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时工作制加班如何计算加班费?

如题所述

都是一样的计算方法啊。一般情况下,即使是不定时的,他也是按照你每周工作40个小时,每天工作八小时来计算的。

那你们不定时的工作,那也是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时间来计算的,最简单的就是每个小时超过40个小时,超过八个时就按照一天。然后不到四个小时,超过一个小时,那就是按照半天来计算的,而这个劳动报酬的话,它是根据你的日平均工资来计算的,也就是每个月22天的工作时间,然后用你的工资除以22天计算结果来计算一天的劳动报酬。

这种方式是最简单的,最明了,直观的你自己都可以计算你自己的加班费的,而且这种加班费的话最少都要支付150%到200%这就要看各个单位的具体规定了。

这一个的话,虽然他劳动法是规定是按照正常的上班时间来计算的,但是不定时的工作时常也是按照参考他的劳动保护规定来进行相应的规定的,如果你计算出来实际少发了,是可以直接与你们的你们的公司进行沟通。但这只是你们的长期,有长期劳动合同,固定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或者没有事情约定的情况下,是适用于这种方式。

那还有另外的一种方式,就是事情也有另外的约定,那就是比如说你们已经约定了加班要付多少钱,已经有固定的。明确的约定了。那这种情况就是在你的基础工资之上把约定的加班时长费用加到工资里面,就是你应该拿到的工资。

但无论是事前约定或者是按照劳动法的规定,都是要付出超过平均工资水平的劳动报酬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03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备案员工工资计算需要按标准工作制计算,如果超时加班员工举报还会发经济补偿和被行政部门罚款

不定时工作制是一种灵活上班的管理方式。介绍几种不定时管理的类型。

1、自由弹性工作制:早来早走、晚来晚走的模式,只要员工工作满8小时(扣除午餐时间)就可以正常下班。

2、固定平移弹性工作制:每天固定1小时设为弹性时间,比如8:30上班,固定弹性1小时,在8:30以前来的员工下班时间是17:30,如果是8:30以后来下班时间为18:30.这种叫固定平移弹性

3、核心时段工作制:这种工作制模式是指每天核心时段要求员工必须在岗,比如上午10:00到下午4:00时段记迟到、早退、旷工。其他时间是需要自由弹性,如果每天不足8小时记为负工时,超过8小时记为正工时,累加抵扣计算当月是否有加班或缺勤工时。

通过以上不定时工时制的列举可以看出工资计算和管理方式,工时统计息息相关。

以上几种工时制管理模型京顶科技---HR考勤工时统计分析系统都可以准确统计。系统可以实现任意办公地点的考勤打卡数据采集,年休假,休假,加班,出差,外出的申请审批;考勤工时报表的统计

员工在标准工时制,综合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弹性工时制和核心工时制)下对员工的考勤打卡,排班,休假,加班,出差,外出进行实时在线流程化管理。每月统计出可用于计算工资的工时统计数据。包括出勤天数,缺勤工时,会议工时,加班工时,请假工时,出差天数等自定义考勤类型报表。并可以统计与出勤相关的补助,出勤就餐天数,外出误餐补助,出差地域补助,特殊班次补助,员工学历补助,加班时段补助

京顶科技EDP数字化平台考勤工时管理系统全业务管理包含以下模块:
1、考勤设备服务:主要实现远程打卡数据实时上传

2、智能排班模块:制定标准工时制,综合工时制,弹性工时制班次时间,并设置将具有相同上班时间的员工分为一个考勤组,制定考勤组排班计划!

3、职工休假模块:休假管理很多OA系统也包含,但OA请假以审批流程为主,多以半天或一天为单位而且不检查班次。所以在考勤工时计算中不是特别精准。考勤休假模块是包含员工休假资格发放,休假申请审批,休假计划,工时优化,休假工时统计,自动销假等功能

4、年假管理账户:年假管理是员工休假的一个特殊情况,采用单独年休假账户实现年假两年并管,自动清零。很多人不太明白为什么需要两年并管,因为按自然年度计算,年假在12月底就到期了,而很多企业为保证员工年假能延续到春节期间申请休假,将上一年年假转结到第二年。并设置清零有效期

5、时间管理账户:这个时间账户主要实现对员工加班的管理,员工日常的多于标准工时的时间都记入时间账户,方便员工申请调休假或发放加班费。同时建立员工时间信用管理体系
6、出差考勤:员工出差正常考勤,并统计出差地域补助
7、外出管理:外出单管理,统计外出工时并计算外出餐补
8、考勤工时统计:员工每月的工资计算需要考勤报表,补助项统计,工时统计报表上报完成才算考勤的全业务管理。员工的实出勤工时,缺勤工时,休假工时,加班工时,出差工时,外出工时,会议工时,和考勤相关的福利补助全部计算汇总,方便HR部门计算薪酬
9、工效分析:大数据挖掘。员工的项目工时,工效,休假率,出勤率多种维多的分析数据有助于准确核算工时,优化用工结构,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决策支持
10、定制开发:微服务架构可以在不影响现有业务基础上扩展新应用。实现真正的企业一体化数字管理。避免多套系统对接,多头维护,降低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