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如题所述

有:柴荣、朱温、李克用、李存孝、冯道、石敬瑭等。

1、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郭威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沉重寡言。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

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周世宗心怀统一大志,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2、朱温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中和二年(882年),归附唐军王重荣、杨复光部,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黄巢军。

因镇压黄巢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

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昭宗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因继立问题,被亲子朱友珪弑杀。朱温在位六年,卒年61岁,上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3、李克用

李克用(856~908年),本姓朱邪,字翼圣,定襄郡神武川新城(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唐末割据军阀,代北节度使李国昌之子,后唐庄宗李存勖之父。

十五岁随父出征,擅长骑射,作战骁勇,时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为“飞虎子”,别号李鸦儿。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统率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起义。中和二年(882年),再次受敕勤王,迫使黄巢退出长安。

在长安收复战中功劳最大,授河东节度使。中和四年(884年),率领河东军镇压起义军,迫使黄巢自杀。光启元年(885年),朝廷讨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盘踞关中的静难军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结交朱温,不利于李克用。

因此,进军关中击败二人,导致唐僖宗逃往凤翔。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王行瑜及韩建三帅进京,挟持唐昭宗。李克用再度率军勤王,大败三帅,救出唐昭宗,加封晋王。其后数年,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持续对抗占据汴州的梁王朱温,成为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

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李克用沿用唐朝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次年(908年),得病而死,葬于雁门。李存勖建立后唐后,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4、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唐末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第一猛将。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

史书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

野史中曾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后由于罪责车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负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温趁势而起。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项”,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五百人的飞虎军,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5、冯道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

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的声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存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克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8
  五代十国藩王列表
  后梁 广德靖王朱全昱、衡王朱友谅、惠王朱友能、邵王朱友诲、朗王朱存、安王朱友宁、密王朱友伦、彬王朱友裕、郢王朱友圭、福王朱友璋、均王朱友贞、贺王朱友雍、建王朱友徽、康王朱友敬、博王朱友文(原名康勤)、冀王朱友谦(原名朱简)、颍川王韩逊、邺王杨师厚、渤海王高季兴、楚王马殷、吴越王钱镠、闽王王审知、燕王刘守光、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南平王刘隐、南海王刘䶮 后唐 邕王李存美、薛王李存礼、申王李存渥、睦王李存乂、永王李存霸、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魏王李继岌、秦王李从荣、宋王李从厚、许王李从益、潞王李从珂、洋王李从璋、兖王李从温、泾王李从敏、雍王李重美、秦王李茂贞、朔方王李仁福、吴越(武肃)王钱镠、吴越(文穆)王钱元瓘、蜀王孟知祥、闽王王审知、闽王王延翰、闽王王延钧、楚(武穆)王马殷、楚(衡阳)王马希声、楚(文昭)王马希范、南平(武信)王高季兴、南平(文献)王高从诲、高丽王王建 后晋 宋王石敬儒、福王石敬德、通王石敬殷、夔王石重进、剡王石重允、秦王石万友、广王石训、赵王石万铨、韩王石敬晖、嗣王石曦、楚王石重信、寿王石重乂、虢王石重英、陈王石重杲、齐王石重贵、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吴越(忠献)王钱弘佐、楚(文昭)王马希范、南平(文献)王高从诲、高丽王王建、高丽王王武 后汉 魏王刘承训、陈王刘承勋、周王刘承佑、吴越(忠逊)王钱弘倧、吴越(忠懿)王钱俶、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楚(废)王马希广 后周 剡王郭青哥、杞王郭意哥、晋王柴荣、越王柴宜哥、吴王柴诚、韩王柴諴、梁王柴宗训、曹王柴熙让、纪王柴熙谨、蕲王柴熙诲、魏王符彦卿、吴越(忠懿)王钱俶、南平(贞懿)王高保融、高丽王王昭 南吴 弘农王杨渥 、临川(灵)王杨蒙、德化王杨澈、南阳王杨玢、江都王杨琏、江夏王杨璘、宜春王杨玢、齐王徐知诰 南唐 江王—魏王徐知证、饶王—梁(怀)王徐知谔、吴王—齐王李璟、楚(定)王李景迁、晋(文成)王李景遂、齐(昭孝)王李景达、信王—江(昭顺)王李景逖、燕王李弘冀、庆王李弘茂、郑王—吴王李从嘉、岐(怀献)王李仲宣、赵王李德诚、福王王延政、楚恭孝王马希萼 前蜀 普王—卫王王宗仁、雅王—豳王王宗辂、褒王—赵王王宗纪、荣王—韩王王宗智、兴王—宋王王宗泽、彭王—鲁王王宗鼎、信王王宗杰、资王—莒王王宗特、郑王王衍、通王王宗裕、昌王王宗铁戢、嘉王王宗寿、巨鹿王王宗弼、临洮王王宗绾、琅邪王王宗裔、集王王宗翰、琅邪王王宗夔、临淄王王宗瑶、乐安王王宗侃、临颍王王宗播、琅邪王王宗黯 后蜀 秦王孟玄喆、褒王孟玄珏、夔王孟仁毅、雅王孟仁贽、嘉王孟仁裕 南汉 雍王刘耀枢、康王刘龟图、宾王—秦王刘玢、晋王刘晟、越王刘弘昌、齐王刘弘弼、韶王刘弘雅、镇王刘弘泽、万王刘弘操、循王刘弘杲、恩王刘弘暐、高王刘弘邈、同王刘弘简、益王刘弘建、辨王刘弘济、贵王刘弘道、宣王刘弘昭、通王刘弘政、定王刘弘益、卫王刘鋹、桂王刘璇兴、荆王刘庆兴、祥王刘保兴、定王刘崇兴 闽 建王王继严、福王王继鹏、福王王继韬、临海郡王王继恭、闽王王亚澄、富沙王王延政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12
杨业,郭威,
第3个回答  2013-01-17
五代龙战中原的风烟,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散尽了,留下的只有后人对它的追思,有赞颂,有感叹,有伤怀......但不论怎么样,它都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代十国,有枭雄、有英雄、有奸雄;有大人物,他们可以顶天立地、有小人物,他们可以安逸市井;有忠臣,有佞臣;有义儿夙将,有父子谋士;有父子相弑,有兄弟互残。总之,是个混乱但不无明确道理的七十余年。
五代,分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史界习惯性的在国号前加个"后"字,为了与之前相同国号的朝代进行区别。十国,是指: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五代和十国是以地域划分的,五代的五个朝廷先后在长江以北建国,十国中的九个小国是和五代同时期在长江以南或同时或先后建国,而只有北汉是在河东(今山西境内)建国。
五代中的个个开国君主,都是一代翘楚,有的是弑君篡位,例如,后梁太祖朱温;有的是亲冒箭雨枪林在战场上赢得的天下,例如,后唐庄宗李存勖;有的则是一方大员,趁中央政治剧紊乱之时,自立为王,例如,后蜀孟知祥;还有的是被逼无奈不得不造反的,例如后晋高祖石敬瑭。每位帝王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家史,有的伟大,有的卑鄙,有的离奇,有的正统。
五代中人才倍出,有许多的名将、夙将、悍将。比如冷兵器战争史中第一猛将李存孝,在十几年的战斗生涯中,无人能接他两槊。也有一代战神的葛从周,在他指挥的战斗中,没有平局,只有胜,不用考虑他会打败仗,他曾经用五百骑兵破了十万燕军,敌人闻风丧胆。有在战场是只喜欢单挑的悍将周德威,长刀马槊,单挑必胜,有谋有略,一代悍将。帝王中也有三六九等。其中就有中国第一位"汉奸"后晋高祖石敬塘,但有一点,他不是汉人,而是沙陀人,其父名臬捩鸡,本为沙陀人,后改名石绍雍,因此石郎就不是汉人,也不必担着汉奸的罪了。也出现了中国帝王史中死的最憋屈的皇帝之一的后唐末帝李从坷,他是在被他逼反的石敬瑭的晋军临城时在玄武楼上点然了一把火,和皇后及太子一起烧死的。也出现了一位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诗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他本不应为帝,奈何他的五个兄长都英年早逝,结果他担起了这破烂江山,他能怎办,文无安邦定国安天下之臣,武缺定土护疆定乾坤之将,他只能用诗词来麻醉自己,一代才子的陨灭。
五代,告诉了一个道理,你要没魄力,到什么时候都得当个忠臣,除非你有真正的大智谋大胆量雄厚的实力,才可以成为枭雄,才可以成就霸业,甚至是王业。
风烟散尽,这里还是那个叫中原的土地,在唐末的那个风气云涌的时代,在这里,有过多少马策刀环的儿郎们在征杀着,只听得战鼓声起,呐喊着,拼杀着,"儿郎们,为了王爷的恩德,为了我们的荣誉,杀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