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月饼变化原因800字论文?

如题所述

. 中秋节快到了,一些藏金埋银、价格离谱的月饼已经粉墨登场。挂的是月饼的“羊头”,卖的却是其它奢侈品的“狗肉”:有搭售高尔夫球杆的,有搭售天然宝石的,有搭售数码相机、摄像机、五粮液、帕克金笔、名牌打火机、高级保健品、茶叶等的,更为离奇的是,更为离奇的是还有搭售100多平米住房的。真不知道卖地是月饼还是房子!
  对我们平头百姓而言, 31万元一盒的月饼,简直是天方夜谭。与其说是买月饼,还不如说是买月饼所搭售的物品。要是这样,还不如直接买搭售的商品。商家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敢造这样的天价月饼,关键还是因为有市场。每到逢年过节,送礼的人都发愁。都不知道送什么给该打点关系的领导、客户好:直接送月饼吧,一块月饼,做得再精细,选料再考究,成本也就几元钱,一盒月饼也就几十元,人家肯定看不上眼;送钱吧,太俗,还是贪污受贿触犯王法,赤裸裸的给cash,一般人是不敢收的。
  这样,披着“月饼”外衣的绝佳礼品便应运而生了。虽然是天价月饼,但毕竟还是月饼,万一哪天点背被举报,“不就是一盒月饼嘛,有什么大不了!”也有了收礼的借口——国人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要说有谁不明白其中的道道吧,我看地球人都知道。但“天价月饼”却能大行其道,且愈演愈烈。今天买月饼送房子,明天该送什么呢——该送“二奶”了吧!

  二. 中秋节临近,月饼消费高峰又将到来。记者近日跟随市消保委在上海市场进行明察暗访,发现仍有不法商家利用“天价”月饼牟取暴利的现象。一款“金尊法兰西”月饼套餐,标价高达人民币4289元。(9月3日新闻晚报)

  月饼是什么?月饼是个饼。这话听着像废话,却是大实话。可叹的是,这大实话如今却成了废话——当月饼与“天价”划上了等号时候,专在“金装”、“银装”上做文章,变成了“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的时候,月饼还是一个饼吗?月饼已不是一个饼了,月饼已成了一个“载体”,承载的是暧昧的礼仪、灰色的情意、擦边的贿赂……说白了,承载的是腐败现象的变种。

  在商言商,逐利是商家的本性,其一招一式都直奔利润最大化。在商家推出“天价月饼”之前,一定是作过市场调查的。有关部门曾历数“天价月饼”的四宗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败坏社会风气,造成资源浪费。但是来自市场的最新消息却又告诉我们,身负四宗罪的“天价月饼”仍在蠢蠢欲动。然而与其说商家是钻了空子,与其说商家在用月饼制造“腐败”,不如反思为什么月饼成了腐败的一载体,为什么腐败对市场的需求总是层出不穷?否则,即使封杀了“腐败月饼”,也还是会有五花八门的“腐败× ×”冒出来。

  只要看看许多地方的礼品回收店,就能知道此言不虚。这些回收店毫不忌讳地将“高价收购名烟、名酒、虫草、礼品”的灯箱广告置于门前,尤其是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之后,生意更是兴隆红火。礼品回收,自然是贱卖——“崽卖爷田不心痛”,若不是东西来得太容易,谁会三钱不值两钱地甩卖?

  礼品回收成为“新兴行业”,折射出的是一个“官场潜规则”:“收礼不算受贿”。因为有这个“潜规则”,收受礼品已是“小事一桩”,甚至被视为“联络感情”的“人之常情”。底线如斯,礼品自然来者不拒,并且多多益善。另外,礼品当中,往往有相当一部分是公家买单用来“官拜”的。自己给自己发钱,有监守自盗之嫌,而借“官拜”之机,我送你礼品,你送我礼品,则成了“礼尚往来”。只是来的多了,家中成了礼品仓库,这就又迫切需要有个去处来消化这些积压,让死物变成活钱,使“感情”凸现价值,于是遂有礼品回收店应运而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民间有了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
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1、月饼始于古代面食,三千多年前,江浙一带已有一种简单的面皮包糖酱馅心圆饼。最早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 因此月饼又叫宫饼、月团。 
2、早在汉代,西域就向中原传来了芝麻、胡桃等,当时用这些原料生产出来的圆饼叫胡饼。月饼作为一种“点心”,心意点到而已,不求奢华,重在情意,是社交佳品。
3、到了汉代的某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正吃着胡饼,玄宗忽然觉得胡饼叫法不好听,此时贵妃恰好仰望着明月,于是脱口而出—月饼。自此,“月饼”的叫法便流传开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