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快乐吗?

学习好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快乐吗?

学习好的孩子,将来不一定会快乐。我朋友家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礼仪,所有能和好沾边的,人家都具备了,真真正正的是让别人羡慕的好孩子,今年初一下学期,暑假后升初二,本来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不知道另多少家长羡慕,但是,孩子竟然对我说,她不想上学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孩子,竟然说出这种话,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和孩子一起聊天,才知道,孩子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她是所有人眼中的榜样,一不留神,成绩下滑,会受到严重警告,父母和老师都对孩子说是最优秀的,其实却给了孩子无形的压力,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孩子选择逃避,不想再做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想再做榜样。现在的孩子真的很累,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放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1
不一定
建议收听喜马拉雅FM李玫瑾老师《儿童教育》。
在明朝,有一个人叫罗洪先,他特别有才华,二十多岁就高中状元,他为人正直,因看到官场黑暗腐败,感念人生之无常,于是辞官隐居,断然出家,世称“状元和尚”。他出家后,假装愚钝,甘心承担最苦的杂役,劈柴挑水无所不做,以此来磨练自己的心性十三年之久。
他出家前原有妻室,并育有一子,此时儿子已经长大也高中状元,父子都中状元,是很不容易的。一时传为佳话,此时妻儿很相信他,无奈他出家后音信全无,无从寻找。
可能是亲人的思念真切的缘故吧,有一天状元和尚忽然起了回家探亲的念头,于是返回家乡。到了儿子的状元府邸门前,仆人以为是和尚化缘的,便入室禀告夫人,夫人生性善良,让仆人施米一斗;状元和尚未接受,希望求见主人。仆人认为和尚贪心,又报夫人;夫人又让仆人施钱一贯。状元和尚还是不收,即索纸笔,题诗一首:“斗米千钱我不收,十三年返故乡游。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仆人将诗稿入呈夫人;夫人见后惊讶万分,急带跑出门外,但和尚已经离去。夫人即刻派人四处寻找,再也不见人影。
这首诗非常适合现在的很多家庭,一家人都为了孩子而奔波,年轻时说:等孩子和大了就轻松了。等孩子长大了,又操心孩子的孩子,没有轻松的时候。
每个家庭都在付出所有去培养下一代,可是下一代却不尽相同。除了与家庭的贫富、文化等有关系之外,也是这个孩子本身的福报够不够的问题。所以父母不仅仅是为孩子的将来付出努力,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孩子积攒福报,这样才是解决了源头问题。孩子本身能够明白善有善报,多做善事,也会带来善果。如果能够有缘份修习佛法,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莫大的助益!
现在比较流行办“满月洒”、“成人酒”、“圆锁宴”等等,有条件的一请就是几十桌,满桌子的生命,要为了孩子的这个生日宴会而丢失生命,此时你觉得这笔命债是算在谁头上的呢?做为父母,要明白如何为孩子积攒福报,如何是为孩子好?这也需要理智的去学习,去思考。
儿孙自有儿孙福,天下的父母还是要为孩子尽量多积攒福报,做有善因之事!
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大学毕业前,他已经花了十万。
那他毕业后,去赚钱就很辛苦。因为福报从小就花完,很可怜。所以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老板很多都是没有文化的,但不能瞧不起他们。他们有福报。没有文化不会饿死,没有福报那就衣食都不能丰足。
教育孩子上,不要给他花太多的钱。花的是你的钱,损的是他的福报。很多人小时候很风光,到了长大了,就可怜了。把福报风光掉了。古人讲,要培养老来福报,年轻不要享受福报,把老年的福报都拿来享受。
教育孩子,要懂得寻根。孝顺好父母了,孩子自然听话。顶撞父母,以后孩子就顶撞你。
宇宙规律中,很多都不能代替。小孩的福报损了,他得自己去慢慢培,你没有办法代替的。越是关心孩子,这个孩子以后就很难有出息,太关心了,关心到了牵挂,把他的福报都损了。他以后就要在艰苦中好好培福报了。

那福田中,长辈前辈都是我们的福田。我们要恭敬长辈和前辈,以后我们当了长辈,后人才会恭敬你。

我们要照顾长辈,胜过照顾晚辈。现在人,都关心孩子胜过关心父母,以后孩子长大了,他生孩子了,也是关心孩子胜过关心你。
古人讲的,不要留钱给孩子,孩子有出息,他能自力更生。孩子没有出息,你留钱给他,他容易败坏。
那要留什么呢,留阴德,我们好好做善事,言传身教,儿孙自然得福报。把钱存在阴德的银行,是最好的,福荫后代。
见过许多人行善积德,吃斋念佛,后代都很好。弘一大师的父亲被当地称为李善人,虚云和尚的父亲也被称为萧善人。
有福德的人,自然能感召有福德的子孙。天道是公平的,古人讲的,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德行不好,不可能一直富贵下去。富人会变成穷人。那穷人慢慢努力,德行好了,福报上来了,就变成了富人了。这就是因果规律,能量的守恒。

富人都喜欢给孩子花很多钱,提供很好的教育。世间的教育虽然也很好。但最好的教育,还是福德的教育。
给孩子福德教育,甚过知识和技术的教育。
让孩子受苦,让他在逆境中成长,将来才能顶天立地,父母真想为孩子积福报,有多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善事,积累阴德,
许多人留了许多钱给孩子,都给孩子败坏了,让孩子娇生惯养,结果孩子就不听话。要让孩子受些苦,是为他积福报,是好事!
让孩子积累福报的方法
父母是根,儿孙是枝叶。父母不受孝顺供养,则根断树枯;父母受孝顺供养,则枝繁叶茂,子孙福厚,源远流长。
佛陀告诉大家,修世间法(工作、考试、财富、姻缘、人缘、地位、身材高等等做人的福禄寿喜康),要从孝顺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我们的供养一定不要集中在下一代,一定要放在上一代。眼睛放在上一代,下一代一定有大福气。眼睛放在下一代,下一代不会有福气。如果我们能够从小孩子出生开始,就孝顺我们自己的父母,每天都让小孩子看到并且学习— 那么小孩子将来福气会非常大。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眼睛放在下一代,不管不顾上一代,薄我们的父母,厚我们的小孩,那么小孩的福气是很差的。这样也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将来小孩做了父母,也不管不顾我们,只关心宠爱他的孩子。我们可以观察任何香港富豪的小孩子,对待父母祖上的态度——毕恭毕敬,不抵触顶撞半句。这是积累大福分。怀孕起就示范小孩孝顺父母,小孩的福气会很大。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把自己压得低,是真正的尊贵,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尊贵的果报—压低自己才能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低地势,汇聚百川福德智慧。
其他还有过生日初一十五帮助孩子放生,用孩子压岁钱做善事,印经书,多引导孩子自己去做,平时路边小虫子要爱护,吃饭饮食服装要节约,身口意都要善,多去孝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总的来说做好弟子规,我们父母要身体力行哦,随缘做善事,阿弥陀佛。
第2个回答  2021-04-22
家庭美满,生活富足,有所追求,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这些都是能够判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幸福感的因素。

哈佛大学此前做过一项有名的研究:纵观一个人的人生,到底是什么让他保持健康和快乐?

答案出乎意料,“具备欣赏美的能力”、“人际关系好”、“能照顾好自己”、“身心健康”等因素赫然在列,相较之下,被家长们每天挂在嘴边的“学习成绩”,反而显得没那么重要。

诚然,学习成绩优异能够带给孩子一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调查显示:

少年儿童认为最快乐的3件事分别是:考了好成绩、和朋友玩,以及被长辈表扬。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知到自己得到了进步和提高,进而带给人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但这并不是说,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幸福。

研究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而他们,是挤过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最终站在顶峰的人。

北大弑母案的吴谢宇、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投毒案,无数例子向我们证明:幸福和成绩,没什么关系。

在最近刚开播的《小舍得》里,欢欢的家庭氛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羡慕:考了70分,拿了C,听起来还不算太差。

然而——全班拿B的有28个人,但是全班只有31个人……所以欢欢的成绩在班内是倒数。

但是爸爸妈妈却并没有因此指责埋怨她,反而一直安慰欢欢,然后还鼓励欢欢,说下次会好的!

虽然成绩不好,但欢欢成长在一个快乐、阳光的家庭环境里,唱歌、主持样样行,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即使遇到了坎坷和挫折,也一定会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和不被打倒的韧劲。

理智教育,让孩子自由成长,追逐自己喜欢的事,才是父母们应该做的事情。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唐江澎委员提到一个教育话题:“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学习成绩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责任,有担当,能够造福国家和社会的人。

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老师觉得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的标杆,能够成长为人格健全,内心丰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能够拥有幸福生活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21
学习好的孩子,将来不一定就会快乐的。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快乐关,就是不仅仅是要读书,还要学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要懂得观察这个世界,要懂得享受,要懂得分析别人的思想。各方面都要学会一些。
第4个回答  2021-04-21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是不一定的,学习很好的孩子一直是很顺利的,如果他们遇到一点的困难,就会很不适应,然后就跟悲伤。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