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事例(名人)

如题所述

1、战国时期,孟子家曾住在墓地附近,他便模仿葬礼游戏。孟母见状,决定搬家。后来,他们搬到了市集附近,孟子又模仿起商人交易。孟母再次不满,便带着孟子搬到了学校附近。在这样的环境下,孟子学会了守纪律、懂礼貌、热爱读书。孟母终于满意,她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2、欧阳修在四岁时成了孤儿,他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尽管家境逐渐贫困,郑氏仍想方设法教欧阳修认字写字。她甚至用荻草秆当笔,沙地当纸,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练字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后来,欧阳修因支持新法而被贬职,郑氏却鼓励他说:“为正义被贬职,并非耻辱。”她的话激励着欧阳修,使他保持坚定的信念。
3、岳飞在国难当头时,毅然投军抗敌。在投军前,母亲姚太夫人将他叫到跟前,问他有何打算。岳飞回答:“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十分满意,她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岳飞背上,以激励他为国家奋斗。这四个字成为岳飞永远的信仰,他最终成为了抗金英雄,受到人们的敬仰。
4、孔子的母亲孔母具有丰富的学识和修养,她教导孔子及其兄弟姐妹习字、算数、声乐、礼仪等。在孔母的悉心教导下,孔子十岁之前就学完了全部发蒙功课。这段家教生涯对孔子后来办私学、兴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5、苏轼兄弟在母亲程夫人的教诲下成长。一次,他们家搬进新居,发现了一坛埋藏的金银。程夫人却叫人重新埋好这些金银,并教育苏轼兄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份之财,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这些教诲塑造了苏轼兄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