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的行书写法

如题所述

常的行书写法如下:

上部“党字头”稍宽,首笔中竖斜切起笔,稍重,向下略轻,不要写长,略左斜;左边点笔与右边短撇紧凑呼应,左低右高,呈合抱之势。

左竖点离中竖不要远,露锋入笔后稍向左斜,勿长,收笔稍重;横钩虚接起笔,横画抗肩,向右行笔略轻,过竖笔后稍长,到位后先向上稍抬笔锋然后顿笔向左下方回锋出钩,钩身勿长,遒劲有力。

中间“口”字勿大,与上部中竖重心对应。左竖稍带弧度,稍右斜;横折与左竖虚接,横画抗肩,勿重,到位后提锋顿笔写右竖,竖身略短,左斜;底横从左竖的收笔处实接起笔,收笔托住右竖.

“巾”字左竖起笔与“口”部基本平齐,略左斜;横折横画勿重,抗肩,到位后提锋顿笔写右竖,出钩小而有力,钩角与左竖平齐;最后竖画从“口”部底横实接起笔,与上面中竖对应,竖身稍细,挺直有力,收笔垂露。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巾,尚声。”巾“为形旁,”尚“为声旁。同“裳”。裙子。”《逸周书·度邑》:“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常有固定不变,恒定的意思。《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左传·昭公元年》:“疆场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由不变的引申为普通的,一般的。

如:老生常谈。由恒久引申为经常,常常。《列子·天瑞》:“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由固定不变引申为规律,准则。《荀子·天论》:“天行有常。”常又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丈六尺。古代衣巾之类字多通用,裳也写作常。

后世常、裳二字的用法发生分歧,其中裳字仍保留着它的本义,指下身的裙,而常字则多借用为恒久、经常之义,又用来指法度伦常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