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我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①认知的世界: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自己认知的别人,自己认知的自己。

所以一个人所认为的别人和自己,本质上是不二无分的——你认为的别人是你认为的,你认为的自己还是你认为的。

一切来源于自己对外界的感知。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始终没有出过自己的认知范围。

每个人的认知总有局限,所以自己认知到的自己和别人自然也有局限。但真正的别人和自己(客观事实),不以我们的主观认知为转移。

“他是个xx的人。”“我是一个xx的人。”……很多标签都是外界强加给自己的,标签让我们固化,活在某种特定的角色扮演里。而自己有时因为缺乏自我清晰的认知,也会相信别人口中的这些标签,甚至自己会给自己制造各种标签,于是就有了“我认为的我”,通常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深信不疑。当“我认为的我”成为了一种植根于潜意识里的信念时,你认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真的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认为我……”、“我感觉我……”、“我觉得自己……”省略号的部分,就是自我的认知,是一个信念系统,是“我认为的我是谁”。每个人的自我认知不同,他们的命运走向自然也不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两个我。而这两个我,有一个为感知的主体,另一个为被感知的客体。

感知的主体,是真正的自己。被感知的客体(包括被感知的自己和别人),是自我的认知。而自我的认知与客观存在事实之间有很大差距。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看不清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要么妄自菲薄,要么狂妄自大,要么固执己见,要么随波逐流……

②幻象的陷阱:

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打败了自己,而是我们自我认知的幻象打败了自己;并不是别人伤害了自己,而是自我认知幻象里的“别人”伤害了自己。

幻象的组成,包含了自己过往经历的回忆(大部分是挫败、受伤的,我们通常称之为“阴影”)、自己过往的认知、过往累积被压抑到潜意识里未被释放的负面情绪、对某些特定人事物的固定看法等。

当我们在当下经历和过去相似的情景或遇到类似的人事物时,过去的回忆再次被唤起,此时我们就很容易把由过去的回忆组成的幻象带入到当下的人事物当中。

然而很神奇的一点就是,你的幻象会引导事态朝你认为的方向发展。也许对方一开始没这个想法,但是当你活在自己的幻象中坚定的相信事情就是你认为的这样时,对方很有可能会被你自身散发的能量磁场所影响,出于一种“报复”的心态让你“心想事成”。

幻象的本质是一种执念,源于对过去已发生事实的抗拒。也许是因为某个遗憾而耿耿于怀,也许是因为别人的某句话而斤斤计较,也许是曾经经历了巨大伤痛而产生恐惧……

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幻象始终是幻象,而非事实。因为万事万物都在流动变化,过去恶意伤害你的那个人,没准现在变好了;以前被认为是错的东西,现在有可能会变成对。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化,我们只活在当下此时此刻。

人与人关系的本质,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处理不好,与别人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去。因为他会把自己过去认知的幻象带入到当下的人事物身上,这会导致你认为的只是你认为的,而非对方真正这么想的。当个人主观意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要想做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理解,就必须破除幻象。不再执着于自己已有的认知,而是放空自己,去体验世间万物的本然,不再只关心自己的事情,而是聆听对方的心声,关心对方的需求,尊重对方的内在感受。

③认识你自己:

绝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我”,只是脑海中残留的记忆通过各种概念和标签的加工组成的“我”的图像。如果这个脑海中的图像能被你所看到或感知到,那你所看到或感知到的这个“我”,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你的幻象。也可以说,这个“我”,是你过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一种自我印象,本质上是你的认知,是你认为的我。

事实上,“我”是不存在的,因为“我”没有恒常固定不变的本体。“我”,一直在变。

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我,只是一种现象,现象有生必有灭。那么我们认知的这个“我”,也会随着现象的生灭而发生变化。比如,昨天的我很善解人意,你就会认为我很温柔;今天的我很凶,你就认为我冷漠无情;昨天的我很幽默,你就会觉得我很有意思;今天的我很无趣,你就会觉得我很无聊;昨天的我很愚笨,于是你损我;今天的我很聪明,于是你夸我;昨天我失败了,今天我成功了……

你能因为我一次失败,就定义为我是一个失败的人;因为我的一次成功,就定义我为一个成功的人吗?

事实上,大多数人就是这么干的。他们的情绪随着外界现象的生灭而发生变化,被外物所牵,执着于表象而偏离本质。人们以眼睛看到的其中一个表象,就不假思索地轻易定义了一个人。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并且坚信自己认为的,他们注重表面形式上的东西,却忽略了对方内在的东西。大多数人只关注你外在的成功或失败,却忽略了你内在的成长和进步。

大多数人,把过去某几个阶段的我,当成了永恒不变固定的自己,并以自己的认知,给这个“我”和别人贴上了各种或好或坏的标签,于是有了“我认为的我”和“我认为的别人”。

认识你自己,就要不拘于自己、不执着于自己,因为自己是无限的,没有固定的形式。

自己的形式虽千变万化、无穷无尽、自然生灭,但自己的本质只有一个,如如不动。找到了这个本质,你就可以成为任何形式,而不会只拘于某个特定的形式。形式生生灭灭,但本质不生不灭。无形不能显本,无本不能控形。

本质,蕴藏于自己的天性之中。天性中的这个自我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我。人最难的就是忠于自己的心,真实的表达自己,不自欺欺人。

天性是自由,良知是自律。放纵天性则肆意妄为、无法无天;压抑天性则违背自然,迷失自己。人之性情,喜怒哀乐等不可强制压抑,自然本性的东西是不能用好坏对错衡量的。

每个人天性中自有良知(天良),良知(良心)自然知是非善恶,无需教而本自具足。谁体悟到了这个本质,掌握了转化的主动权,谁就是自己的主宰。

让自然天性与良知约束合一,自由的同时自律,做真实而善良的自己。

④实事求是,自胜者强:

实践出真知。不执着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才能获得真正正确的东西。让自己杯子里的水清空,虚到极致,就能装得下无限。

战胜自己,就是打败自己的幻象。撕掉(别人或自己)对自己贴的所有标签,并不再给自己制造标签,如实观照,不断地探索和开发自身的内在潜力。

成长,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升华自己的认知,自我提升的过程。

别否定过去的自己,没有过去不断试错的你,哪有现在逐渐强大的你。

过去发生的一切——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辉煌也好、遗憾也罢,皆是自然生灭。选择让一切都过去,我们只活在当下此时此刻。

当下即是永恒,即是唯一真实,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当下即是新生。

遭遇失败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你还没有放弃,那么你就还没有失败。

外面没有“敌人”,只有朋友和老师。朋友(包括所有爱你、真诚待你、信任你的人)给你前行路上的温暖和支持;老师(包括伤害你的人、苦难和打击)帮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修正、完善自己,从而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