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定了中国新诗创作基础的诗人是谁

如题所述

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出版了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他在语言、形式、诗体、风格等方面展开了自己的白话诗尝试。这是一场声势并不显赫、但却十分深刻且与前代“诗界革命”有着本质区别的诗歌革新。

正是以胡适这些“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桥梁”的前“五四”白话诗为标志,中国诗歌结束了其几千年来在古典形态里的发展变化,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态,转换了中国诗歌古典与现代的题型,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新诗纪元”。

经过几十年的演进,汉语抒情诗的本文结构形态发生了整体锐变,而这一切就始于胡适的《尝试集》。

扩展资料:

新诗初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

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

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

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

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6
中国新诗歌的奠基者[[郭沫若],其《女神》是继《离骚》之后的又一面鲜艳旗帜。诗人像“天狗”似的吞食旧的一切,立志要做一个既往开来的“匪徒”,为了思恋祖国这位“年轻的女郎”而经常“站在地球边上放号”。他用火山爆发一样的热情,召唤着中华民族的新生觉醒;他以盘古开天地的伟大气势催毁着旧宇宙;他以气吞环宇的声威雄猛地呐喊:“我是个无产者!”郭沫若,这位顶天立地的雄性“女神”,之所以像屈原一样活在我们心里,就因为“女神”不仅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典型象征,而且是炎黄子孙立志脱胎换骨,振兴中华的典型象征,同时又是整个人类不断破旧立新,向往美好前程的典型象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