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学生对中职语文产生兴趣

如题所述

语文是职业学校的一门文化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听讲不集中, 教学效果不好,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就应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用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它往往可以使人废寝忘食,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对语文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远离“厌学”而“愿学”“爱学”“乐学”,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成绩。那么,如何才能使职业高中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现在读职高的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学习早已失去兴趣,很多学生就是抱着不想学语数外才上中专,他们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就好了,何必还要学语文?而且许多中职院校对学生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甚至给他们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技术才是目的,文化课无所谓。因此,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为学习语文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职高毕业就要就业,就业需要写自荐信,要靠口才来推销自己。如果语文素质不高,将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才华。“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当今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环境下,即使你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被别人了解、任用。现在是市场经济、法制社会,做什么事情都得签订合同,如果没有很好的语文素质,不能正确理解合同条款,将无法正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提倡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补充知识能量,满足更多社会要求的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要会读书,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再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理解、思维和应用的工具;是陶冶美好情操,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如果不学好语文,怎么能学好专业技能课呢?今后又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呢?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必要,进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韩愈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像魏书生那样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倡导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踊跃参与教学,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而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一家之言或自己的某种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适应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宁可自己多走路,少让学生走“弯路”树立平等与民主、尊重与宽容的教学理念。老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应充满民主气氛,答疑或讨论时,师生应平等相待。严格要求学生时,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到“严”的背后,充满了爱的期望。教学中要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少一些简单化的批评和训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关心、尊重和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使师生关系融洽,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如此以来,课堂再不是“老师一言九鼎,学生只有听的份了 ”从而也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变教学方式, 实行自主合作。
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激情澎湃,满头大汗,学生在底下一脸茫然,浑浑欲睡。这是中职院校文化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师应走下讲台,腾出充裕时间,让学生占用。教师走下讲台,并不等于“放羊式”教学。对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相反地,教师课前务必吃透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适时点拨。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度指导。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觉得:原来我也可以的。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只有一丁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往往带来的是教学方法的陈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学具、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从视听等多方面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样容易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感情的熏陶与感染,并使学生在逼真的动感画面的情景中真实的感触到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或内容,有利于学生眼、口、手、耳、脑多方位同时调动,全身心投入,犹如身临其境。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去体会课文的内涵,可以适当地将游戏、表演等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法国的教育思想家拉伯雷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将教学组织成为轻松、愉快及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语文活动课突出表现为语文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它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对课堂的延伸,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语文活动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演讲赛、辩论赛、古诗文朗诵赛、讲成语故事赛、猜谜语比赛、表演品评、制作手抄报等等。可以利用每天早读、早自习时间给学生抄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词、趣联和部分饱含哲理、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警句。让孩子们从这些优秀的语言中汲取精神养料,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每次抄写2-5组,然后师声情并茂地领读几遍,简单介绍大意及其出处,着重让学生在琅琅的诵读中去感悟和品味。这一些活动都具有比赛的性质,因此很容易吸引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如此,在每一次竞赛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自主地“动”起来。我曾经多次组织猜字谜活动,每个学生都自主地积极参与,动脑动口,激发智慧的潜力。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学会了很多新的字词成语。这种活动课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维,效果较好。语文活动课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在于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以课外阅读为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纵观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他们虽然对学习语文不大感兴趣,但是对课外读物却是情有独钟。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此作为突破口,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巧妙地转移到学习语文上来。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学生对于如何区别书的好坏优劣缺乏经验,不善于加以选择。因此,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职业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自我意识强烈,对未来充满幻想、对两性极为敏感、行动缺乏自制力。这一切都使他们很容易放纵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上进、能提高文学素养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读者》、《小小说》、《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从中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使学生畅游在文学的海洋,感受文学之美,并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从中汲取无穷的营养,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渴求。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列书目、内容简介、电影赏析、录音剪辑、读书心得交流等形式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很投入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于是,学生在喜欢阅读的同时喜欢上了语文,他们经常徜徉在阅读空间和时间里,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注意采取各种方法有目的地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尊重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必定能促使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