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儒家治国理念而周游列国的孔子最后怎么失败了?

如题所述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在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浪潮中,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治国理念,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在于孔子的主张并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求。儒家治国思想中的仁和礼两个最大特点不适应当时的国家发展需求。 

一、儒家的治国理念

儒家思想中政治核心内容是仁和礼。针对治国理念,孔子认为为政以德,复辟周礼。希望通过德治或是礼治的方式来管理国家。儒家所认为的德治和礼治,是将贵族和庶民在同一界线上同一治理,让原本优越的贵族感们失去其本身的特权,这在当时是很难被接受的。同时孔子认为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是为国家发展的大统,可其生活的年代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各诸侯混战为的就是争夺实权,想让他们复辟周礼,是绝不合时宜的。

二、与统治者需求相悖

春秋末期,诸侯国纷纷陷入了混战之中。春秋诸侯是以争霸土地为目的的,想要当一方的霸主,而非是一方的领主。战国时期诸侯国不满于争霸逻辑,慢慢掀起了变法运动。诸侯们需要通过各种治国理念来完成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发展。当时诸侯士大夫兴起,阶级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当时的情况下,诸侯们所需要的治国理论则是要天下平,以法家为代表性的治国观念就尤为适应发展,而儒家的治国理念与之对比而言显得大而空。儒家思想倡导的爱仁,以政为德,对于想要称霸一方的诸侯来说丝毫没有吸引力。
 
孔子针对的对象是下层诸侯,他希望通过礼乐制度来约束诸侯的权力,达到制约的目的。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思想,礼乐文化在他们心中是很重的,可惜好的治国理念势必是要顺应历史发展的大潮,孔子的失败也能很好说明这一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当时天下混乱,战争是时代的主题,所以战国时期适合法家思想,儒家适合休养生息的时代,所以最终会失败。
第2个回答  2020-11-09
因为当时各个列国正在忙着战争,争夺领土,各个诸侯国霸主根本没有心思听孔子在那讲大道理。因此孔子只好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传道授业解惑。
第3个回答  2020-11-09
因为当时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的观念不是所有的人都接受的。
第4个回答  2023-04-28
如果你去问孔子“先生你周游列国”未何无功而返?我想他会说:天机不可泄露也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