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荡秋千的由来

如题所述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秋千节。从秋千节这个别名可以看出,清明节与荡秋千有着很深的渊源。荡秋千是大家都喜欢的一种运动,每当路过有秋千的公园,我都会忍不住往秋千的方向跑,不过得排队才能玩得上,因为大家和我有同样的想法。

通过一些诗词(“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可以知道,古人有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可能我们会产生一个疑惑,就是秋千明明四季都可以玩,为何那么多节日,偏偏就清明节和秋千有了联系。虽然在我们这个地方,清明只有踏青和祭祖的习俗,但是通过收集整理资料,我们也能了解秋千和清明节的渊源。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节荡秋千的由来吧!

一、清明荡秋千的由来

想要知道清明荡秋千的由来,我们得先知道秋千的由来。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不是答非所问吗?明显跑题了。”先不要着急,这是必要的补充秋千原名叫作千秋,据说是北方山戎族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而发明的,在汉武帝时期,它曾被用来祈福祝寿,后来因为要避讳才改名叫秋千的。它在古代就是一项受人们喜欢的体育运动。通过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秋千的玩法和我们现在的玩法不太一样。

在古代,荡秋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极具欣赏性的表演。在《荆楚岁时记》中,描述了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坐在秋千上的场景。后宫的妃嫔们也喜欢玩秋千,还有很多诗人会把秋千和出于深闺中的貌美女子联系在一起。

到了唐宋时期,荡秋千有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半仙之戏”。仙不仙我不知道,但是秋千荡起时那种脱离地心引力的感觉,确实挺让人上头的。也是在那个时期,清明节和荡秋千彻底绑定了。清明,闺阁女子会在大好春光里荡秋千,于是在当时的清明节荡秋千,已然成为了一种习俗。

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由此可以看出,荡秋千是举国上下都喜欢的一项国民运动。

小结:秋千是一项国民运动,女子喜欢在清明前后,在大好春光中荡秋千,于是到了元明清代,清明节被称为秋千节。

二、荡秋千的好处

前面已经把清明荡秋千的由来讲清楚了。下面来说一下,荡秋千的好处。毕竟我们是一个讲究实用的民族,荡秋千除了一定的观赏性,还有很多好处。

1、荡秋千可以舒展心情,开阔视野,平衡身心,增大胆量,忘却烦恼。荡秋千对于妇女尤其适合,传统医学认为女子多郁症,荡秋千是非药物解郁的好方法。

2、荡秋千可以克服紧张和恐惧的心情,增强心理承受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四肢和头部受限的情况下,骨骼肌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有利于肌纤维体积的增大。

3、经常荡秋千的人很少发生晕车、晕船的现象,因为在荡秋千过程中耳腔内气压忽大忽小,前庭感受细胞会受到交替安抚,提高感受细胞的适应能力,增强了稳定性。


当然个人感觉荡秋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带来快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倒希望在未来的家中,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千。这样就不用排队荡秋千了,想在秋千上玩多久,就玩多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荡秋千都是一项人们喜欢的活动,也许就是因为这份喜欢,人们才管清明节叫秋千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5

                                     

“荡秋千”源于民间劳作,唐宋时期盛行。清明节荡秋千,古时女人最爱。
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
民俗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取得食
物,常要攀藤上树,在劳动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民间最早的秋千活动,人们称为“千秋”。
传说是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时只是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
族,把“千秋”带入中原,汉武帝时因为它与“千秋万寿”这个祝寿词冲突,而改为“秋
千”,后来就改为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期,荡秋千逐渐成为女子嬉戏玩耍的
游戏,女子们衣衫裙裾随风飘动,摇曳多姿,甚是好看。
民俗专家表示,荡秋千流传至今,仍受人们的喜爱。寒冬一过,人们换上春装,架起秋
千,在空中飘来荡去,翩翩若飞,可以舒展心情,开阔视野,平衡身心,增大胆量,忘却烦
恼。“无风一上秋千架,小姝身材比燕轻”,荡秋千对于妇女尤其适合,传统医学认为女子
多郁症,荡秋千是非药物解郁的好方法。时至今日,在儿童公园、儿童乐园里还专设有“秋
千”,供孩子们玩耍。
秋千,谐音“揪着迁移”,最早的秋千多以树丫为架,然后拴上彩带即可,而后发展成
各种绳索+踏板式的秋千。“荡秋千”以唐代最为普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展成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第2个回答  2022-08-30
清明节到了,除了扫墓、踏青,旧时清明节还有“荡秋千”的传统,多为妇女和儿童。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在农村的庭院里有些人家也会架起秋千,供小孩子玩耍。简单的秋千装备,无非是两根直立的木桩,中间架一道横梁,从横梁上垂下两条绳子,下端穿上一块木板。人们或坐或站于其上,抓好两条绳子,在另一个人的一次大力的推动下,自己来回荡。荡秋千想要荡的高还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关于“秋千”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认为,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秋千”。认为“秋千”是先民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寻找食物时,发明的一种生活技能。在森林中,原始先民们为了采摘到高处的果子,想尽各种办法。他们利用垂下来的藤类,紧紧抓住,不断尝试荡到高处以摘取果实,或者荡到树上。追溯到人类的祖先——古猿,这也算是人类的一种先天技能。后来进一步改进,用两根藤条加上一个踏板,更省力而且便于掌握方向。这种说法显然是一种猜测而已。

另一种说法则将“秋千”的产生归于春秋时期的游牧民族——山戎,认为它是山戎军事训练的一个项目。在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春秋时齐桓公远征山戎,将山戎的秋千训练活动传入国内,后又传入中原地区,然后又经过中原妇女的改造,得以流行于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而辽代时,极其重视清明,清明之时,都有荡秋千的娱乐活动,而辽为契丹人所创,契丹人乃北方游牧民族,似乎印证了秋千源自北方山戎的说法。

唐宋时,有人认为“秋千”一词乃是源于汉武帝之时。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武帝祈求千秋之业,后宫之中便将“千秋”颠倒为“秋千”,来命名这种游乐活动,同时这种娱乐活动便也带有了祝寿祈福之意。
中国自古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极其重视粮食的生产。古时百姓多靠天吃饭,“民以食为天”,最大的愿望便是粮食的丰收,通过各种仪式,祈求五谷丰登 。“打秋千”便是其中一种祈求的仪式。

这是一种很隆重的巫术仪式,人们认为秋千荡的越高,庄稼长得就越壮,产量就会越高,收成自然越好。从“秋千”这两个字来看,也可以窥见其意。“秋”即“秋收”,代指庄稼的收成。而“千”便是多的意思。连在一起便是“大丰收”之意。
荡秋千可以说在中国土地上流传甚广,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

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在节日期间都有荡秋千的活动。像哈尼族庆贺春节时便架上秋千,男女老幼穿着传统服装,在秋千上荡来荡去,庆贺喜庆的新年。

而朝鲜族更是无论何种节日都少不了秋千,荡秋千还被列为朝鲜族运动会上的比赛项目。
第3个回答  2022-03-07
清明节荡秋千,源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后院祈祷千秋之寿,令宫女耍绳戏为乐,本为千秋,是祝寿之辞,后世倒语成为“秋千”。唐宋时期,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后到宋、明,直至清朝,清明荡秋千已极为盛行。

清明的其他习俗

清明节的时候正是春光融融的好时候,很适合出门踏春,也适合去植树,清明节气候适宜,树苗的成活率十分的高,所以自古就有清明植树的传统。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时分踢足球的传统,随着人们对运动的热爱,这个传统也就延续至今。
第4个回答  2022-08-29
清明节荡秋千,源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后院祈祷千秋之寿,令宫女耍绳戏为乐,本为千秋,是祝寿之辞,后世倒语成为“秋千”。
唐宋时期,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后到宋、明,直至清朝,清明荡秋千已极为盛行。

清明的其他习俗

清明节的时候正是春光融融的好时候,很适合出门踏春,也适合去植树,清明节气候适宜,树苗的成活率十分的高,所以自古就有清明植树的传统。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时分踢足球的传统,随着人们对运动的热爱,这个传统也就延续至今。

清明节由来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颗老枯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涵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