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0

1. 文言虚词“盖”的用法和意义,在哪些文言文中出现过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例如:

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盖,发语词,可不译。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原来。

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苏洵《六国论》)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大概。

2. 【文言文中,虚词“夫”、“然”、“盖”的用法&示例

夫 ⑴丈夫.例:①其夫呓语⑵成年男子.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例:①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②夫战,勇气也(4)这,那.例: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例: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嗟夫!大阉之乱,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夫子」 ⑴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例:夫子积学,当“目知其所亡”以就懿德.⑵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⑶同“ 子”,旧指被役使的劳动者.例: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夫子:这里指挑夫.) ⑷《论语》中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例:夫子哂之.(夫子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 (夫婿)丈夫.例:⑴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⑵谢家辞夫婿.⑶夫婿乐逸.(夫子) ⑴官员之妻.例:①公夫人甚爱女.②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⑵贵族之妻.例: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⑶诸侯之妻.例:夫人请之,吾舍之矣!然 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康肃忿然曰.③杂然相许,其妻疑曰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⑶是的,对的.例:①然之.命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然之:以之为然⑷如此,这样.例:①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⑸用在句末,“像.一样”.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例: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例:⑴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⑵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例:⑴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⑵然而隐忍以行盖 ⑴遮日挡雨的用具.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盖:这里指车盖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①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②盖借寨墙为蔽也⑶遮盖,掩盖.例: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枝枝相覆盖际.⑷大概,大约.例:①斯二者盖皆有之.(盖:这里有“想来是”的意思⑸发语词.例: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⑹胜过,超过.例:英才盖世.⑺通“盍”,何.例:技盖至此乎?(盖:这里可译作“怎么”.) ⑻通“盍”,何不.例:盖亦反其本矣.(亦: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

3. 高中文言虚词“盖,耶,矣,哉”的不同用法

1. (形声。从耳,邑(右耳旁是“邑”的变形)声。不详) 本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为一郎僮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史公果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抑未死耶。

岂可近耶。——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不久死耶。

捋虎须耶。

过实耶。——清· 周容《芋老人传》

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人诟詈耶。——《明史》

〈名〉

1. 父亲。后作“爷” [father]

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宋· 程大昌《演繁露》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古文苑·木兰诗》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

耶耶(父亲;祖父);耶娘(父母。后多作“爷娘”)

〈助〉

1. 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提顿、反问、选择、测度、判断、感叹等。如:耶乐(叹词。如说啊呀);耶耶(叹词。表示惊讶); 耶许(象声词。本为劳动时众人齐发的声音。引申为有齐声共叹之义);耶禹(如耶许);耶耶乎(方言。有随便、马虎、不负责、不高明等意);耶揄(揶揄。耍笑、嘲弄)

释义 gài

①<;名>;用草编的覆盖物。【引】器物的盖子。《项脊轩志》:“庭有枇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矣。”【又】特指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相属于魏。”《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

②<;动>;遮盖;掩盖。《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叶叶相交通。”《敕勒川》:“天似穹庐,笼~四野。”

③<;动>;胜过;超过。《垓下之战》:“力拔山兮气~世。”《赤壁之战》:“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世,众士仰慕。”

④<;副>;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游褒禅山记》:“~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⑤<;副>;大概;大约。用在句中,表示推测、推断。《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与妻书》:“吾之意~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⑥<;连>;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原由。相当于“本来”、“原来”。《出师表》:“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六国论》:“~失强援,不能独完。”

⑦<;助>;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答司马谏议书》:“~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

1.表示感叹语气的,如:

痛定思痛,通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时钟山记》)

表示反问语气的,如: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气助词

1.用于陈述句尾。或助肯定语气,有的可译为"了",有的可不译;或助已然语气,说明事情已实现,可译为"了";或助将然语气,说明事情将要实现,可译为"了"。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赤壁之战》)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2.用于感叹句。助感慨、讽刺、赞颂语气,可译为"了""啊"。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呜呼,烈矣!(《谭嗣同》)

3.用于祈使句,助请求、劝勉、禁止语气,可译为"吧"。

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毛遂自荐》)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窃符救赵》)

4.用于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

年几何矣?(《触龙说赵太后》)

4. 文言文虚词 且 盖 夫 的意义和用法

夫 ⑴丈夫。

例:①其夫呓语⑵成年男子。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

例:①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②夫战,勇气也(4)这,那。

例: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例: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嗟夫!大阉之乱,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夫子」 ⑴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例:夫子积学,当“目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⑵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⑶同“ 子”,旧指被役使的劳动者。例: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夫子:这里指挑夫。) ⑷《论语》中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

例:夫子哂之。(夫子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

(夫婿)丈夫。例:⑴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⑵谢家辞夫婿。

⑶夫婿乐逸。 (夫子) ⑴官员之妻。

例:①公夫人甚爱女。②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⑵贵族之妻。例: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

⑶诸侯之妻。例: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然 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

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样子”。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康肃忿然曰。③杂然相许,其妻疑曰⑵然而,但是。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⑶是的,对的。

例:①然之。命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

(然之:以之为然⑷如此,这样。例:①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⑸用在句末,“像。

一样”。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例: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⑴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⑵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

表示转折。

例:⑴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⑵然而隐忍以行盖 ⑴遮日挡雨的用具。

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盖:这里指车盖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例:①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

②盖借寨墙为蔽也⑶遮盖,掩盖。例: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②枝枝相覆盖际。 ⑷大概,大约。

例:①斯二者盖皆有之。(盖:这里有“想来是”的意思⑸发语词。

例: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⑹胜过,超过。

例:英才盖世。 ⑺通“盍”,何。

例:技盖至此乎?(盖:这里可译作“怎么”。) ⑻通“盍”,何不。

例:盖亦反其本矣。(亦: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

5. 高中文言文虚词中的“盖”“夫”“是”的一词多义

汉字 盖

释义 gài

①<;名>;用草编的覆盖物。【引】器物的盖子。《项脊轩志》:“庭有枇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矣。”【又】特指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相属于魏。”《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

②<;动>;遮盖;掩盖。《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叶叶相交通。”《敕勒川》:“天似穹庐,笼~四野。”

③<;动>;胜过;超过。《垓下之战》:“力拔山兮气~世。”《赤壁之战》:“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世,众士仰慕。”

④<;副>;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游褒禅山记》:“~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⑤<;副>;大概;大约。用在句中,表示推测、推断。《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与妻书》:“吾之意~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⑥<;连>;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原由。相当于“本来”、“原来”。《出师表》:“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六国论》:“~失强援,不能独完。”

⑦<;助>;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答司马谏议书》:“~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通“盍”。

①<;副>;何;怎么。《庖丁解牛》:“技~至此乎?”

②兼词,何不。《齐桓晋文之事》:“~亦反其本矣。”

汉字 夫

释义 fū

①<;名>;成年男子。《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论积贮疏》:“一~不耕,或受之饥。”

②<;名>;大丈夫。《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敌强而退,非~也。”

③<;名>;指服劳役或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智取生辰纲》:“农~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王建《宫词》:“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

④<;名>;女子的配偶;丈夫。《陌上桑》:“罗敷自有~。”

①<;代>;⒈这;那。《归去来兮辞》:“乐~天命复奚疑?”⒉他。《左传?襄公二十年》:“使~往而学焉。”

②<;助>;⒈用在句首,引起议论。《烛之武退秦师》:“~晋何厌之有?”⒉用在句中,使语气显得舒缓。《论语?阳货》:“食~稻,衣~锦,放女安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吧”。《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

汉字 是

释义 shì

①<;形>;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而昨非。”【又】<;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问说》:“~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代>;这;这个;这样。《石钟山记》:“~说也,人常疑之。”

③<;形>;凡是;所有的。《游园》:“~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④<;动>;表判断。《琵琶行》:“同~天涯沦落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