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办学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措施?

如题所述

中新网7月2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公布《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其中强调,要继续改善农村基本办学条件,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稳步提高办学能力。
图:小学课堂(无关文字)。
中新社教务老师韦亮摄
明确意见,持续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教育水平和质量,突出强化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
作为基本原则,意见指出,要重点、科学规划。
围绕义务教育办学环境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根据人口流动变化趋势早期研判学位供求变化,坚持城乡统筹,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巩固完美,提高质量。
坚持改善和优化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能力,优先满足教育教学生活基本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办学质量。
省级统筹、有序推进。
整合省级相关资金和项目,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倾斜力度。
市县结合实际,全力以赴、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主要目标意见明确,2021—2025年,城镇学校学位供应满足学生入学需求,全国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进一步下降。 学生寄宿需求基本满足,学校教育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体育、美育、劳教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良好的育人氛围更加浓厚。
在重点任务方面,意见提出,一是继续改善农村基本办学条件。
各地要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实用、充分、安全、节俭”的要求,优先规划、持续改善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未竟之学建设。
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建设,配备洗澡、饮水等学生生活必需设施和设备,推进改造,将清洁暖气放入校园和卫生厕所。
改善学校寄宿条件,重点满足偏远地区学生和留守儿童寄宿需要,按需建设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营造乡村温馨校园。
继续改善有计划保留的乡村小学校办学条件,支持乡村学校因地制宜开设好音、体美等课程,保障教育教学需要。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完善教育配套设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
二是有序扩大城市学位供应。
各地要统筹兼顾城镇化进程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要求,完善区域学龄人口动态监测机制,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引导学生合理出行。
要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优化完善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和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必要的义务教育学校,满足城镇学生入学需求,避免出现新的大班。
鼓励各地实行九年一贯制建校。
在学校空间难以拓展的中心城区,积极探索校舍综合利用模式,提高学校空间利用效益。
三是稳步提高学校办学能力。
各地要全面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经验,改进互联网设施,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支持学校互联网设施和国际专业学校、名牌大学和名牌大学网络教室建设,更加注重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教育水平,推进网络教育开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要求,配备必要的体育、美育场地、劳教场,不断提高教学设施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意见要求,在做好义务教育能力提升工作的同时,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依法加强义务教育教师收入保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多渠道解决教师基本住房,建设必要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
加大在职培训、学历教育力度,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素质。
职位评定等应向中西部农村教师倾斜。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