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如题所述

对联的平仄要求,简单说就是上下联同位置的字要平仄相对。

对联的基本规范

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句子结构相同。上下联同位字平仄相对。宽泛的要求是“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句子的节奏点上或韵点上的字,必须平仄相对。上联尾字应该是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对仗工整。上下联同位字词词性相同。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

对联的平仄禁忌

所谓失替,就是指对联的上联或下联之中,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一般算两字为一组),不能连接出现平声或仄声。如果违反此规则称为失替、平仄失调。

进一步讲就是在对联中,位于句子中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本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交样互相交替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变成出现仄仄平、仄平平、或是平平仄、平仄仄,就是失替。

联尾三连仄或三连平。就是指对联的上联最后三个字,一般不可以是连着三个仄声字。对联的下联最后三个字,不能是连着三个平声字。但是,这一点不是绝对的。因为现实中有些固定名词就是三连仄或三连平。比如,攀枝花、松华江,澜沧江,都是平声字。长白山、黑龙江,按照今韵也都是三连平。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对联,又称春联,是写在纸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写对联是有很多讲究的,其中一个就是讲究平仄,下面分享对联平仄规则。

什么是平仄

现在因为古声和新声都有人用(但不能在同一联中混用),所以简单介绍一下: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言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要注意的是: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即仄起平收;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一般算两字为一组)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