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的结果让人恐惧,这个实验究竟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双缝干涉延迟实验”围绕的就是光的“性质”展开,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与光性质有关的理论,而该实验就是为了对这些理论进行验证,因为发现的结果比较匪夷所思,让很多人感到恐慌而已。

什么是“双缝干涉延迟实验”?

说到“双缝干涉延迟实验”,就不得不提到光的性质,在此前很多科学家认为光具有波动性,实验的过程中,在一个挡板上弄出两条缝隙,当单光光源投射到挡板上时,因为这两条缝隙的距离较近,光源穿过两条缝隙时会产生波纹向另一侧发射(类似石头掉入水中产生的波纹),而这两个缝隙都会产生类似的波纹,切会出现互相干扰、干涉现象。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以挡板为中轴线,挡板朝向单光光源的一侧,其光的波动性并没有任何变化,但在反向的一侧,因为光穿过这两条缝隙,会向单光照射的方向散发波纹,但两条缝隙反向的空间存在重叠区域,分别穿过两条缝隙的光波重叠的同时,还也会形成平行的两列(光)波。

实验本身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科学家们为了验证光存在波动性和粒子性,做了很多“双缝实验”的实验,以双缝实验为例,实验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假设光线是粒子,那么单光光源在穿透挡板缝隙之后,必然会在反向另一侧的探测屏(也可以理解为投影屏)上留下一个与缝隙大小相等的光斑,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这就好比太阳光照在人身上,会在后方留下一个影子一样,而单光光源照射在挡板上,其余的光线被挡板挡住了,只有一部分穿过了缝隙,留下的也理应是“类似影子”一样的光斑,但事实并非如此。

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因为挡板上存在两条缝隙,透过两条缝隙穿过去的光线所辐射的空间、范围存在干涉、干扰、重叠的情况,而为了佐证这些理论,科学家们还曾采用“单缝”进行实验,发现“狭缝越狭窄,则体现在探测平上的光斑展开角度越大”,而这也就证明了光存在“波动性”。

让人们恐惧的是“实验结果”

同样是“双缝实验”,人们在挡板反向的一侧,也就是单光光源穿过挡板缝隙后的一侧,安装上专用的探测装置,希望借此来研究光子(光性质的一种)是通过哪一条缝隙照射在探测屏上的,但神奇的是,当探测装置开启时,人们无法观测到探测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而是形成了“两个缝隙图样的简单总和”,哪怕以“单个光子(光的最小基本单位)”通过缝隙进行实验,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可能这么说很多朋友还是不理解,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假设看护孩子写作些,家长将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时,孩子写作业极其认真,但当家长挪开目光时,孩子就会有各种小动作,不好好写作业,而所谓的双缝实验也是如此,实验结果并不是相同的(随机)。

结束语: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项实验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实验是为了在验证已知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研究,而该项实验直接打破这些定律,虽然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但却无法得出具体的实验结果,实验被观测时,什么都无法证实,实验不被观测时,却能够形成“物理性的干涉图样”,而这种特性不仅限于光子,还包括电子、中子、原子等,这也是让人们感到恐惧的原因,人们怀疑光子知道人们在观察它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9
一束光会透过两个缝隙抵达后面的光屏,然后就会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现象。
第2个回答  2022-06-29
这个实验是由爱因斯坦的同事约翰·惠勒提出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输入和输出的轨道,是特别清晰的,但是路径却不太清晰,一旦光子感觉到被测量,就会从另一个缝中通过,而且没有干涉现象发生。
第3个回答  2022-06-29
这个实验确实是非常的恐怖,让人感觉到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让人头皮发麻。
第4个回答  2022-07-02
什么啊,我只是问了个问题,看到你说的,然后你穿越了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