数是15。

1、“+”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是减号,减号前面是被减数,后面是减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差。

2、“×”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是除号,除号前面是被除数,后面是除数,“=”是等于号。

3、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加减乘除的形成:

1、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才全部形成。

2、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

3、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

4、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