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的起源与贡茶历史

如题所述

历史上,最早关于安化茶叶的记载见于唐代杨晔的《膳夫经手录》,其中提到潭州的益阳团茶和渠江薄片,这些茶品在公元816年销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数量可观。毛文锡的《茶谱》(约935年)进一步描绘了渠江薄片,其色泽铁青,香气独特,且无渣。渠江薄片被视为安化茶叶的重要源头,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将其确认为安化县产的"铁色茶"。然而,渠江薄片作为黑茶的起源并不准确,因为黑茶属于较晚出现的茶类,起源于四川的"乌茶",大约在1000年前后形成,而渠江薄片则更可能是蒸青饼茶。

尽管《茶谱》中"其色如铁"的描述可能让人联想到黑茶,但渠江薄片的芳香异常和以"枚"计重,实际上更符合蒸青茶的特点。黑茶主要为了满足游牧民族的肉类饮食习惯,而非内地的五谷饮食,而渠江薄片则是内销产品,而非边销。关于安化黑茶的贡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尤其是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朝廷规定湖南安化县需贡芽茶,这标志着安化贡茶的开始,持续至民国元年,历时五百二十年。

安化黑茶的正式名称出现于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陈讲的奏章中提到的"黑茶"专指安化黑茶。作为地方特产,安化黑茶中的上品,如天尖、贡尖,因其贡赋性质而得名,而大宗黑茶如花卷和引包则主要用于茶马互市。其中,天尖和贡尖是朝廷赏赐西北少数民族和宗教领袖的贡品,从道光年间干瑞升商号开始,直到民国初年,都负责为皇室供应这些贡茶。故宫发现的贡品中,安化千两茶饼与普洱茶一同出现,进一步证实了其贡品的身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