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历史高人给我讲下洪秀全的故事?小时候读历史以为他很了不起呢!!!后来知道他很残暴····要详细

如题所述

  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参见太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咸丰六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度过难关。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同治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
  编辑本段人物履历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
  1、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出身农家,读过村塾,屡试不第。 2、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翌年到广西贵县 (今贵港) 赐谷村宣传拜上帝教真义。后回花县,著《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 3、1847年8月,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冯云山,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 4、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3日,在武宣“登极”,称“天王”;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 5、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失利而西征胜利。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6、1856年,太平军先后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杨秀清居功自傲,逼封万岁。遂密诏韦昌辉、秦日纲,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2万多。 7、1857年,石达开率20万精兵出走后,只得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以扭转局势。 8、1859年,命洪仁玕总理朝政。清廷联合帝国主义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落,天京被围。 9、1864年,天京陷落前病死。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早年洪秀全
  1853年太平军奇袭天津城
  洪秀全祖籍广东,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1837年,当时把出生之时当作1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 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洪秀全尊耶和华为天父,基督为天兄,不过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跟主流的基督教在教义上相差甚大,洪秀全自称耶稣之弟,天父之次子,下到人间来替天行道。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间,在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加紧准备。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揭竿而起。
  创建太平天国
  李秀成
  1851年初,洪秀全称天王,建太平天国。1852年太平军离开广西进入湖南,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冯云山、萧朝贵已死,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杨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让步,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然而,直至太平天国灭亡仍未曾刊行。后来洪秀全又修改《圣经》,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个人喜恶改动内容,在太平天国内颁行。 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对东王不满,在1856年密诏三人诛杀东王,9月发生天京事变,东王、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1857年石带领大军出走,脱离天王指挥。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洪秀全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 天京事变 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石达开的家属。 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为平众怒,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不久又处死秦日纲和陈承瑢。
  晚年洪秀全
  南京市天王府遗址内的天王宝座
  清军开始进迫天京,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撑下,太平军在数年间阻止了清军的很多攻势。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为军师、干王,名义上总理天国朝政,却不肯把军师的权力交给他。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异姓为王。后来洪秀全为了笼络人心及分散诸王权力,开始滥封王爵,末年封王者竟达二千多人。 1861年12月间,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洪秀全与群臣商议后,决定不接受英国人的建议,并且说:“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1862年,陈玉成被清军杀害后,形势急转直下,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 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一度改国号为“上帝天国”,在众人反对下,才改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李秀成知道天京难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转战中原,反被洪秀全斥责。面对困境,洪秀全没有采取适当的对策,却向将士宣称将有天兵下凡,驱走清兵。
  洪秀全死因之谜
  1864年3月,天 《李秀成自述》手稿
  京合围后,城内粮食不足,洪秀全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因而致病。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天京(清方记载称自杀),清军在城陷后将他的遗体毁掉。 另一说法,洪秀全死于自杀。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认为洪秀全死于自杀。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洪秀全去世时,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卫战,对天王府的情况当有较确切的了解。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言及洪秀全之死:“天王(洪秀全)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其后半部分中说:“天王之自杀,更令全局混乱。”太平天国的对手、湘军首领曾国藩在一八六四年六月二十三日(7.26)的奏稿中说:“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同年七月初七日又奏称:“有伪宫婢者,系道州黄姓女子,即手埋逆尸者也,臣亲加讯问。据供,洪秀全生前,经年不见臣僚,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死,秘不发丧。而城里群贼,城外官兵,宣传已遍,十余日始行宣布。”根据上述资料,大多史家认为洪秀全系“服毒自杀”。郭廷以说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说为近真”;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全史》中指出,洪秀全自杀是“事实”;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根据《李秀成自述》内容,认为洪秀全“四月十九日(天历,即1864.6.1)服毒逝世”。但当时的学者对洪秀全自杀说,已有一定程度的怀疑。
  编辑本段业绩综述
  金田起义
  他一生的业绩主要有: 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三、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囯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四、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囯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事实上,《资政新篇》从来没有在太平天国的管辖区域实施过,太平天国也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政权建设,他们实行的是军事奴隶制度,不代表任何历史进步力量,而是具备邪教组织的所有特征。 这本书是洪仁轩为了显示自己的政治权威,平息自己无功而受封为‘干王’引发的诸多将士的愤怒,以自己的香港经历为蓝本,写出了近似于游记的书。在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从来没有取得过领导地位,他仅仅是洪秀全的政治傀儡,他的美好愿望被太平天国的现实击碎。
  编辑本段失败原因
  洪秀全画像
  太平天囯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他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乃至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太平天囯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但作为太平天囯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囯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囯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囯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三、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洪秀全本就多疑,内讧之后,更是任人唯亲。首先是他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分别封为安王、福王,让两个老哥掌权,压制、监视石达开。之后洪秀全迫于满朝反对,不得已取消两个昏庸兄长的王爵,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后来又再改封为信王、勇王,一直干预朝政。此两人都极其自私、贪婪、愚蠢、横蛮,专出歪主意,却最受洪秀全信任。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更是明确宣布,朝政由洪仁达执掌。前面说过的洪仁?,是洪秀全堂弟。因为本家人可靠,又不像两个老哥那样粗鄙,就立马三级飞升。洪仁?虽然只会纸上谈兵,而且战败犯罪,还是委以重任。堂兄洪仁政,也无功劳和战败犯罪,换个官做,后又封恤王。亲侄族侄十余人,一概封王。洪秀全外甥幼西王萧有和,很受洪秀全喜欢,洪临死前不久,封他为前台发命者。洪秀全的女婿钟万信、黄栋梁、黄文胜,同样受宠信,个个封王。这些皇亲国戚,广义上的“洪氏诸王”,都不会打仗,不会办事,几乎个个贪暴凶横,胡作非为。在南京城里,人人害怕和憎恨,在各地太平军中也广被厌恶、鄙视,却又都无可奈何。
  编辑本段人物性格
  洪秀全雕像
  据洪仁玕回忆,洪秀全少年时“两兄助其父耕田,又种些瓜菜,全家食粮由此供给。”家庭出身的寒微,使洪秀全青少年时代就饱受生活磨难,渐渐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其发动起义后,低微的出身又常为统治阶级所攻击,“所谓伪天王者,姓洪,深居不出,本广西乞丐。”于是,洪秀全就不断采取措施抬高自己及整个洪氏家族的地位,甚至依靠一个自创的宗教,把自己神化。洪秀全自比为太阳,他的妻子则为太阴月亮。同时,在太平天国内部实行一套严格的“分贵贱”、“判尊卑”的等级制度。1853年,太平军刚刚攻下南京,他就开始大兴土木,营造比明清故宫还要大得多的“侈丽无比”的天王府,并广选民间秀女入宫。天王进膳,也要放炮奏乐,鼓声、锣声、钹声与炮声交作,膳毕始停。御膳用品也多是金制的。 洪秀全自幼“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后更遍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受的是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渴望由士而仕,一举成名,完成由“田舍郎”到“登天子堂”的转变,其家人和族人都对洪秀全抱有极高的期望,洪秀全自己也希望通过科举,谋取功名,光宗耀祖。他曾先后四次(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太平军进军途中,废偶像、捣孔庙、烧经书,所谓“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据张德坚在天京目击所述:“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用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这些举措,正是洪秀全由科举不第而产生严重自卑心理的绝好注脚。 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借韦之手杀杨,对他来说,是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对其自卑心理当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轻则斥责、饿饭、杖责,重则斩手斩脚、杀头甚至更为惨酷。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他力图通过严酷的刑罚维持其至高无上的特权地位。 洪秀全缺乏自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日益迷信自创的“上帝”而不能自拔。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中,他信天不信人。广大将士出生入死,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胜利,在他那里变成了“天灵”的结果。因而士气受到严重摧残,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越到后来,他越发迷信,甚至到了丧失理性的境地。天京被困,危在旦夕,李秀成指出城中兵少将寡 ,提出“让城别走” ,他却说“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不自信的另一表现是滥封王爵。从1862年初,封陈坤书为护王始,到10月,封王30余人。1863年4月,封王达90多人。到太平天国失败时,封王达2700余人。 洪秀全无远虑、难把全局,战略、战术上的目光短浅显而易见。起义之初,面对清军的围剿,洪秀全消极防御,不能有效的打破清军的包围和封锁。永安突围后,局面虽有所改观,但太平军仍然是流动作战,毫无定止。攻克武昌后,太平军不是乘胜打击尾随而来的清军江忠源部,而是忙于在武昌搜刮财物、美女,终使之成为太平军的肘腋之患,长期摆脱不掉,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0
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参见太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咸丰六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度过难关。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同治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
早年洪秀全
1853年太平军奇袭天津城
洪秀全祖籍广东,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1837年,当时把出生之时当作1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 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洪秀全尊耶和华为天父,基督为天兄,不过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跟主流的基督教在教义上相差甚大,洪秀全自称耶稣之弟,天父之次子,下到人间来替天行道。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间,在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加紧准备。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揭竿而起。
创建太平天国
李秀成
1851年初,洪秀全称天王,建太平天国。1852年太平军离开广西进入湖南,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冯云山、萧朝贵已死,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杨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让步,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然而,直至太平天国灭亡仍未曾刊行。后来洪秀全又修改《圣经》,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个人喜恶改动内容,在太平天国内颁行。 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对东王不满,在1856年密诏三人诛杀东王,9月发生天京事变,东王、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1857年石带领大军出走,脱离天王指挥。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洪秀全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 天京事变 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石达开的家属。 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为平众怒,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不久又处死秦日纲和陈承瑢。
晚年洪秀全
南京市天王府遗址内的天王宝座
清军开始进迫天京,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撑下,太平军在数年间阻止了清军的很多攻势。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为军师、干王,名义上总理天国朝政,却不肯把军师的权力交给他。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异姓为王。后来洪秀全为了笼络人心及分散诸王权力,开始滥封王爵,末年封王者竟达二千多人。 1861年12月间,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洪秀全与群臣商议后,决定不接受英国人的建议,并且说:“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1862年,陈玉成被清军杀害后,形势急转直下,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 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一度改国号为“上帝天国”,在众人反对下,才改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李秀成知道天京难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转战中原,反被洪秀全斥责。面对困境,洪秀全没有采取适当的对策,却向将士宣称将有天兵下凡,驱走清兵。
洪秀全死因之谜
1864年3月,天 《李秀成自述》手稿
京合围后,城内粮食不足,洪秀全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因而致病。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天京(清方记载称自杀),清军在城陷后将他的遗体毁掉。 另一说法,洪秀全死于自杀。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认为洪秀全死于自杀。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洪秀全去世时,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卫战,对天王府的情况当有较确切的了解。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言及洪秀全之死:“天王(洪秀全)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其后半部分中说:“天王之自杀,更令全局混乱。”太平天国的对手、湘军首领曾国藩在一八六四年六月二十三日(7.26)的奏稿中说:“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同年七月初七日又奏称:“有伪宫婢者,系道州黄姓女子,即手埋逆尸者也,臣亲加讯问。据供,洪秀全生前,经年不见臣僚,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死,秘不发丧。而城里群贼,城外官兵,宣传已遍,十余日始行宣布。”根据上述资料,大多史家认为洪秀全系“服毒自杀”。郭廷以说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说为近真”;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全史》中指出,洪秀全自杀是“事实”;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根据《李秀成自述》内容,认为洪秀全“四月十九日(天历,即1864.6.1)服毒逝世”。但当时的学者对洪秀全自杀说,已有一定程度的怀疑。
金田起义
他一生的业绩主要有: 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三、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囯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四、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囯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事实上,《资政新篇》从来没有在太平天国的管辖区域实施过,太平天国也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政权建设,他们实行的是军事奴隶制度,不代表任何历史进步力量,而是具备邪教组织的所有特征。 这本书是洪仁轩为了显示自己的政治权威,平息自己无功而受封为‘干王’引发的诸多将士的愤怒,以自己的香港经历为蓝本,写出了近似于游记的书。在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从来没有取得过领导地位,他仅仅是洪秀全的政治傀儡,他的美好愿望被太平天国的现实击碎。
太平天囯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他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乃至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太平天囯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但作为太平天囯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囯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囯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囯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三、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洪秀全本就多疑,内讧之后,更是任人唯亲。首先是他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分别封为安王、福王,让两个老哥掌权,压制、监视石达开。之后洪秀全迫于满朝反对,不得已取消两个昏庸兄长的王爵,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后来又再改封为信王、勇王,一直干预朝政。此两人都极其自私、贪婪、愚蠢、横蛮,专出歪主意,却最受洪秀全信任。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更是明确宣布,朝政由洪仁达执掌。前面说过的洪仁?,是洪秀全堂弟。因为本家人可靠,又不像两个老哥那样粗鄙,就立马三级飞升。洪仁?虽然只会纸上谈兵,而且战败犯罪,还是委以重任。堂兄洪仁政,也无功劳和战败犯罪,换个官做,后又封恤王。亲侄族侄十余人,一概封王。洪秀全外甥幼西王萧有和,很受洪秀全喜欢,洪临死前不久,封他为前台发命者。洪秀全的女婿钟万信、黄栋梁、黄文胜,同样受宠信,个个封王。这些皇亲国戚,广义上的“洪氏诸王”,都不会打仗,不会办事,几乎个个贪暴凶横,胡作非为。在南京城里,人人害怕和憎恨,在各地太平军中也广被厌恶、鄙视,却又都无可奈何。
编辑本段人物性格
据洪仁玕回忆,洪秀全少年时“两兄助其父耕田,又种些瓜菜,全家食粮由此供给。”家庭出身的寒微,使洪秀全青少年时代就饱受生活磨难,渐渐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其发动起义后,低微的出身又常为统治阶级所攻击,“所谓伪天王者,姓洪,深居不出,本广西乞丐。”于是,洪秀全就不断采取措施抬高自己及整个洪氏家族的地位,甚至依靠一个自创的宗教,把自己神化。洪秀全自比为太阳,他的妻子则为太阴月亮。同时,在太平天国内部实行一套严格的“分贵贱”、“判尊卑”的等级制度。1853年,太平军刚刚攻下南京,他就开始大兴土木,营造比明清故宫还要大得多的“侈丽无比”的天王府,并广选民间秀女入宫。天王进膳,也要放炮奏乐,鼓声、锣声、钹声与炮声交作,膳毕始停。御膳用品也多是金制的。 洪秀全自幼“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后更遍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受的是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渴望由士而仕,一举成名,完成由“田舍郎”到“登天子堂”的转变,其家人和族人都对洪秀全抱有极高的期望,洪秀全自己也希望通过科举,谋取功名,光宗耀祖。他曾先后四次(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太平军进军途中,废偶像、捣孔庙、烧经书,所谓“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据张德坚在天京目击所述:“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用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这些举措,正是洪秀全由科举不第而产生严重自卑心理的绝好注脚。 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借韦之手杀杨,对他来说,是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对其自卑心理当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轻则斥责、饿饭、杖责,重则斩手斩脚、杀头甚至更为惨酷。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他力图通过严酷的刑罚维持其至高无上的特权地位。 洪秀全缺乏自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日益迷信自创的“上帝”而不能自拔。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中,他信天不信人。广大将士出生入死,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胜利,在他那里变成了“天灵”的结果。因而士气受到严重摧残,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越到后来,他越发迷信,甚至到了丧失理性的境地。天京被困,危在旦夕,李秀成指出城中兵少将寡 ,提出“让城别走” ,他却说“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不自信的另一表现是滥封王爵。从1862年初,封陈坤书为护王始,到10月,封王30余人。1863年4月,封王达90多人。到太平天国失败时,封王达2700余人。 洪秀全无远虑、难把全局,战略、战术上的目光短浅显而易见。起义之初,面对清军的围剿,洪秀全消极防御,不能有效的打破清军的包围和封锁。永安突围后,局面虽有所改观,但太平军仍然是流动作战,毫无定止。攻克武昌后,太平军不是乘胜打击尾随而来的清军江忠源部,而是忙于在武昌搜刮财物、美女,终使之成为太平军的肘腋之患,长期摆脱不掉,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发展。
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洪秀全定都南京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虽然反映出他的战略目光短浅,但也和他们自身的人格缺陷有一定的关联。进入南京后的洪秀全和李自成有异曲同工之妙。贪图享乐的思想和行为,断送了太平天国将士们历经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消磨了将士们的进取心和意志。其实,这种思想在攻占武昌时就已经暴露无疑。 在武昌,洪秀全和他的高级将领们不是致力于考虑如何打破清军的围困,而是派出士兵在武昌大肆搜求财宝美女,供自己享用;进入南京后,他们不顾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和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对南京的威胁,而是在南京城内大肆搜刮,名为充实圣库,实则为自己的荒淫生活服务。 在南京和周围的一些城镇,洪秀全和他的兄弟们大兴土木,建造供自己享乐的宫殿和府第。太平天国失败后,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也对其奢华的生活和府邸吃惊不已。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占领区大肆搜求美女供自己享用,仅仅洪秀全自己就占有了108位青春少女,其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而且,由于高级领袖之间的争风吃醋,相互攀比加剧了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追求享乐盛行,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成风,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丧失了军心、民心,减轻了清王朝的压力,客观上帮了清王朝的大忙。如1856年,杨秀清和清王朝江南大营的向荣激战正酣时,向荣病死。此时的杨秀清不是去乘势攻破江南大营,而是把战场的指挥权交给了部下,而自己却回到南京去实施自己的篡权计划。终于酿成了促使太平天国走上了下坡路的天京事变。
男女平等
一、江山争半壁美人占一群
三、从姊妹群到王家奴
四、天王府外也是妇女嗟怨声
五、驱使千万妇女服劳役实行消灭家庭的女馆制
至死不悟
六、沉湎女色至死不悟
第2个回答  2010-12-10
洪秀全祖籍广东,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1837年,当时把出生之时当作1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 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洪秀全尊耶和华为天父,基督为天兄,不过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跟主流的基督教在教义上相差甚大,洪秀全自称耶稣之弟,天父之次子,下到人间来替天行道。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间,在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加紧准备。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揭竿而起。
1851年初,洪秀全称天王,建太平天国。1852年太平军离开广西进入湖南,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冯云山、萧朝贵已死,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杨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让步,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然而,直至太平天国灭亡仍未曾刊行。后来洪秀全又修改《圣经》,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个人喜恶改动内容,在太平天国内颁行。 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对东王不满,在1856年密诏三人诛杀东王,9月发生天京事变,东王、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1857年石带领大军出走,脱离天王指挥。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洪秀全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 天京事变 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石达开的家属。 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为平众怒,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不久又处死秦日纲和陈承瑢。
晚年洪秀全
南京市天王府遗址内的天王宝座
清军开始进迫天京,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撑下,太平军在数年间阻止了清军的很多攻势。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为军师、干王,名义上总理天国朝政,却不肯把军师的权力交给他。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异姓为王。后来洪秀全为了笼络人心及分散诸王权力,开始滥封王爵,末年封王者竟达二千多人。 1861年12月间,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洪秀全与群臣商议后,决定不接受英国人的建议,并且说:“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1862年,陈玉成被清军杀害后,形势急转直下,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 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一度改国号为“上帝天国”,在众人反对下,才改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李秀成知道天京难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转战中原,反被洪秀全斥责。面对困境,洪秀全没有采取适当的对策,却向将士宣称将有天兵下凡,驱走清兵。
洪秀全死因之谜
1864年3月,天 《李秀成自述》手稿
京合围后,城内粮食不足,洪秀全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因而致病。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天京(清方记载称自杀),清军在城陷后将他的遗体毁掉。 另一说法,洪秀全死于自杀。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认为洪秀全死于自杀。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洪秀全去世时,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卫战,对天王府的情况当有较确切的了解。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言及洪秀全之死:“天王(洪秀全)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其后半部分中说:“天王之自杀,更令全局混乱。”太平天国的对手、湘军首领曾国藩在一八六四年六月二十三日(7.26)的奏稿中说:“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同年七月初七日又奏称:“有伪宫婢者,系道州黄姓女子,即手埋逆尸者也,臣亲加讯问。据供,洪秀全生前,经年不见臣僚,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死,秘不发丧。而城里群贼,城外官兵,宣传已遍,十余日始行宣布。”根据上述资料,大多史家认为洪秀全系“服毒自杀”。郭廷以说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说为近真”;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全史》中指出,洪秀全自杀是“事实”;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根据《李秀成自述》内容,认为洪秀全“四月十九日(天历,即1864.6.1)服毒逝世”。但当时的学者对洪秀全自杀说,已有一定程度的怀疑。
失败原因
洪秀全画像
太平天囯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他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乃至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太平天囯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但作为太平天囯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囯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囯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囯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三、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洪秀全本就多疑,内讧之后,更是任人唯亲。首先是他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分别封为安王、福王,让两个老哥掌权,压制、监视石达开。之后洪秀全迫于满朝反对,不得已取消两个昏庸兄长的王爵,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后来又再改封为信王、勇王,一直干预朝政。此两人都极其自私、贪婪、愚蠢、横蛮,专出歪主意,却最受洪秀全信任。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更是明确宣布,朝政由洪仁达执掌。前面说过的洪仁?,是洪秀全堂弟。因为本家人可靠,又不像两个老哥那样粗鄙,就立马三级飞升。洪仁?虽然只会纸上谈兵,而且战败犯罪,还是委以重任。堂兄洪仁政,也无功劳和战败犯罪,换个官做,后又封恤王。亲侄族侄十余人,一概封王。洪秀全外甥幼西王萧有和,很受洪秀全喜欢,洪临死前不久,封他为前台发命者。洪秀全的女婿钟万信、黄栋梁、黄文胜,同样受宠信,个个封王。这些皇亲国戚,广义上的“洪氏诸王”,都不会打仗,不会办事,几乎个个贪暴凶横,胡作非为。在南京城里,人人害怕和憎恨,在各地太平军中也广被厌恶、鄙视,却又都无可奈何。
洪秀全雕像
据洪仁玕回忆,洪秀全少年时“两兄助其父耕田,又种些瓜菜,全家食粮由此供给。”家庭出身的寒微,使洪秀全青少年时代就饱受生活磨难,渐渐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其发动起义后,低微的出身又常为统治阶级所攻击,“所谓伪天王者,姓洪,深居不出,本广西乞丐。”于是,洪秀全就不断采取措施抬高自己及整个洪氏家族的地位,甚至依靠一个自创的宗教,把自己神化。洪秀全自比为太阳,他的妻子则为太阴月亮。同时,在太平天国内部实行一套严格的“分贵贱”、“判尊卑”的等级制度。1853年,太平军刚刚攻下南京,他就开始大兴土木,营造比明清故宫还要大得多的“侈丽无比”的天王府,并广选民间秀女入宫。天王进膳,也要放炮奏乐,鼓声、锣声、钹声与炮声交作,膳毕始停。御膳用品也多是金制的。 洪秀全自幼“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后更遍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受的是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渴望由士而仕,一举成名,完成由“田舍郎”到“登天子堂”的转变,其家人和族人都对洪秀全抱有极高的期望,洪秀全自己也希望通过科举,谋取功名,光宗耀祖。他曾先后四次(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太平军进军途中,废偶像、捣孔庙、烧经书,所谓“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据张德坚在天京目击所述:“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用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这些举措,正是洪秀全由科举不第而产生严重自卑心理的绝好注脚。 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借韦之手杀杨,对他来说,是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对其自卑心理当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轻则斥责、饿饭、杖责,重则斩手斩脚、杀头甚至更为惨酷。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他力图通过严酷的刑罚维持其至高无上的特权地位。 洪秀全缺乏自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日益迷信自创的“上帝”而不能自拔。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中,他信天不信人。广大将士出生入死,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胜利,在他那里变成了“天灵”的结果。因而士气受到严重摧残,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越到后来,他越发迷信,甚至到了丧失理性的境地。天京被困,危在旦夕,李秀成指出城中兵少将寡 ,提出“让城别走” ,他却说“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不自信的另一表现是滥封王爵。从1862年初,封陈坤书为护王始,到10月,封王30余人。1863年4月,封王达90多人。到太平天国失败时,封王达2700余人。 洪秀全无远虑、难把全局,战略、战术上的目光短浅显而易见。起义之初,面对清军的围剿,洪秀全消极防御,不能有效的打破清军的包围和封锁。永安突围后,局面虽有所改观,但太平军仍然是流动作战,毫无定止。攻克武昌后,太平军不是乘胜打击尾随而来的清军江忠源部,而是忙于在武昌搜刮财物、美女,终使之成为太平军的肘腋之患,长期摆脱不掉,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10-12-10
看唐浩明的《曾国藩》,对洪秀全的描写比较细。
简单来说,洪是广东花县人,屡屡应试落第后,接触了基督教,后来跑到广西传“拜上帝教”,结识了一些对现状不满的人物,然后起兵造反,初期势如破竹,一路从广西奔杀,至长沙、武昌、九江、南京。
攻克南京后即大兴土木,广纳嫔妃,开始享受生活,分封诸王,生活腐化,偏爱歌功颂德。据载洪当时制定了很多法令,对宫中嫔妃动辄刑罚残杀,底层将士稍有不敬,即杀无赦。同时因为早期应试不中的阴影,洪对儒家非常仇视,攻克一处,即焚烧孔庙,摧残文化。洪在定都南京后没有再走出天王宫一步。
前期战斗基本上都是东王杨秀清负责筹划,洪秀全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杨和洪在军中的威信差不多高。后因杨秀清争夺权力,洪秀全利用韦昌辉等人制造了惨烈内讧,杀了杨秀清全家,石达开表示不满后,韦昌辉又杀了石全家,迫使石达开远走,洪利用完毕后,又杀了韦昌辉。石达开后来一起没有与主力汇合,在四川大渡河陷入骆秉章包围而身死。内讧后太平天国势头转而跌落。
之后洪对异性满怀猜疑,大肆启用无才无德的同族亲戚,并继续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南京城内高层腐败至极,后期管理混乱,到处是洪封的各种“王”,军民离心离德。城池最终被曾国荃所破,洪秀全在城破前服毒自杀,被清军挖出暴尸。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基本上都是这个德行,只是苦了最初被那些发起人忽悠的追随者。
第4个回答  2010-12-10
评判一位历史人物不能简单的说他是好还是坏,要辩证的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最后失败的原因是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因为洪突破不了自己的阶级局限性,起义初期的洪进取精神强,和下属同甘共苦,后期的他生活奢侈腐化,多疑,已失去了革命进取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