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渔家傲写作背景

如题所述

李清照《渔家傲》的写作背景如下:

《渔家傲》这首词写于1130年,当时李清照四十六岁。三年前,北宋朝廷崩溃,李清照和赵明诚跟随宋高宗南下逃难。在经历了赵明诚的缒城逃跑事件后,这对鸳鸯眷侣出现了人生观上的裂缝。北宋时期积攒的大量金石收藏在战乱流离中被偷盗、抢夺。

1129年十一月,赵明诚病逝。在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双重打击之下,李清照虽然依旧追随高宗,却从心底看不起当时朝廷一心议和的苟且。1130年春天,她放下丧夫之痛,继续追随宋高宗流徙。仓皇奔走之态,见于她的《金石录后序》: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依之。

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大概就是在雇舟入海之时,易安居士在梦中惊醒,看海天一色,感前路茫茫,不知生死何依,写下了这首《渔家傲》。

《渔家傲》诗人表达的情感:

1、对自由的向往:词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宇宙画卷,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自由、宽广、无垠的境界。这种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束缚的反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2、对理想的执着:诗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尽管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困境和挫折,诗人仍然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并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3、对人生的反思:最后两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豁达态度。尽管面临困境和挫折,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通过反思自我和世界,表现出了豁达、勇敢和乐观的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