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为什么有感应?

如题所述

读经有感应,是正常的人体自然现象。 当然,经书有些殊胜的功德,稍有些特别之处,不算神奇。 所以认为很神奇,是因为科学是很有限的,还有太多的人体秘密,没有被人们清楚了知。

一般的感应,主要是身体的反应。

有打哈欠、流泪、流鼻水、轻安,或有凉麻酸痒静躁等,各种现象,因各人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而各有不同。(这也是诸法无常?)

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地理解,这是因为人在没读经时,与读经时,心理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差别,从而引起身心的同时调整。

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差别?似乎难以理解?其实很简单,人都是会因很小很小的事,会产生巨大的身心变化,读经为什么不可以呢?

如,某人听到一个好消息,高兴死了,

如,某人听到有至亲发生灾难,马上晕倒,

如,某人被人大声吓了一下,吓死了。

以上所说,好象是发生了很大的事,究其真实,只是听到了一句话而已。听到一句话,就可以生死两途,只是因人心中存有的各种分别。以分别的识见,受到冲击,识见难以维持而混乱、絮乱,从而发生过激反映,以保护人体身心的安康。但有时这种过激反映太过剧烈,人体器官仍然承受不了。

(以上非科学知识,仅是猜想)

当然,以上所说,是不太好的较剧烈人体反应。读经,有益的较多,而且温和。但其中的利弊及反应的程度,还是因人而异。

经书有文字,含有音、形、义、意,还包含此经书包含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特别的意识形态,一拿起经书,甚至不读只是起心动念之间,无时不刻地影响人的心理意识、潜意识、根识,从而牵连到自己一系列的身心变化,影响心情、心理、血压、内分泌、神经等内外各种状态。

人的感应,只是这种身心变化的表面现象。

读经后,个别有可能有不太良好的后果(这样说可能太随意?)。这很好理解,治病救人的药,有时会有点副作用,如有些药吃了不能高空作业,还要高空作业,危险自然很容易发生。这时读经后,人的身心不能调整到位,产生冲击,产生后果持续变化。

如有人看到地狱的描述后惶惶不可终日,

如有人看到念一声佛号即可死后升净土而产生固执己见排除他法。

这是因太多分别的心,而产生更大的执着。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有些人把反应、感应,理解为冤家债主、附体、魔鬼的搔扰,或者是菩萨摩顶,或者是自己在消业、造业........?

也不能说错,只是说,这是方便各人的理解。

如果这种方便的理解,还有相关的一系列的法,来让你远离贪嗔痴而接近涅槃寂静,

那就是真方便说法。

如果这种方便的理解,让你有更多的迷惑,更产生诸多造业,

那这就是外道说。

法无定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扩展阅读-------------------

另外,

读经后也有梦、觉等感应?

可能会做梦,梦到佛菩萨相关的事。这是较普遍的现象,暂且不说。

有时会有“灵感”,如有人问:

有没有这种感应存在?就是当你有生活修行上的问题想不明白,求助佛菩萨,称念佛菩萨圣号,向佛菩萨说明情况,然后求助。之后呢,脑袋中忽然出现一个念头,就像是别人跟你对话似的,然后这种念头正好能帮助你解决你的疑问和不明。这种念头很突兀,就像黑夜里猛然间打起的一道闪电。请问.....,有这种感应存在吗?

答复是:

这是很正常的感应!先略说一下,人的感应:

一、人的感觉从何而来? 是“我”想到的吗?”我”究竟是什么组成的?

1、人的意识

人的感觉,也是人的8识运用,通常是6识的变化,但是7识与8识,始终参与其中。简单说,就是浅表意识(显识)、深层意识(潜意识)、本识(灵识、底层潜意识),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人的相对浅的意识参与多的时候,似乎逻辑的、经验的、知识性、本能性的意识更多一点,

当人的浅表意识稍稍能压制一下,相对较深的意识就会发生作用, 这时,形象的、灵感的、智慧的意识参与就更多了。 所以,修行的戒定慧各种手段、方法,都在于是否能控制浅表意识不活跃。 所以,《楞严经》中阿难尊者纵多闻,不修定,仍然不能成就。

25圆通,都是有益修定的,把6识控制住,慧就可以产生了。读经读得好,也会有悟。

2、人的感觉

人的见闻觉知,有时,似乎要想一想? 但是,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有的要经过过细致分析,逻辑推论,然后再得出一个结论;有的简单过一下头脑,就会产生一个想法;有的突然就产生了一个感觉......

再深入考察你的各个细细的想,就可发现,它也是毫无理由地产生了....

所以,想是意识的流转,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突然的显现,它不需要详尽的物质、精神基础来达到变化。或有理,或无理,它就产生了。

3、“我”的组成

想、感觉、意识,组成了特别的“我”,组成这个“我”,不只是身体外貌,还有你的经验、知识、习惯、世界观、人生观。

如果那些“观”变了,那么你这个“人、我”就变了。

如果你不受那些“观”的限制,那就似乎于没有这个“我”。

对,那就是“无我”。 那些知识是可有可无的,当你不受局限,那就自由了,轻松了,智慧就会产生。

二、无我

1、有我,我对的本能

人的本能,要生存,就要保持自我意识的完整,不能被否定,不能被破坏。

所以,要以自我为中心,看待对待一切事。

所以,导致人可以学习,但不能认错,因认错否定了自己,容易变成无所适从,或会产生错乱、冲突。

人的观念,是一系列性,一个打乱了,就整个打乱了。所以人不会轻易否定自己。只有整个观念、认识慢慢适应了,才会知道,哦,我错了。

但又升起了一种不认错的修正,找些原因和理由:那是因为......,所以也不算错。

2、人就是有我,无我才是自由,不受局限。

学习佛法,有益于无我。

当你认识到“我不知道”,向佛求时,已经放弃了一个我,聪明的、无所不知的、自负的我,所以,智慧是可以产生的。这个我没了,那个我就会产生。或说有见的我没了,无见的我出来了。或说,那个8识的种子。或说,那个是超我、本我。或说,那是佛、菩萨。

所以,你会产生另外一种感觉,或声音、图像、电影,甚至香味触、意会,这就是所谓的灵妙感应了。

感应有好的,能让你有好的感觉,或悟解,或证悟。 感应又有不好的,让人郁闷、不爽、恐惧.......甚至产生幻觉幻听,说有附体、天魔、鬼怪?感应的好与不好,仍然基于你本身的认识,即“我”的属性。

我有所贪嗔痴,执着的那时,就有所不好的感应。贪嗔痴放下的一刻、一时,就是会有良好的感应。

3、人的6识运转,无时不在,贪嗔痴也总存在。

所以好的感应不是总是有,好的感应,也不能合适的看待、对待。 什么是好的感应?仍需要你基于佛法的学习,去分析、判断。如你听到一个命令、要求,此是否违反法律、道德?是否与佛法冲突?谨慎些,是没错的。 如果能让你轻松、开解、证悟,利益大家,显然是可以试试的。

4、主动感应

如果能有更多“无我”的认识,那么就可以试试更多主动的求感应,请之于佛菩萨。但这些就复杂了,涉及止观之法的更多修行...... .......

********** 扩展阅读 --------------

借假修真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对于幻觉

如果可以见如不见,当然是好的。

但是,通常,没办法做到视而不见?

1、没有正信。佛经所说,其实还是不相信。

或者选择性地相信了一部分,那部分可能是更方便的说法。而相对了义的部分,还相信不了。

“我真实地看到了,眼见为实,怎么可能是假?”绝对相信自己所见所闻,这时候,佛法都是假的。

或者说,心中已没有了佛、佛经、佛法,只有恐惧。

那怎么办呢?

2、真实伤害!如果认定那是魔,在砍杀吸精,因此而生恐惧,这恐惧会“真实”伤到了 ,

这样看,魔就是真的了,因为人已恐惧而神伤。还有的能说出做出某些有预见的、类似神通的事,

就会更加的担心、恐惧。 所有附体、入魔都是由假入真的。

3、皆是虚妄!如果能明白是虚妄,用一招就够了。

3.1假法

死着都信,那是假的,不是真实。不管你魔神通广大,说得天花乱坠,我都不信,不理,只做我自己的。

怎么假着看呢?如看电影,如发梦,如看戏,如幻想。

3.2真法 

能够假着看的,那是比较坚定的人,神经大条的人,非常逻辑理智的人。一般人都在有见有闻的情况下,

不由自主地信了,或多信或少信。

我们很难不信,受伤也就自然而然了。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信的方式,让我们不生恐惧,

都是玩虚的,谁怕谁啊???

就这么来信:所有天魔,神仙鬼怪,都是佛菩萨所化,来跟你玩着---在渡化你!

既然这样,就没有所谓的恐惧了。它们所说,能听则听,听不了先放下,佛菩萨的意思,不是轻易能明白的。

还要砍你,给它砍吧,千刀万剐,最终伤不了你一根毫毛。吸精吸血,明天一样你生龙活虎....

既然是佛菩萨了,说了什么,不明白,可以问啊。什么事都可以问,都是假的,你只是将就应付应付。

并不是说魔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既然是佛是菩萨,不是天魔了,就不必要见面就打打杀杀,或置之不理,还是要恭敬礼貌亲切客气,

客气点,花不了你一分钱!

都是演戏,演戏的过程,观察这个过程,观察心的生灭,破自己之迷,这就是借假修真了。

4、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禅定中所见,非禅定的所见,梦中、幻想、电影、小说、阴阳眼、天眼天耳,凡所知所觉,

一切所见所闻,都是假的,但都可以当成真的,他、她、它,都是菩萨,都是佛。

有佛在,一切事都好说,认真地学习吧.....

5、真也假,假也真

我是真的吗?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

无论感觉怎么的真实,那都是假的。我与世界,只是人们头脑中的一点识。

既然都是假的了,就不要认真了?

对!

但是因为无法当此世界,完全是假,所以,还是把假的当作真的来看。

那就是【真法】,演戏吧,你是菩萨,他是菩萨,我是菩萨,大家都是佛。

你说得有理,你是菩萨。你说得无理,先放着吧,菩萨的话一时不懂。

但是,演戏做全套,菩萨你得尊重、礼貌、客气、亲切,不明白大胆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