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仍是少年 苏轼原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一个颇有诗意的网红句子。字里行间,兼具美好的愿望与时间流逝的淡淡忧伤。

关于它的出处,历来都有很多种说法。

有人考证到是作家冯唐微博的句子,“出走半生后,归来仍少年”,有人追溯到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名作《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因为其中曾写到,“万里归来颜愈少”,也就是漂泊一万里,归来还是少年人的模样。

人生苦短,人世沧桑。成年人在浮世里挣扎求存,不得不向世俗妥协,少年人则是无忧无虑,勇敢顽强的。

有谁能在饱经沧桑,认清世间的真相之后,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待人呢?假如有,那他必定是罗曼·罗兰口中的那一位“英雄”。

苏东坡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词作翻译:真羡慕你这样的多情人,因为你的多情,老天才赏赐了你一位聪明伶俐的歌娘。

她的歌声在皓齿之间流传,像一阵风卷起了漫天的雪花,令这个炎热的夏天变得清凉。当初她跟随你漂泊岭南,如今万里归来,容貌看上去比原来还要年轻。笑起来的时候就像一朵岭南的梅花。我问她:在岭南的日子很苦吧?她却回答:只要心中安然,无处不是家乡。

苏东坡这一首词是送给他的朋友王定国的,词中首句的“琢玉郎”是“相思之人”的代称,这里明指王定国是一位多情种子。

“天教分付点酥娘”里面的“点酥”,是一种古代在糕点上裱花的工艺。这里用“点酥娘”形容王定国家歌女宇文柔奴是一个聪明伶俐,才艺高超的女子。

王定国本名王巩,因为向苏东坡学习作文章,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贬官至广西。就是古代人所说的岭南,属于偏僻、蛮荒之地。王定国赴岭南的时候,把心爱的歌女宇文柔奴也一起带上。漂泊经年后,万里归乡,宇文柔奴也一同回到了北方。

古代的岭南生活条件艰苦,再加上紫外线强烈,北方人水土不服,一般住上一年半载就会因为思乡忧愁,很快衰老。但是苏东坡惊讶地发现,宇文柔奴反而看起来比从前更年轻了。

苏东坡对宇文柔奴说:你在岭南想必是很辛苦吧?

潜台词就是:你背井离乡,漂泊万里,必定“思归多苦颜”。

没想到对方一笑如梅岭花开,回答他说:哪里有什么苦不苦的。只要心中安然,在哪里都是家乡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0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出自现代诗人冯唐的《冯唐诗百首》。这是讲成年人要有赤子之心,但这太难了,这样的追求极少人能实现。我更欣赏千帆阅尽,洗尽铅华后依旧热爱生活。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这才是沧桑后的状态。归来仍少年,只是理想。

第2个回答  2022-03-20
万里归来颜愈少。全词是: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3个回答  2022-03-20
归来仍是少年全诗: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1、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第4个回答  2022-03-20
答案是:“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望采纳,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