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机的特点和优势

如题所述

预警机的特点和优势

预警机

预警机是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并可指挥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它具有探测低空、超低空目标性能好和便于机动等特点,战时可迅速飞往作战地区,执行警戒和指挥引导任务;平时可沿边界或公海巡逻,侦察敌方动态,防备突然袭击。

预警机从诞生至今天,只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在预警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为了及早探测敌海上及空中目标,通常派雷达哨舰在舰队前面开路,为己方舰队提供敌方情报。但由于地球表面有个圆弧曲率,而雷达电磁波的传播是沿直线进行的,有些电磁波“照”不到的地方,就成为“盲区”,敌机就可能利用地平线以下的隐蔽地形进行突防。

另外,雷达的天线太低,对海探测距离只有20海里左右,对空也不过几十海里,真正发现目标再通知舰队作好战斗准备只有几分钟的预警时间。在舰载飞机航速提高的情况下,雷达哨舰的作用越来越小了。

于是,军事科学家们在探索如何把舰载雷达、地面雷达的视野无限的扩大,使它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英国人首先实现了这个设想,首先把雷达装上了飞机,使空中监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如果敌机以3倍音速来袭击的话,它当到达目标上空前6分钟,地面雷达才能发现,就是说它有6分报警时间,而预警机能在半小时前提供这个警报。两者时间差5倍;如果来袭飞机是2倍音速的话。地面雷达可在10分钟前报警,预警飞机却能达1小时,两者时间差6倍;如果来袭飞机与音速相同,地面雷达报警时间是15分钟,而预警机能在1小时45分前就报警了,比地面雷达高7倍。

如果来袭飞机采用离地面100米低空突防,地面雷达设在100米高度,那么雷达只能在敌机距目标82公里处发现它,这对超音速飞机来说,已来不及报警了。而预警机却能在距目标1450公里处发现它,跟踪它。所以,各国都热心发展预警机。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是美国的E—3A“望楼”。

它是用波音—707—320B飞机和载机,加装大量电子设备而构成的。E—3A预警机在9000米高空飞行时,雷达发现高空目标的距离为500~600公里,发现低空目标300~400公里,其监视覆盖面积可达30~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0部地面雷达的作用。它可搜索600个目标,还能对240个重点目标进行识别、判读、测距、并处理300~400个目标的数据。

它能在远离防区1200公里处发现目标,可为作战兵力提供30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而一般雷达只能预警几分钟。E—3A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全天候、远航程、高空高速飞机。能监视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其飞行时速为880~960公里,实用升限12000米,不进行空中加油可续航9~15个小时,最大航程120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50吨。

它的“旋罩”——天线仓直线9.14米,厚1.8米,重530公斤。机上装着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下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从外形上看,“望楼”除了带有一个“旋罩”之外,几乎与波音707客机一样。机上配有4名驾驶员,1名值班军官和12名操作人员。他们操纵机上庞大复杂的通信设备、计算机、雷达和一些多用途工作台,确保飞机发挥超群的作用。

美国在制成E—3A“望楼”后,又用波音747改装了一台更大的预警机E—4。E—4可装载更多、功能更全的大型电子设备,并搭乘94名作战指挥人员。该机的机头上还架设有空中加油装置,加油后可连续飞72小时。它是美国用来对付核战争的预警机。

一旦核战争爆发,地面指挥中心失灵的话,E—4可立刻升空指挥还击,成为一个打不垮的“空中司令部”。前苏联也在图—144运输机和图—20轰炸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独立的预警机—图—126,西方称它为“苔藓”,性能同“望楼”差不多。英国把反潜巡逻机上的标准设备“海上监视雷达”,移植到“海王”式直升飞机上,制成海王直升机,这是一个创新。

直升预警机有许多特点,投资少,见效快,机动灵活,可以随大舰队行动,也可以协助小队伍活动。其它预警队的天线罩都设在机背上面,而它却放在机腹侧下的部位,着落时收起,与机身的纵轴线同向,起飞后让天线罩向下偏转90°,垂直于机身的纵线轴。这样就可以作360°的扫描搜索了。

预警机自卫能力很弱,遇有敌情,便三十六策走为上策。通知其它飞机迎上去,它自己溜之大吉,躲到安全地方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