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那首的解释与赏析

如题所述

要进行解释和赏析,要先了解原词的内容,如下: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解释:

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春天温馨的怀抱。
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景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赏析:
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谭献《谭评词辨》) 上阕从春光写起。“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而突如其来的琮琮筝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也惊起了双燕,穿帘而去。由燕子的安居,可知闺中的冷清;由筝声的惊燕,可知声音之激越,弹筝者心情之郁闷也可见一斑。尽管全部是写景,但闺中人独处的难堪之情已经隐约可见。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最后一句由春光缭绕归结到春闺的愁思,一个“乱”字说明了心绪之乱,“无寻处”则点出了好梦被惊醒后的烦恼与忧愁。经过这两句一点化,前面的景语全都变成了情语,令人回味不已。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再写人物的心理,“惊残好梦无寻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整首词写景与写人相互交融,通过穿帘的双燕,乱语的“黄莺”、“游丝”、“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步步呈现,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称“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全词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1
  蝶恋花·六曲栏杆偎碧树目录

  概况
  原文
  注释
  译文
  词牌
  作者
  赏析
  编辑本段概况
  【作品名称】蝶恋花·六曲栏杆偎碧树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晏殊 【作品体裁】词
  编辑本段原文
  六曲栏杆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细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编辑本段注释
  ①偎:紧贴;挨着。 ②黄金缕:喻新长嫩叶的柳条。 ③细筝:用金银、贝壳镶嵌的筝。移玉柱:即弹奏筝。 ④海燕:即燕子,古人因其春天自南方渡海而至,故谓;非今动物学上所说的筑巢于海滨悬崖上、形似燕子的另一种鸟。 ⑤一霎:很短的时间。
  编辑本段译文
  六曲形的栏杆紧挨着碧玉似的绿树,风轻轻地吹,杨柳尽情舒展开它黄金般的丝缕。是谁抚弄着细筝奏起一曲?惊动了梁上燕子双双穿帘飞去。 眼前到处有游丝和飞絮在飘飏。红杏花开,正值清明,下了片刻的阵雨。午间熟睡醒过来时,只听得黄莺在四处乱叫,是它惊破了我的好梦,这梦中的一切再也无处寻找了!
  编辑本段词牌
  【蝶恋花 】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正体,上下阕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蝶恋花》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为多。
  编辑本段作者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人(今属南昌 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2]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
  编辑本段赏析
  诗词中常见有一首作品同列于几人名下的,如这首《蝶恋花》词,在冯延和欧阳修的词集中都有,也不知道究竟该属于谁的。光从题材、风格上判断是不大靠得住的。因为一个人的作品,可以彼此有一定的差距;而唐代至北宋词,此类题材风格相近的词作有太多,所以最好的办法只有存疑。 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景中有情,人所共知,但也应知不论通过景物表达的是何种情,情之抒发成功与否,是写景成功与否之关键。此词上片所写,便能成功表达出一种面对春天景象时所产生的愉悦畅快情绪。首句中的“碧树”,应该就是杨柳;贺知章《咏柳》绝句中就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之句。六曲形的栏杆旁边,配上千万条金碧丝带在风中摇曳的垂柳,这画面多么瑰丽动人!“展尽黄金缕”,说的是柳叶全部舒展开了,读着这样的词句,心神又何尝不为之舒展呢?这时,传来几声悦耳的筝声,随即便见有燕子双双穿帘而出,掠过眼前飞去。这一切组合地何巧妙,而“谁”字尤问得好,它把词人当时惊喜兴奋的心态都活跃于纸上。所用词句之意象,都是一般词作中所常见的,并无特别神奇之处,但一经写出,诗意多清新多致,这样的词,自非大手笔不能作。 下片仍多姿多态。“满眼游丝兼落絮”,词人固然会因此产生怜惜春光的感情,但并不是哀伤。这一句写出了一种对景而呼奈何的心情,因而反增加浓了春意。“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这是很受称道的佳句;季节、气候、景物,一一点清。“一霎”二字,把握准确;若久雨不止,便大煞风景,亦与前后描写不相称了。阵雨片时,忽然吹散,这景象人心中所有,亦平添多少诗情画意!昔人有此二句题画者,可见其历来为人所喜爱。全词以莺语惊梦作结,但与“愁梦酒醒”自由不同。虽好梦难寻,不无遗憾,但毕竟觉来时,所听到的只有莺声盈耳,仍归于一片大好春光。[1]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参考《宋词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
  图片来源

  http://a4.att.hudong.com/24/89/01200000012881117448955544624.gif
  扩展阅读:
  1
  蝶恋花http://baike.baidu.com/view/74075.htm
  2
  晏殊http://baike.baidu.com/view/7329.htm
  开放分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