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个体差异?

如题所述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先发展形象思维,后发展抽象思维;先发展机械记忆,后发展意义记忆;先有高兴、恐惧等一般情感,然后才会有理智感、道德感等。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在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初期等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上,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但又是前后连续的。

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身心某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表现为不同的个体身心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上,表现在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扩展资料: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

1、形成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形成都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内容,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价值观,尤其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规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

2、完善自我观念

人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观念的两个方面,并且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是需要教育引导的。促进个体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中的我,是教育促进个体完善自我观念的重要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